《脉络》作者:吴军
在上一节的内容中,吴军老师介绍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那么,在这一节的内容中,我们来看看,吴军老师在探究人类文明演进这一大脉络时,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
人性的贪婪与虚伪,股神也无法避免
谈到人性,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讨论。
其实,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都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辩题。总地来说,东方文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相信“人性本善”,而西方人则普遍支持《圣经》中“人性本恶”的观点。
吴军老师在西方国家生活了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人性中“恶”的底色,比如贪婪。有一次他去超市购物,需要拿一个免费的塑料袋,以免肉类包装盒里的汤水滴落。但有位外国女性扯了三四十个塑料袋还不肯住手,让吴军忍不住斥责她无耻。
贪婪是人的本性,既体现在喜欢占小便宜上,也体现在试图获取超出自己能力的东西上。比如吴军老师发现,有些大学生在学业上很贪婪,哪方面的成就都舍不得放掉。他们既想拿多个学位,还想做社团、练艺术、练体育,重重压力之下,不得不靠吃抗抑郁的药扛着。
但问题在于,贪婪的人看似得到的多,实际上得到的很少,因为他们失去了专注力。想想看,一个天天想着去超市拿免费塑料袋的人,还有多少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呢?一个平均用力的学生,还能把多少精力集中在专业课上,为未来夯实根基呢?
所以说,贪婪的人很难有所就成,因为他们的动作严重变形了。吴军有个朋友做对冲基金,一向很谨慎,回报也不错。到年底时他想把业绩做得更好些,争取能赚台豪车,于是放弃了谨慎的原则,多加了杠杆,结果把半年挣的利润都赔了进去。这就是过度贪婪的结果。
为了避免贪婪,吴军强迫自己养成断舍离的习惯,把贪心关进笼子里。从十多年前开始,他就不再退货,有些东西觉得买得不合适就拿出去捐掉,每年还定期放弃一些东西。因为有损失,会让他在做选择时保持理智,而不再被欲望冲昏头脑。
但反过来看,在投资界有人能赚到大钱,恰恰是因为别人的贪婪。有人曾问股神巴菲特:“在人工智能发达、交易技术先进的今天,您的投资策略还有用吗?”
巴菲特的回答意味深长,他说:“有用,因为有一件事始终没变,那就是人性的贪婪。”
虽然巴菲特在投资方面并不贪婪,但他也无法完全做到为人不虚伪。虚伪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表现出来就是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拿巴菲特来说,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率,让富人多交税,可是他自己却把避税手段用到了极致。
巴菲特给自己开很低的薪资,而且很少派发股息。尽管他的财富激增,但缴纳的所得税却少之又少,而且手段全部合法。如果他真的想多交税,多给社会做贡献,那很简单,让他投资的苹果、可口可乐这些大公司多派发几次股息就可以了。
而在西方政界,虚伪的例子还要更多,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碳排放的困境。像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位列人均排放量最高的第一档;第二档是大多数北欧国家,以及德国和中国;真正的低碳的国家其实是东南亚、非洲国家,但这并不是说它们环保意识更强,而是因为它们的工业不发达,还没发展到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阶段。
相比国家,西方政坛人物的虚伪更显得赤裸裸,比如“环保女孩”格雷塔。2018年瑞典大选期间,她突发奇想地翘课,拿了一块“为气候罢课”的牌子在国会门口静坐。后来她干脆以投身环保事业的名义退学,到世界各地参加各种气候大会。
为了维持环保形象,格雷塔从不坐飞机。到美国参会时,她乘坐一艘豪华帆船横跨大西洋,但安排了一架直升机全程追踪拍摄;到了美国后,她乘坐的那艘帆船还要被想办法送回欧洲,算下来产生的污染物比她坐商务航班要高出很多。
如果说格雷塔的行为多少可以解释为她年幼无知,算不清楚这笔帐,那么她背后的推手,比如一些机构组织,一些西方媒体,就不能以无知为借口掩盖自己的虚伪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虚伪文化的盛行,让大家很难放下戒心合作,达成双赢的结果。
要善良,也要自带锋芒
而在浮华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对人性多几分了解,才能保住“善良”的本性,同时也不会因为“天真”而受到伤害。用吴军老师的话来说,如果大家看到有同事为了升迁拉踩他人,或看到有人在超市偷东西,不要吃惊,不要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
人性的弱点往往是在博弈中暴露出来的。20世纪有门学科叫作“博弈论”,通过数学公式证明了博弈双方有可能实现“合作双赢”,但前提是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条件。而人们常常犯的一大错误就是在这些条件不成熟时,一厢情愿地滥用“合作双赢”理论。
比如说全球化,其实就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合作双赢”的结果。它的理论逻辑很完美:世界各经济体之间存在着比较价格优势,比如有的经济体生产汽车有优势,而有的生产服装有优势,所以如果大家各自发展优势产业,彼此都能够获利。
但这套理论忘记了“人性”这个因素的影响。人性有着贪婪和虚伪的底色,这就导致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看,几乎所有的博弈都是一场零和游戏。所谓零和,就是你得到的,恰恰是我失去的。一方赢,另一方必然会输,没有所谓的双赢。
我们还是来看全球化的例子。虽然它能让各经济体都获得较快的发展,但全世界的市场份额就只有100%,一个经济体增加1%,必然就有经济体减少1%。所以合作时间一长,后者肯定会不满意。而且博弈也是对道德水准的挑战,只要有一方想搭便车、占便宜,“合作双赢”状态就会坍塌,最后收敛到都不合作的均衡点上。
国与国间的关系如此,人与人间的合作也一样,比如著名的会员连锁超市——开市客的退货困境。你到开市客购物,如果对买的东西不满意,可以无理由退货;很多人觉得,排长队去退几美元的货划不来,即使不满意也就凑活着用了,因此退货的人并不多。
但加州是个例外,退货的人特别多,而且情况匪夷所思。比如有人把橄榄油吃得快见底了,仍拎着油桶来退;有人抱着一个空花盆来退货,说商场售出的花养不活。由于有些人经常退货,开市客不得不关闭了这些人的会员卡,但排队的人还是很多。
后来吴军发现,同样的产品,在加州的售价是要比其它州高的,因为商店的定价原则就是这样设计的:退货的损失,会被打到产品定价中。所以开市客在加州的定价会比较高,有的产品高出很多,就是因为爱占小便宜的人太多了。
由此可见,如果双方都值得彼此信任,就可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理想态,博弈成本也会低很多。但当对方不值得信任,我们还一厢情愿地相信合作可以共赢,那一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现代人之所以心累,就是因为敢信任地人太少了。
那么,怎么构建一个彼此信任的环境、不用天天提防被伤害呢?开市客的做法是“道不同不相与谋”,把不值得信任的人列入黑名单,不和他们合作。同样我们也要果断远离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别在他们身上浪费一丝一毫的精力。
此外,吴军老师还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同情心泛滥的人。就像在美国,有些人对罪犯同情心泛滥,说他们之所以犯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缺少爱心,只要政府提供更好的环境,用爱心感化,他们就能改邪归正。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最后结果呢?
加州曾公布过一份刑事犯人看押费用的报告,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因为平均费用居然超过了哈佛大学单个学生的学杂食宿费。有媒体嘲笑说,与其关押,还不如把罪犯送去哈佛大学改造呢。但这么高的爱心感化费用,也没有降低该州的犯罪率。
这样的司法制度显然会破坏社会的法律秩序,失去对犯罪的威慑力。相关统计表明,美国的重罪犯罪率,包括谋杀、入室抢劫、强奸等,大约是日本的20倍,韩国的3倍。对此那些同情心泛滥的人士视而不见,还在试图影响政策的走向。
更令人气愤的是,同情心泛滥的本质是对他人的道德绑架。比如某些同情心泛滥的美国人,一方面敦促政府给非法移民修建安置房,一方面又坚持反对把安置房设在自己所在的社区。两副嘴脸转变之快,让人性的虚伪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