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借名买房协议无效!限购政策下这4类操作可能房财两空

为规避限购签代持协议,结果房子被强制执行?借名买房多年后无法过户?本文结合最高法真实案例,解析借名买房协议无效的4类情形

为规避限购签代持协议,结果房子被强制执行?借名买房多年后无法过户?本文结合最高法真实案例,解析借名买房协议无效的4类情形及避坑指南。

一、现实难题:借名买房的3大风险场景1.代持人负债,房产被强制执行

案例:徐某借曾某名义购房,后曾某因债务纠纷被起诉,法院查封并拍卖该房产,徐某起诉主张所有权被驳回。

2.代持人反悔,拒绝过户

案例:李某借亲戚王某名义购房,5年后房价上涨,王某以“赠与”为由拒绝过户,李某无法证明实际出资。

3.政策变动导致协议无效

案例:2016年张某借名购买商住房,2021年当地出台“商住房限购”政策,法院认定协议无效。

二、法律分析:为何借名买房协议无效?法律依据:公序良俗原则

✅ 民法典第153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最高法裁判观点:规避限购政策的借名买房协议破坏房地产市场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违背公序良俗,协议无效。

有效 vs 无效协议对比表:

4类无效的借名买房协议

规避住宅限购:借无购房资格者名义购买住宅;

套取购房优惠:借用人才、首套房等优惠政策资格;

代持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

借名购买商办房:部分城市将商住房纳入限购范围。

⚠️ 例外情形:

代持人与实际购房人为直系亲属;

代持人未利用政策优惠(如首套房利率)。

三、解决方案:合法购房的3条路径路径1:等待购房资格

适用人群:社保/个税即将缴满者;

操作建议:签订借款协议,并办理抵押(全款适用),明确资金性质,避免被认定为赠与。

路径2:以公司名义购房

优势:不受个人限购限制;

风险:需承担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高额税费。

路径3:共有产权登记

适用场景:夫妻、父母子女共同出资;

操作要点:在房产证明确登记份额,避免未来纠纷。

律师提醒:

借名买房协议无效后,出资款可按借贷关系主张返还,但需提供银行流水、聊天记录等证据;

若代持人擅自抵押或出售房产,实际购房人可能无法追回损失。

四、延伸问答:其他热点问题❓Q1:借名买学区房,孩子能上学吗?

A:不能!学区房入学资格以房产证登记名为准,借名购房无法办理入学登记。

❓Q2:协议无效后装修款能要回吗?

A:可主张折价补偿,但需提供装修合同、付款凭证,法院酌情支持部分金额。

❓Q3:代持人去世,房产归谁?

A:作为代持人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分割,实际购房人需通过诉讼确权,难度极大。

律师避坑指南

1️⃣ 核心原则:勿为规避政策签署借名协议;

2️⃣ 证据留存:保留出资凭证、代持聊天记录、书面协议;

3️⃣ 风险预警:代持人婚姻变动、负债、政策调整均可能导致房财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