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盒马二店扎堆开业,港澳有钱人,排队往珠海“送钱”

每日人物 2025-03-31 10:37:04

从珠海返回香港、澳门的私家车后备箱里,总是塞满了山姆的卫生纸、麻薯面包和烤鸡。2023年,珠海山姆的销售额,在全球800多家山姆会员店中排到第7。港珠澳大桥也成了“山姆大桥”,见证着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的疯狂。

某种程度上,那个曾经让尤佳心动的巨型公仔,和香港人颇为逼仄的居住空间形成了对照。它和山姆代表的,或许是香港人对更大空间、更丰富物质享受和生活品质的向往。

文 |谢紫怡

编辑 |西打

运营 |芋头

“山姆大桥”

如同迁徙的鱼群朝着同一个目的地涌去,每天,大约7000多辆挂着港澳车牌的车辆跃上港珠澳大桥。抵达公路口岸后,又有一部分车继续朝前,进入拱北隧道,一路向珠海香洲区的山姆会员店进发。目的地的停车场里,清一色黑底白字、白底黑字车牌上的“粤Z”“ZM”字样,让人一时有点分不清这是香洲还是香港。

周末的到来是一个信号。很多本地人都知道,周五晚上和周六下午是山姆人最多的时候。为了避开这股汹涌而来的人流,珠海人陈志江一般选择在工作日人少的晚上去采购。但周五这一天,他还是失策了。

晚上八点,陈志江和朋友在珠海印象城吃完晚饭,他们决定顺便去山姆逛逛。走在商场的主干道上,眼看着人流扎堆往入口涌过去,他感叹说“好像是去批发一样”。一行人放弃了购物车,因为前方战况显示,那些74厘米长的超大号购物车,已经在走廊造成了交通堵塞。

▲珠海山姆会员店,人流扎堆往入口涌过去。图 / 每日人物摄

钻进人群中,他拉着女友左躲右闪,耳边各路粤语此起彼伏。试吃摊前,花胶肉粽和猪肉肠的香气扑鼻,但排队的人已经成了一条条长长的“贪吃蛇”。从一层蠕动到B1层,他们终于找到猪肉脯和椰子水的货架,匆匆各抓了一提后,赶紧逃离了这个大卖场的喧嚣。

山姆员工早已习惯了这种热闹,他们会向每一位经过的顾客伸手打招呼,并在白话与广东普通话中熟练切换。李丽负责产品试吃,每天上班8小时,唯一的工作就是源源不断地给顾客倒试喝的沙棘汁。一天下来,她可以倒完四五十箱。

陈志江今年27岁,2017年珠海山姆店开业时,他还在上高中。他记得,那时管得不严,不要会员卡也可以进去,经常有买单的人,抱着一整排鸡蛋往外走。“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特大型商超,大家自然而然向往去看看了,而且山姆的品牌也有一定的加成。”珠海山姆一直不缺尝鲜的人。麻薯全网风靡的时候,B1层的生鲜区,四个货架全都摆满了。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自2023年1月1日“澳车北上”,以及7月1日“港车北上”两项政策相继实施以来,港澳车牌突然挤满了停车场。在原本就拥挤的本地人群中,多了很多香港人、澳门人的身影。

基于一些“刻板印象”,陈志江能一眼分辨哪些是香港人,比如他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粤语中夹杂着英语。香港男人爱穿运动鞋和短裤,背着双肩包,包上还挂一个免洗消毒液。在他们的购物车里,常出现一整提卫生纸、消毒湿纸巾和成桶的洗衣留香珠——经历过几轮疫情后,香港人总是会对清洁用品表现出极高的依赖。

▲珠海山姆会员店,抽纸货架很快被搬空。图 / 每日人物摄

陈志江也受到这股消费潮流影响,2023年年底,他办了一张山姆会员卡,消费习惯也跟着改变了,每周都来逛一次,“蔬菜比较贵,一般都看看果汁、零食”。为了避开拥堵,他会选择在晚上10点关门前一个小时再来。还有很多本地人也习惯在线上下单,一到早上,就能看到穿着紫色衣服的外卖员从山姆云仓骑上车,往方圆几公里的方向奔波。

得益于“港车北上”和“澳车北上”的政策,香港和澳门的私家车只需满足基本申请条件,单牌车也可以直接从港珠澳大桥开进内地了。港珠澳大桥海关统计,自2023年政策实施以来,到今年2月22日,经大桥口岸进出境的港澳单牌车累计突破了500万辆次。

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北上消费”,而珠海山姆就是多数人必打卡的目的地之一。两地车北上,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唯一指定的通行口岸,距离珠海山姆车程只要20分钟。

2023年,珠海山姆的销售额达到25亿元,在全球800多家山姆会员店中排到第7。有人开玩笑称,港珠澳大桥几乎成了“山姆大桥”。

为了拉动文旅消费,珠海还推出了专门的观光巴士,每逢周末以及假期日,能够直接从口岸载人到热门景点,其中,运营至晚上9点的“香洲乐GO港珠澳大桥线”就能把游客送到山姆会员店。一些香港的旅行社也趁热打铁,推出了“山姆团”。由大巴车、中巴车载着精力旺盛的爷爷、奶奶们去旅行购物。他们能够顺便打卡珠海本地的旅游景点,还能过个夜。一位香港老人一边跟着同伴买东西,一边还专心看着香港特有的赛马报纸。

▲珠海山姆会员店中不乏许多银发族。图 / 视觉中国

事实上,为了方便香港居民购物,深圳的旅行社在2023年就陆续推出了深圳各山姆门店往返香港的专线。珠海山姆借鉴了深圳山姆的成功经验。

3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我来到珠海这家山姆超市。走进珠海印象城的停车场,一眼就能看到不少港澳车牌,甚至三牌车。这里有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加起来约1200个停车位,只要注册商场会员,就能免费停车2小时。如果暂时找不到车位,也不用担心——那些办理了680元山姆会员卡的顾客,会额外获得几次免费洗车服务,停车场里的洗车店会帮忙把车洗好,妥善停放。

一个人逛这样的大卖场,会显得有些孤独。目力所及,大家都是拖家带口,不少小孩就坐在购物车里面,大人们推着车,一边挑选商品,偶尔还有人发出“好平(好便宜)”的感叹。置身于这个嘈杂的粤语环境,当我还在努力辨别不同地方的粤语口音时,突然还能听见几句东北话。这几年,很多怕冷的东北人不想扎堆儿去海南,珠海成了新的选择。

▲珠海山姆会员店,大人们推着购物车,小孩坐在车里。图 / 每日人物摄

珠海是一座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大概200多万。这里“禁摩禁电”已经有20年了,而花一元钱登上公交,可以抵达城市的各个角落。得益于海边宜人的气候,珠海在各种宜居城市排行中常常位居前列。与深圳、广州相比,这里的工资不算高,消费也偏低些。缓慢的节奏,悠闲的生活,显得格外舒适。

“山姆大桥”激发的“北上消费”,更进一步催生出了“北上置业”。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在内地定居,从早期的惠州,到如今更临近的中山、珠海。45岁的香港人Alice就是其中一员,2019年,她在珠海投资了两套小户型。像她这样打算的香港人不在少数,作为“不上不下的中产”,他们看重的是内地城市更高的生活性价比。

去年,Alice将香港和珠海的房产都出租了,自己在珠海金湾另租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她买了个珠海车牌,开车去山姆大概半个小时。无论如何,她都率先过上了更宽敞、自在的生活。

精打细算的生活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珠海山姆出现了不少名面孔。

上个月底,中午上班的时候,员工李丽听同事说蔡少芬来山姆了,很多人远远看着,“我就说我们经过可以碰到一些香港明星,这不意外”。更早之前,演员、模特熊黛林也被目击到频繁携家带口光顾珠海山姆。

蔡少芬的出现被港媒捕捉,打上了颇具张力的标题——“51岁TVB视后精打细算,北上整平价指甲,珠海山姆狂扫一类产品”。在旁观者的记录下,蔡少芬和丈夫张晋的购物车里,塞满了大量清洁用品,包括消毒液、洗洁精、洗衣凝珠、湿纸巾以及漱口水,还有不少密封袋和保鲜膜。

▲网友们在珠海山姆偶遇蔡少芬。图 / 小红书截图

精打细算,是不少港澳人来到珠海山姆的原因。等待结账的间隙,我和从香港过来的尤佳闲聊起来,他们一家五口由一对年轻夫妻带着父母和妹妹组成,一开始就瞄准了两提面巾抽纸,价格分别为49.9元和39.9元。在生活用品区,尤佳一家停留了很久,几番对比后拿下149.9元的秃黄油蟹黄酱和69.9元的牙膏套装。转战楼下生鲜区时,又精挑细选,慢慢将青柠檬、樱桃番茄、草莓和烤鸡放进了购物车。

北上过周末是一家人期待已久的行程。这个周末,他们先开车去澳门玩了一天,回香港之前又专门来到珠海山姆,买东西带回去。虽然“港车北上”的申请并不复杂,但需要抽签。他们等了三次,花了半年时间才抽中。开车来回的过路费、油费加起来大概300多元,这次购物的花费也才400多元,算下来的总花费能比在香港便宜不少,比如卫生纸的价格,只有香港物价的三分之二。

便宜还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在香港和澳门,很难建起这么大规模的超市卖场,供人们敞开来逛。

2023年“港车北上”政策刚颁布,就有港媒前去体验探访。山姆的“大”是最直观的感受,占地面积18万呎(约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有5.7万平方米。“香港01”报道称,香港九龙湾的宜家有15万呎(约1.4万平方米),相比之下,珠海山姆是方方正正的格局,“超市的两层,每层都至少有足球场咁大(那么大)”,“加上原本由3层打通变咗(变成)2层,令空间上观感更为巨大”。

▲珠海山姆会员商店外景。图 / 视觉中国

作为一家来自美国的会员制仓储式超市,山姆目前开出的门店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供给庞大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在全球800多家门店中,中国已经开业53家(截至2025年1月),但其中并不包含香港和澳门——寸土寸金的香港租金高昂,而山姆需要的店铺面积动辄一两万平方米;而总人口不足70万的澳门,也难以独立支撑起一家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成本。

但港澳居民对山姆的热情丝毫不减。尽管港澳地区有惠康、百佳、新福利这样的连锁超市,它们似乎并未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

尤佳在香港的一所幼儿园工作,这些年,身边不少朋友都转向了跨境消费。她提到,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推出了部分商品香港包邮的服务,她也会网购便宜的衣服,但如果东西不合适,退货会很贵,只能送人或丢掉。

她第一次听朋友推荐山姆,是说这里有比人个头还大的公仔娃娃,她伸开双臂一边比划一边感慨,“只要100多块钱”。在那之后,她每隔一个月左右,就会组织一家人来逛一趟,但暂时还没掏260元办一张会员卡——出于省钱的考虑,她专门在网上搜到了“花5块钱带人进山姆”的服务,一家人进来逛一次只需5元“门票”。

两地物价的落差,正驱动着不少港澳人奔赴内地。

Alice告诉我,因为香港家里有个大冰柜,过去她两周就会去一趟深圳山姆——深圳如今有4家山姆超市(第5家将在今年开业),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15分钟就能到福田站,再坐5站地铁就能抵达山姆福田店。

为了提高采买效率,Alice把牛排、蛋糕等各种食物,一股脑儿地塞进一个大号行李箱,每次花费都在2000多元。她的父母也会同行,老一辈的香港人喜欢去深圳的菜市场买卤水、烧鸭和香烟。口岸沿线的商场,成了很多香港人理发、看牙齿、按摩和填饱肚子的地方。

▲珠海山姆会员店,顾客在挑选肉类。图 / 每日人物摄

“爸妈每次去(深圳)都可高兴了。”Alice说,在香港买一斤白菜要花15港币,一顿煲汤的猪骨就得100多港币。但如果去深圳的莲塘口岸,白菜和排骨加起刚刚50元,10斤米也只要40元。

另外一个典型的价格对比是车位。在香港的小区里,Alice一个月光租一个车位就要花4000多港币,现在在珠海生活,一个月停车费只要350元人民币。

在全球山姆会员店的营业额排名中,珠海山姆在2023年位列第7,深圳福田山姆店则连续15年位居全球单店销售冠军,港澳消费者的贡献功不可没。2023年,珠海山姆会员店新注册的会员中,香港游客占比高达35%,人均消费额突破6000元。

某种程度上,那个曾经让尤佳心动的巨型公仔,和香港人颇为逼仄的居住空间形成了对照。它和山姆代表的,或许是香港人对更大空间、更丰富物质享受和生活品质的向往。这种向往里,又充满了精打细算的生活哲学。

山姆营造出一种大家庭一起逛商场的生活方式,这种购物体验在本地很少能被满足。港澳人信赖山姆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牛排是美国、澳洲进口的;惠氏illuma奶粉的价格,比澳门街边药房的便宜多了;69元人民币能买到360个垃圾袋,手提着还很结实。所有这些商品,买回来都可以长期保存,供给家庭成员一起分装使用。

▲山姆会员店营造的仓储式购物模式,吸引大量消费者。图 / 视觉中国

除了家庭用户,在澳门念过书的子豪提到,很多学生群体也是山姆的重要顾客。

为了节省开支,子豪的不少同学会去珠海的横琴口岸租房子住,那里原本就是澳门人买房的热门标的。小区群里就有人做山姆代购,业主和学生们都在群里买东西,150人的微信群,“每次开团都有20到30个人下单”,因为住得近,直接去代购家里取货也很便捷。

潮水的变化

与横琴口岸的安静相比,靠近澳门半岛的拱北口岸更加繁忙,后者号称‌是全国乃至全亚洲最繁忙的陆路旅检口岸。工作日,子豪目睹过一个盛景——一边是从珠海出发的打工人像潮水一样涌向澳门;一边是从澳门过来买菜的大爷大妈,拉着菜篮或小推车,慢悠悠地晃出关口。

在拱北口岸附近散步,会看见周围遍布着各种休闲会所和大排档、牙科诊所和当铺,还有理发店、修脚店、美甲店和按摩店。相较于口岸对面的澳门,这里营造出一种价格更物美价廉的消费生态。快递驿站一家连着一家开,很多澳门人在网上下单,会将收件地址放在这里,过关时再带回澳门。

过来买菜的澳门人,大多会去拱北的口岸市场。大屏幕上滚动着菜品检测的信息,结果是清一色的“合格”。执勤的安保人员坐在门厅中间,买好菜的人们在他周围稍作停留,把红色、白色的塑料袋整理好,分别装入行李箱。

▲珠海拱北的口岸市场,很多澳门人过来买菜。图 / 每日人物摄

消费的潮水悄悄发生了改变。对于许多珠海人来说,过去,香港和澳门仿佛顶着一圈特殊的光环。“小时候去一次是件很隆重的事,后来也喜欢去那边买药、化妆品”,在澳门念书的珠海人小愈回忆。随着内地购买免税商品越来越便捷,这份向往也渐渐淡化。与此同时,小愈的澳门同学反而热衷于分享在珠海做美发、美甲的宝藏店铺,大家周末也常常会跑到珠海来玩。

潮水转向,不免冲击到港澳本土零售业。香港特区政府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指通过销售商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同比下降7.3%。香港零售管理协会预计2025年将维持这一水平,协会主席谢邱安仪曾表示,香港人的消费意愿仍然薄弱。

香港本地的商场和超市急了。一家名为“山姆乐购SAM TESCO”的小店,已经在香港开设了至少4家连锁分店。他们走的是美国进口路线,也有部分网红零食是从内地的山姆超市进货——作为吸引流量的工具,一般每件商品加价10元人民币左右。

另据港媒报道,荃湾还有一家山姆代购店,店主利先生已成为当地家庭主妇们熟知的“扫货达人”。他会专门包车去内地的山姆和Costco进货,他曾靠自己在深圳的人脉,火速抢到100套Hello Kitty的限量麻将。他甚至还和旅行社的“山姆团”合作,直接推荐客户群,以此收取10%的中介费。

香港零售市场,也掀起了一股平价风潮。比如淘佳佳、淘多多这样的平价杂货店,这两年就在迅速扩张。店内的家居用品、厨具、零食到个人护理产品,价格最低只需几元,吸引了大量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和年轻人。

2008年上映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曾展示过香港市井生活的一面。主人公贵姐和独居阿婆梁欢,住在元朗区天水围的同一栋政府公屋里。她们在一家超市打工,也分享过干货店买来的冬菇。镜头扫过的地方,有天水围那一带才有的轻铁,能免费直接往返香港市区;还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本地人都喜欢去那里买菜。

▲《天水围的日与夜》中贵姐打工的超市。图 /《天水围的日与夜》截图

东北人大鹿原先住在深圳,如今转行到香港做保险代理人,申请了高才(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住到天水围附近,成了“新香港人”。他的父母来香港生活的那几天,就在菜市场花11港币,买到3颗西兰花。天水围这边的街市,之所以物价比较便宜,是政府补贴了部分摊位费。大鹿解释说,因为菜市场由政府出钱建造,能为那些劳动技能不高或年长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收入来源。

Alice从小就生活在元朗,年轻的时候,她也喜欢去深圳。第一次是1999年,那时最繁荣的口岸是罗湖,一到周末,她会和朋友过去那边跳disco,或者做按摩。

香港本地人信奉拼搏文化。Alice曾在尖沙咀的化妆品卖场工作,那是一个很大的品牌店,一共有15名店员。很多内地人和香港本地人过来买东西,一天的销售额破40万港币是常有的事。午休时去楼上吃饭,店员们最爱分享当天遇到的超级大买家。“有个LV专柜的朋友说,她遇到一位客人一来就让店员沏了茶,他的太太气派十足,一边吃着橘子,一边用手点着柜台,一口气买下200多万的包。”Alice回忆。

行情好的时候,Alice一个月能拿到五六万港币,“工资高,大家的生活都很开心”。休假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去泰国、马来西亚旅行。但随着近几年香港的免税优势逐渐减弱,化妆品零售业的黄金时代似乎也过去了。

Alice曾经工作的店铺,现在一天的销售额只能到两三万港币。她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开始自己创业,去日本、泰国淘货,寻找更便宜的小众品牌,主要供给美容院,做起了化妆品的批发生意。

转到线上办公后,她变得更加自由了。刚过40岁的时候,她在交友App上认识了现在的伴侣,两人结了婚。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商议之后,她和丈夫一起搬到了珠海,也带上了两只养了十几年的老猫。

在珠海安定下来后,Alice的消费观也在改变。她的山姆会员从卓越降为普通,采购频率也从两周一次变为每月一次。“因为周边的商超都很方便”,她解释,“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疯狂囤货了。”

▲Alice搬到珠海后生活,带上了她的猫。图 /讲述者提供

不平静的市场

一家山姆,似乎还满足不了冲向珠海的港澳市民。

去年12月,珠海的第一家盒马鲜生开业,当天就排起了长队。珠海的山姆会员店位于香洲区明珠北路,“盒马来了”的广告打到了山姆门口,贴满了街对面的公交站牌,下面甚至还贴心地用繁体字写明了地点“珠海優特會”(最近刚更名为“万象汇”),两个卖场之间,开车也只要15分钟。

▲珠海万象汇的盒马鲜生,周末也挤满了人。图 / 每日人物摄

这家盒马的面积不算大,只有3500多平方米。一到周末,也常常处于爆满状态。在盒马,很少有人推着大型购物车,一般都是一人或两人结伴来逛。

进门的烘焙区域,陈列着与山姆相似的麻薯、瑞士卷,同时还有更丰富的小包装食品,比如18.6元12片的蝴蝶酥、 22.2元18片的焦糖黄油酥酥脆。走到现制食物区,现蒸青团、梭子蟹、糖水铺子和金陵大肉包等档口尤为热闹,还没到晚上,烧烤摊冰柜里16.9元一串的大鱿鱼,就已经卖光了。

珠海还在趁热打铁。香洲区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25年将加快推进山姆二店和盒马二店在珠海落地。庞大的北上客流面前,珠海隔壁的中山,也有计划要开一家山姆会员店。

未来一段时间,珠海的商超市场也不会平静。今年1月,Costco华南首店在深圳正式开业,未来不排除珠海也会引进Costco。3月,永辉超市临时股东大会上,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透露,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将增设“永辉优选”和“胖东来”自有品牌专区。这意味着,最迟到2026年,珠海的两家永辉超市,也能体验到“胖东来”式的商品、服务以及购物体验。

本地人陈志江觉得,珠海的娱乐业态并不丰富,想要消磨时间,他和女友下了班就会去逛超市和商场。理想情况是,周一盒马,周二永辉,周三山姆……这其中,山姆的体量最大,每次去山姆采购之后,都可以供自己和女友、自己父母、女友父母、以及哥哥嫂嫂四个家庭消化一周。

珠海本地的商场,也正在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汰换。以诚丰广场、明珠商业广场、都会立方为代表的老牌商场,尽管地理位置优越,但因品牌老化、业态陈旧而陷入困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华发商都、环宇城、万象汇等新兴商业体,则因为硬件设施更完善,成功吸引了很多品牌首店入驻,成了网红消费新地标。

▲广东珠海金湾华发商都夜景。图 / 视觉中国

Alice定居珠海后,也正逐渐融入内地的新生活。她的普通话还带着港式尾音,与人沟通时,遇到表达不清楚的词,就用语音输入把粤语变成文字。

刚到珠海的那段时间,她和丈夫有时不煮饭,就去周围商场的饭店,或者点不同的外卖,不知不觉中胖了两斤。除了使用内地流行的生活类App,她还喜欢上了盲盒手办,会专门去澳门买限量的LABUBU。朋友又推荐她Chiikawa,花几百元买来的小娃娃,她就放在卧室里,或者挂在包包上。

以前,她喜欢去深圳南山的购物中心,淘一些小众品牌的衣服。后来,她开始喜欢逛UR。丈夫的消费也有变化,他曾经是Lululemon的忠实粉丝,但现在觉得七八百元一条的裤子有些贵,开始转向一些国产的运动品牌,觉得质量也不错。

刚开始,Alice周围可以交往的香港人不多,最好的朋友就是丈夫。后来在小红书上,她和一位同在珠海带孩子生活的香港妈妈成了朋友,约出来吃过饭。更多时候,她在健身房、瑜伽室,和新朋友一起运动。

生活渐渐规律起来。如今,Alice大概一周去一次香港见朋友,也时常会把父母接过来爬山、户外徒步,或去商场看一场电影。考虑到香港的养老院床位是1万多港币一个月,未来,她还打算把父母接到内地养老。

而另一边,在香港生活一年多后,大鹿停掉了山姆会员。他说,香港的进口食品本来就很多,如果想买到便宜的东西,也有淘佳佳、淘天天这种促销店能够满足。当然,他在深圳还有房子,如果要理发、按摩,甚至部门团建,还是会考虑去深圳消费。

精打细算贯穿着整个购物旅程。往返粤港两地的过路费是120元,在“山姆大桥”上,那些满载而归的香港车辆,会先在内地加满汽油,价格只要一半。驶过口岸后,他们再默默关闭不常用的微信、支付宝等内地的应用。到达地库后,他们打开后备箱,再提着卫生纸、抱着生活用品回到家,满意地结束这一天。

▲珠海山姆会员店,买完了东西后,顾客推着行购物车离开。图 / 每日人物摄

(除陈志江外,其他人物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参考资料:

1.港珠澳大桥客流车流双突破广州日报

2.珠海求解“人气热消费冷”难题:过亿出入境“泼天流量”如何变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3.香港零售业连续10个月下滑,复苏之路仍漫长 经济观察网

4.逆市扩张!这匹黑马3年香港开12间分店 香港玩乐购物

5.北上消费潜力大 山姆代購老闆不断转型 油管小师妹

6.倒闭、清场、改造…珠海这些商场,为什么没人去了? 凤凰君懂楼市

7.九市速遞:珠海推口岸接駁巴 免費去山姆店 明报新闻网

8.珠海18萬呎Sam’s Club山姆超市初體驗!平價掃家品食品 香港01

9.51岁TVB视后精打细算,北上整平价指甲,珠海山姆狂扫一类产品 星岛环球网

0 阅读:17

每日人物

简介:轻商业,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