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世昕
编 | 园长
2023 年 9 月 19 日,千年古城郑州,在网络平台与城市的共同携手下,全网用户迎来了一场关于文化的精彩盛宴 ——2023 微博文化之夜。
活动邀请了单霁翔、马伯庸、郦波、丁真等百余位国内文化名人、文化内容创作者、业界学者参与。他们齐聚郑州大剧院,共同见证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这是业内首个以平台为主体推出的大型文化IP活动。这不仅仅是一场典礼,围绕微博文化之夜,还推出了“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微博文化之夜主题论坛、醉美·夜郑州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活动,并引起了全网关注。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泛文化一直是微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微博文化之夜也是平台文化生态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这次活动之后,微博泛文化生态何以发展至今,又将走向何方?
带着疑问,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走进2023微博文化之夜,从这场盛宴出发,我们或许能够找寻到答案。
为文化交流开一扇窗微博文化之夜,或许是目前互联网上最具代表性的泛文化IP活动。
其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热门的文化领域,从博物馆创新宣传,到戏剧节、文化节目,再到文学IP、动画IP、音乐人、文化传播人物,泛文化领域从上到下各个领域都被囊括其中,20个奖项,更像是互联网泛文化内容整体生态的一个缩影。那么,微博在生态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从传播角度来看,微博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宣传口。
此次获奖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就是通过微博实现了舆论场上的“二次生长”。自2020年新堆发掘,微博宣传就成为了三星堆博物馆的主要宣传途径。从酷似《愤怒的小鸟》绿猪的文物猪开始,三星堆将出土文物趣味形象营销发挥到了极致。近几年,三星堆博物馆更是屡次登上热搜,成为了微博上最知名的“网红”博物馆。
微博运营已经成为博物馆创新宣传的重要阵地,许多博物馆都在微博上以人格化运营、话题营销等方式做品牌宣传,社交媒体KOL的趣味表达方式,让厚重历史展现新的魅力,借助微博,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博物馆及其文创产品。
微博也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宣传载体。在微博文化之夜上,五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获微博年度非遗传人奖项。在以“人”为核心的微博上,传统文化在一条条评论、转发中不断传承,被更多人铭记于心。
微博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颁奖现场对于当下流行的泛文化内容来说,微博也相当重要。作为全网影视文娱最大的舆论场,微博覆盖了绝大多数领域圈层,各类文艺作品只要拥有爆款的潜力,微博用户的讨论是最好的宣传催化剂,“破圈”往往就发生在一瞬。
以此次获奖名单中的部分文艺作品为例,《唐朝诡事录》《县委大院》等作品,都是改编剧作先在微博上走红,讨论热度不断升高,从而带动了对于原文学IP的关注度;《画江湖之不良人》《一人之下》也得益于微博动漫圈层的强大影响力,实现了跨圈传播。
除此之外,《水月洛神》等演出IP、《但是还有书籍2》等文化电视节目,都在通过微博提高声量,从而走向破圈。想做文化爆款产品,微博营销是必经之路。
微博年度文化节目颁奖现场更重要的是,微博为多元文化交流提供了窗口。
在微博文化之夜的典礼上,你就能看到最具反差的文化碰撞:
严肃文学作家与知名网络文学创作者共聚一堂,体现网络时代文学形式的多元可能;说唱歌手、偶像与古典音乐家登上同一个舞台,以完全不同的音乐形式传播中华文化;微博KOL与专家学者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文化内容的网络传播。
不同画风、不同领域、不同圈层的文化内容创作者们共同生长在同一个内容生态里,并以微博平台为桥梁,展开跨界沟通,从而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这正是微博泛文化内容生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碰撞中,平台上的文化创作也更有活力,内容质量也不断提升。
微博文化之夜诞生了一个名场面,将平台上的文化交流具像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年度杰出文化贡献人物”单霁翔与“年度文化交流青年榜样”丁真共同站在了“我在郑州很想你”的路牌之下。
单霁翔(左)与丁真(右)他们一位来自故宫博物院,一生致力于文物保护,传统文化传播,一位来自民间,是民族文化和新兴网络力量的代表,当他们携手共立,过去与未来仿佛在此刻交汇,其中蕴含着不同世代之间的文化碰撞。
这种碰撞并非对抗,而是在交融与传承中,让中华文化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泛文化生态护城河,为何是微博?“20年前埋下的种子,20年后发芽了。”在微博文化之夜的第二天,微博年度作家获奖人刘同发布了一条微博,讲起了自己在创作初期经常阅读的一部作品——《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是作家刘亮程的作品,巧合的是,刘亮程也获得了微博年度作家奖项。
“晚餐时,我喝了两杯酒,当着刘老师的面背了一段《一个人的村庄》里改变我人生的文字”刘同的微博情感真切,多年的努力创作,终于让他和自己的文学向导站在了一起,“新来的一场风把我刮到了你的面前。”
借助微博,刘同与刘亮程实现了二十年的命运闭环。对于许多刘同这样的文化内容创作者来说,微博正是那“新来的一阵风”。
回顾微博诞生的十四年前,短图文为代表的内容形式相当新颖,独特的社交媒体KOL机制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名人的入驻,在微博讨论场公域流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内容创作者开始将微博作为主要输出阵地。
一批文化KOL开始在微博上崛起,并且持续活跃到今天,刘同、马伯庸、法医秦明等知名作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内容输出者,他们不仅在微博上更新自己的创作,还分享观点与生活,与粉丝展开互动,建立起了较有影响力的个人IP。
通过微博,文化内容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也愈发密切。
在微博上,不同领域的文化KOL即使身在天南地北,但都能通过微博成为朋友,并开启长时间、多层次的深度交流,为粉丝与用户带来趣味十足的体验。
微博的内容垂直化战略让多元化内容蓬勃发展,作为不同的领域的头部创作者,大V们在话题交锋中输出更优质的观点与内容,并借助高质量交流吸引更多关注,助力文化内容与IP不断破圈。
法医秦明与乌合麒麟的微博互动正如从前作家学者通过报纸、书信交流一样,在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加持下,中文互联网独特的文化圈层逐渐形成,并通过平台辐射更多受众,建立起不俗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微博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网络舆论场,天然有着丰富的话题储备,也为文化内容创作提供了灵感。
微博年度突破作家奖项获奖者屠龙的胭脂井就是其中之一,她从网络热议的两性话题出发,凭借自己在脑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诸多热点话题。她的内容借助微博的话题舆论场不断裂变传播,最终实现内容与流量的共振,助力文化内容出圈。
文化大V们正是在不断地输出与交流中,沉淀个人社交资产,建立大众影响力,从而带动公众对于文化内容的关注。
在圈层传播、话题热点的多重加持下,微博形成了独特的泛文化领域生态,以一个个文化领域KOL为核心点,通过不同的话题与内容建立起广泛的泛文化内容网络,在这一生态中,个人IP、文化产品、相关组织被链接起来,并借助平台舆论场不断发挥影响力。
这一次的微博文化之夜也是对于微博泛文化内容生态的一次整合展现。作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活动,也带来了现象级的反响。
活动当天,十四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除微博文化之夜话题本身外,单霁翔与丁真的互动、她与灯《观鹤笔记》获奖等都成为微博用户的热议话题,进一步带动了相关文化内容的出圈。
做文化内容,创作者和传播者们绕不开微博,借助文化领域的优质生态,微博也建立起独特的泛文化内容护城河, 甚至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的泛文化圈层。
正如刘同与刘亮程的重逢一样,微博与文化的命运齿轮,从平台诞生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转动。
文化产业新时代,平台能够做些什么?微博文化之夜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3年,文化产业迎来了一轮新的爆发,电影市场票房突破历年纪录,音乐节、脱口秀等文艺演出行业一票难求。
在线上,国产影视剧的火爆更是有目共睹。大众文化消费日益旺盛之下,互联网文化产业正迎来一波新的风口,那么对于微博这样的平台来说,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进浪潮之中?
首先需要理清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国产文化IP的崛起。从年初的《流浪地球2》,暑期档爆款《封神》,还是当下热播的剧集《异人之下》都有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内核,中式科幻、中华神话题材、东方玄幻等元素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第二,人们对于深度内容的渴求越发明显。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火爆就是很好的印证,严肃历史文化的传播壁垒正在逐步消解,三小时历史题材动画《长安三万里》、科幻巨作《三体》的火爆都能看出,大众已经不止满足于浅层的文化输出。
更重要的是,对于文化内容消费者来说,单一的文化作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当下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一个文化IP成为爆款后,相关文化产品的关注度也会显著上升。
《封神》爆火后,不仅带动了原作《封神演义》《武王伐纣平话》的关注度,商代历史科普著作《翦商》也再度翻红,视角来到线下,郑州商都、鹤壁殷都也迎来了一波打卡热。
综合来看,当下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更加全面、立体,从线上到线下,从影视、图文、短视频,到文博研学、城市文旅、文艺演出,中华文化及国产泛文化内容正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对于微博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来说,新的机会也已经来临。
正如前文所述,微博不仅是文化内容的宣传口,也是文化交流的发生地。在这样的平台特征之下,微博的几个优势也进一步扩大,一是文化内容的广度,其不仅能涵盖几乎所有文化领域,还包含了多元的文化产品,从严肃到娱乐,从影视到文学,每个用户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文化作品,助力文化产业市场热度的持续高涨。
微博的另一大优势则在于文化IP的打造上,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大热的文化作品,无疑不是在微博的加持下最终成为全民爆款。IP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内容的曝光宣传、建立粉丝圈层、构建IP故事,而微博几乎都能满足,微博对于文化内容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此。
在一条条微博的输出之下,辅以文化KOL矩阵的密集交流、粉丝之间的频繁互动,内容的深层价值也被挖掘出来。
微博的破圈能力也将助力文化IP的影响力扩大,对于文化内容来说,微博就像个“扩音器”,在微博上不仅能满足已有受众的需求,还能吸引更多元的关注者,从而迸发新的可能。
微博与郑州合作推出微博文化之夜,事实上也是一次IP打造的过程。
微博透视了当下的文化消费趋势,选择以中华文化、国产文化内容为基地推出微博文化之夜活动IP,囊括了当下最火热的相IP与文化领域最知名的kol,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
郑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本身的文化底蕴可以为微博文化之夜背书,同时城市文旅还能让微博文化之夜的文化消费层次更加多元,从线上到线下,打造一个更立体的文化产品IP。
对于郑州来说,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次活动,提升城市文旅的声量,从而助力城市文化IP的建设。近年来,郑州大力推动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但单靠城市自身的声量是不够的,借助微博亿级用户流量,以及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马伯庸在主题论坛上探讨城市文旅正如短视频重塑重庆、杭州等城市的文旅产业一样,微博与郑州的联合,也是互联网力量影响线下的一次尝试,但这种模式是创新的:
如果说重庆与杭州是“被动起飞”,郑州与微博之间则是相互选择。通过微博强大的互联网场域影响力,在线上线下同步加持城市文旅发展,城市则利用自身文化产业优势,为平台活动提供落点,让文化宣传更“脚踏实地”。
回到微博文化之夜,其本身也正在成为一个文化领域的新IP,在平台与政府携手的新文化消费模式下,活动本身也将成为两者在文化领域的新名片之一。微博文化之夜是行业中首个多形式、全渠道、 高影响力、强延续性大型文化IP,而强延续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平台与城市都需要这样的大型文化IP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从微博大的内容生态来说,微博文化之夜也有着深远意义。
基于自身平台内容特征,通过大型活动IP带动线下线上内容共振,一直是微博的强项。之前在热点、文娱、KOL、体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代表性的微博出品活动IP问世,并在行业积累了广泛的影响力。
在近年来强势崛起的泛文化领域,却一直没有类似的大型活动IP出现,微博选择在这个文化消费大年做微博文化之夜,也体现了平台文化内容战略的转变。
在热点、文娱、网红经济、泛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布局,已经让微博建立起了平台优势,微博文化之夜的意义之一,就是补全了微博的爆款活动IP矩阵,进一步健全了平台内容生态。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更是全网内容生态的重要部分,通过微博文化之夜,微博得以建立自己在该内容领域的强大影响力,从而促进平台泛文化内容的进一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