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新周刊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的文章。因为自己员工离世而专门刊发文章,在这新周刊的历史上实属罕见,可见这位去世的员工对新周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文章的内容,去世的员工叫吴玉燕,今年41岁,广东茂名化州人,是家中的长女,两个孩子的妈妈。

2009年,刚大学毕业的吴玉燕便来到了新周刊,一直从事校对的工作。“校对”是专门从事文章订正、检阅的工作,主要职责是在校样上检查并标记排版错误,确保其与原稿内容和格式相符。校对员在出版社、报社、期刊等新闻出版机构中普遍存在。

这些年来,吴玉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6年,本着对读者和采编负责的态度,吴玉燕对工作认真负责,经她校对的文章或者新闻稿件零出错。

新周刊是吴玉燕的第二个家,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她在家里生活的时间都还要长,每天坐地铁上班,乘地铁下班,在文字的海洋里翱翔,整天读文章,还要找出错误,这样的工作不仅无聊还很考验人的眼力。但吴玉燕16年来如一日的工作,她是新周刊阅读时间最长的读者。因为工作认真,不少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由她来校对,而吴玉燕也早已习惯了忙碌,习惯了孤独。

从入职新周刊那一天起,吴玉燕就把自己当成了一颗钉子,与新周刊绑在了一起,身边的同事们来了又去,一批批的新面孔从陌生到熟悉,无论是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吴玉燕与他们都相处融洽,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都很好。

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16年如一日的做着同一样的工作,许多编辑都被她追着问过话,核对过内容过,也正是有吴玉燕这样认真负责,不怕辛苦的员工存在。这些年来,《新周刊》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还被誉为传媒界“话题发源地”,被定位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另外《新周刊》旗下的褒奖节目还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视频节目、最优秀的制作人和制作机构,以及最具影响力的播出平台。

但是,平静的生活往往总是暗藏杀机,今年1月,一场毫无征兆的小感冒打乱了了吴玉燕的生活。一开始,她以为只是普通的小感冒,自己觉得吃吃药就好了,殊不知这是厄运的开始,一连好几天的吃药,都不见好转,还出现了严重的高烧不退,吴玉燕只得请假住进了医院。

住院10天后,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反复的高烧不退,后被诊断为严重的甲流合并乙流,不得不转到ICU进行治疗。进入ICU的第三天,病情再次恶化,2月4日,吴玉燕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的同事,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

吴玉燕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她还有个幸福的家庭,去年她与老公的二女儿出生,8月份才结束产假回到新周刊工作。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谁都不知道一场小小的感冒会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如同大S突然命丧日本一样,去的时候好好的,回来的时候只有骨灰一捧,感叹生命的脆弱,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贫穷,在生命面前都是公平的。

41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吴玉燕在新周刊的默默付出,职场中的她是拼命三郎,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工作,新周刊也对她进行了提拔,从当初的校对员成为如今的“校审副主任”,这是她努力得来的结果,但如今一切都结束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丢下嗷嗷待脯的小女儿和深爱着她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人世间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她的父母得有多心痛啊!

同事为她写的文章里提到“我喜欢每个早早乘上回家地铁的傍晚”,为了在大城市里站住脚,吴玉燕把公司当成了家,下班与家人在一起对于她来说是一件既奢侈又高兴的事情了,但今后她与家人只能在梦里相见了。

善良的人,珍惜大城市的来之不易,能稳住脚跟的生活,要努力工作,又放不下家庭,上班下班都很累。吴玉燕平时舍不得好好爱自己更舍不得麻烦身边的人。她总是把美好让给了别人享,把痛苦留给自己扛,吴玉燕伟大而有象征性的一生。愿天堂没有痛苦,祝她的家人,早日走出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