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刘曾复谈孟小冬戏路子的演变

​注: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刘曾复的回忆文章增删、整理、编辑,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孟小冬刘曾复回忆说他第一次看孟小冬的

​注: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刘曾复的回忆文章增删、整理、编辑,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孟小冬

刘曾复回忆说他第一次看孟小冬的演出是一次京剧坤伶的大型义演之中,剧目是“孙(菊仙)派”的《上天台》(从刘曾复的记述中可以推断出,这次演出是不带“打金砖”一折的),那年孟小冬十八岁,正值青春年华。她动听的嗓音,清秀的扮相,令当时只有11岁的刘曾复深感惊奇。

另据波多野乾一所著《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一书中记载,此时孟小冬“概宗谭派”“实为坤伶中不可多得之才”,能戏有《四郎探母》《空城计》《辕门斩子》《徐策跑城》等,且“时演老旦戏”。可见,初来北平的孟小冬,演出的剧目还是受到“海派京剧”影响的。

孟小冬

刘曾复再看孟小冬的戏,是她二次出山的时候(应该是指孟小冬登报声明与梅兰芳解除婚姻关系之后重新登台演出的阶段,时间应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或中期)。在这个阶段,鲍吉祥给她传授、排演了好多戏,她的戏特别受欢迎。因鲍吉祥长年为杨小楼、余叔岩配戏,据此推断,此时孟小冬或可能已经开始遵循余派的戏路子演戏了。

当时,孟小冬的嗓子不仅“足够一卖”,足够吸引观众,她的武功也到了“绝不一般”的程度。可见,那时的京剧演员非唱念做打“四功”俱全是难以被人们公认为优秀演员的(谭鑫培去世后,刘鸿升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老生演员,但因其跛足,做功受到影响而被诟病,加之其除老生戏外还时演花脸和老旦戏,故未被推选为梨园界的代表人物)。

孟小冬 四郎探母

刘曾复在开明戏院看过孟小冬演出的《连营寨》,让他想不到的是,除了醇厚动听的嗓音,她的“吊毛”“抢背”也翻得干净利落,丝毫不见拖泥带水,配合舞台上“撒火彩”的特效,营造出极佳的剧场效果。当日演出阵容齐整,周瑞安饰赵云,鲍吉祥饰诸葛谨,与孟小冬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孟小冬在香港

刘曾复还看过孟小冬的《打鼓骂曹》等戏,当时的琴师是杨宝忠。这时的孟小冬正向言菊朋学戏,刘曾复从她的唱念多少听出了一些“言派”的味道。不过,言菊朋虽然教孟小冬学戏,但并未收她为徒,而是建议她去拜余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