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底,毛主席刚刚从武汉结束视察工作、回到了北京。
在菊香书屋内,他开始奋笔疾书,总结这此次湖北之行的所见所闻。
就在此时,门外的一声“报告”突然扰乱了他的思绪,毛主席这才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活动一下稍微有些发酸的手臂。
不一会儿,警卫员李连庆快步走了进来,顺势将手中的一封信件递了过去。
“主席,这是邵华同志寄来的信。”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倒是感到有些意外,眼神夹杂着几丝好奇。
要知道,毛岸青和邵华刚刚结婚不久,而自己也刚刚从南方回到北京,邵华这个时候突然寄信过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毛主席赶紧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不算长,短短两分钟后,毛主席就把信随手放了起来,一脸严肃地对李连庆嘱咐道:“给罗瑞卿同志打电话,请他抽出时间、务必到我这里来一趟,我有重要的事情同他商量。”
对于主席的命令,李连庆自然不敢松懈,退出菊香书屋之后便急匆匆地赶到通讯室。
那么,邵华在这封信里究竟写了什么呢?
原来,自从二人结婚之后,毛岸青就一直想回到部队工作,邵华自然希望丈夫的心愿能够实现,于是偷偷地给毛主席写了这封信。
对于毛岸青的这个愿望,毛主席又是持怎样的态度呢?
他在看完信件之后,为何要让警卫员去请罗瑞卿呢?

对于毛岸青,毛主席的心中其实是充满了愧疚的。
1930年底,杨开慧在革命中牺牲之后,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虽然在地下党同志们的营救下,成功脱离险境来到上海,但却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
正因如此,毛岸青在上海过了五年的流浪生活,常常是食不果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直到1936年,在上海地下党同志们的努力下,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才被找到,并在不久之后送到了苏联。
1946年,毛岸英先行回国,并且带回了弟弟毛岸青的一封信,字里行间全是对父亲的思念。
当毛主席看完之后,心中既欣慰、又愧疚。
欣慰的是,毛岸青长大了,在苏联生活的这些年里,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甚至还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了功。愧疚的是,转眼之间岸青已经长成了23岁的大小伙子,可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自己忙于同反动派做斗争,而忽视了对于孩子的陪伴。

一番感慨之后,毛主席给远在莫斯科的毛岸青的寄去了一封家书。
“岸青, 我的亲爱的儿:
岸英回国, 收到你的信, 知道你的情形, 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 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 将来学成回国, 好为人民服务。你的妹妹 (李讷) 问候你, 她现已五岁半。她的剪纸, 寄你两张。祝你进步, 愉快, 成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考虑到毛岸青在苏联生活多年,俄语水平不错,于是毛主席便特意安排他到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担任俄文翻译。
在宣传部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毛岸青十分严谨,先后参与翻译了《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在内的多本书。
1951年,毛岸青收到了一个噩耗:哥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了。
对于这个消息,毛岸青难以接受。回想起年幼时那段颠沛流离的经历,是哥哥一直守护在自己的身边,这份感情是他难以割舍的。
在极度的痛苦之下,毛岸青一病不起,住进了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不仅要处理各种外交关系、还要时刻关注朝鲜战场的局势。所以,当他得知毛岸青住院的消息之后心急如焚。

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几次劝说毛主席,抽时间去医院探望一下,而毛主席只是淡淡地说道:“人总是会生病的,总不能因为岸青是我的儿子,我就要放下工作去看望吧”。
不久之后,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建议将毛岸青送到苏联接受治疗。面对众人的意见,毛主席也只好答应。
毛岸青的此次苏联之行不同以往。
这一次,他孤身一人,没有哥哥陪伴在身边,要独立地过生活。而且还重病在身,情绪上也十分失落,内心是十分落寞的。
2抗美援朝胜利不久之后,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被派到莫斯科学习,在此期间,她特意到医院探望了正在接受治疗的毛岸青。
对于嫂子的这次探望,毛岸青孤独的心中终于感受到了温暖。交谈中,他便主动提出,自己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希望刘思齐回国后能够给父亲带一封信,自己希望回国。
当毛主席得知儿子的病情好转后,心中也是十分欣喜,当即委托周恩来,将毛岸青接到大连继续疗养。
1957年,毛主席来到大连视察工作,特意前去探望毛岸青。

父子重聚之后聊了许久,突然毛主席从口袋里翻出一张信纸,笑着说道:“岸青啊,我不久前写了一首词,你给品鉴品鉴。”
说完,毛主席便将这张信纸递了过去。
要知道,毛主席的诗词功底极为深厚,曾写出过《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脍炙人口的佳作,毛岸青的文采自然是比不过的。
毛主席之所以说让他“品鉴品鉴”,我想应该是父子之间才能理解的幽默。
毛岸青接过之后,便开始低头看着信纸,小声读了起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主席纪念杨开慧与柳直荀两位烈士而写的。
毛岸青初读了一遍,明白了词中寄托的思念之后,眼眶不自觉地湿润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之后,毛岸青的身体日渐好转。
在别人眼中,毛岸青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父亲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然后,任谁都不会相信,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竟然也会被感情困扰。
那时候,毛岸青马上就要30岁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女朋友。
后来,还是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他才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谈起了恋爱,并于1960年举办了婚礼。

因为毛岸青决定留在大连生活,所以两人结婚之后,邵华便考入了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
婚后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在夫妻二人心中,这种简单朴实的日子才是最温馨的。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邵华从大连师范放学回家,毛岸青突然激动地说道:“我想回北京,到部队里工作”。
邵华闻言,虽然没有说话,但却在心中暗暗记住了丈夫的这个心愿。
那时毛主席正在武汉视察,等到他回到北京之后,邵华便亲自寄去了一封信。
但毛主席看完这封信之后,心中十分欣喜,毕竟毛岸青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而现在他竟然主动要求回北京参加工作,说明他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
对此,毛主席特意派人请来罗瑞卿,希望由他给毛岸青在军队中安排一份工作。
此时的罗瑞卿,身兼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数职,当他了解完情况之后,便思索道:“主席,岸青的身体刚刚恢复,不如先把他的组织关系转到总参机关,如果他的身体情况允许上班工作,过几天就来报到,否则就让他继续疗养一段时间”。

对于罗瑞卿的这个安排,毛主席十分认可,他点了点头说道:“就按你说的办吧”。
因为毛岸青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所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能离开大连,所以回北京工作的事情便暂时搁置了起来。
直到两年之后的春天,毛岸青夫妇才搬回北京,到解放军总参谋部报到。
当再次见到父亲时,毛岸青内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激动,没等他抒发感情,毛主席却别有深意地交代道:“总参那边先不急着去上班,先跟你罗叔叔请几天假”。
对于父亲的这个交待,毛岸青感到有些费解,但还是照做了。
直到几天之后,他才明白,父亲之所以让他这么做的缘由。
毛岸青与邵华已经结婚两年了,按照民间的风俗来说,应该带着新婚妻子到湖南老家走动走动,顺便给母亲扫墓。

于是,毛岸青请好假后,便带着邵华回到了湖南板仓。
在看望完外婆、舅舅一家人后,他又来到了杨开慧烈士的墓前。
毛岸青并没有忘记国人祭拜逝者的习俗,他刚要俯下身子,想对着母亲的墓行跪拜叩首礼的时候,一旁的邵华却突然挽住了他的胳膊。
对于妻子的行为,毛岸青先是疑惑,愣了一会儿后才慢慢释怀,于是重新站直了身躯、朝着母亲的墓深深鞠了三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