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北:“荆汉与江汉”双运河工程!

陆城记路 2025-01-30 18:58:33

“湖北”位于我国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区域。地势呈现三面环高,中间低平的地理地貌,巫山、大巴山、大别山、武当山等群山环绕,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与长江水系在山谷平地间汇聚,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与河网交错的江汉平原,这里就是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

长江中下游平原

当我们以高空俯瞰的视角去观察湖北的地理地貌以及水文信息并且联系长江中下游沿线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的形成历史和相关数据之后,发现如今的江汉平原早在很久以前却是一片面积广阔的湖泊和沼泽地,长江水与太平洋水汽在湖北的群山间汇聚,并形成降水在低洼区域聚集,形成了史书中记载的超级大湖泊的云梦泽。此后气候变化,泥沙淤积河道,湖床逐步抬升,加之人为的围湖造田活动,云梦泽向长江南岸的洞庭湖区域萎缩,在如今的江汉平原上留下来众多湖泊。

湖北水系

伴随着云梦泽萎缩退化史的同时,长江在经湖北境内的宜昌至武汉段区域留下来数十道蜿蜒曲折的河道,这些河道泥沙淤积、湾多水缓、浅滩暗布,对于航行的船舶来讲长江航道最为凶险的当属荆江段,故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称。

荆江河道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长江中上游航道重庆至湖北宜昌段最大吨位可通行5000吨,设计通航10000吨;长江中下游湖北武汉至上海即出海口目标最大通行10000吨;而连接长江黄金航道上游与下游的湖北“宜昌至武汉”段目前仅能通航1000—3000吨级船舶,且最大设计通航5000吨级概念标准也就是极限标准。纵观整条长江黄金航道,似乎在湖北境内的宜昌至武汉段被“遏制”了,这对于“长中游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的未来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突破空间地理瓶颈,贯通长江航道,助力全线发展的战略构思,成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布局。

长江湖北段

【湖北:“荆汉运河”与“江汉运河”双运河航道工程】:为打破长江航道“宜昌至武汉”段由于河道多种因素限制的船舶通行吨位问题,有人提出了针对这一河段进行“裁弯取直”,完成对长江航道“拉直”的设想工程,而这一工程就是“荆汉运河”工程;同时为了推进湖北作为长中游经济圈的核心引领地位,通过开辟长江至汉江,贯通淮河航道的“江汉运河”工程!

荆汉运河

【“荆汉运河”航道工程】:“荆汉运河”工程从湖北宜昌的“松滋河口”处开辟一条横跨整个湖北荆楚大地的人工运河,对接进入湖北武汉的“东荆河口”处。通过修建新航道,完成对长江湖北宜昌至武汉段河道的“裁弯取直”。该航道设计对标可通行吨位达3000—5000吨的中大型船舶。“荆汉运河”航道各大河口设置船闸枢纽,保障运河航道通行的同时,确保原河道能够正常通水,即“荆汉运河”航道将原有航道的“航运”功能转移并提升,原有航道保留灌溉、分洪、排涝、泄洪和作为江豚生活栖息地。

江汉运河

【“江汉运河”航道工程】:以“引江济汉”引水工程为契机,以河南开辟内河航道和安徽“江淮大运河”通航为背景。打通长江至汉江乃至疏通汉江至淮河之间的航道,构建贯通南北的“江汉运河”航道工程!设想规划通航吨位达1000—3000吨级,推进淮河航道与长江航道贯通的设计思路。

两大运河

【湖北:“荆汉”与“江汉”双运河航道工程的意义】:通过对长江航道“裁弯取直”,提高长江中游航行吨位,完成中上游经济发展交流,同时保留原有荆江河段作为灌溉、泄洪、生态等功能河道;并布局未来,开辟“江汉运河”对接河南内河航道和安徽江淮运河,推动区域发展!

运河

1 阅读:554

陆城记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