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分三六九等,哪些被称为上等人,哪些属于下等人?

代尼土豆 2024-10-24 18:33:46

古代封建社会不讲究众生平等,三六九等一直存在。

那么古代社会都有哪些阶层?

哪些阶层在上,哪些阶层在下?

例如在元朝,社会就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一等:官,即政府官员;

二等:吏,即吏佐,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

三等:僧,即佛教僧侣;

四等:道,即道教道士;

五等:医,即医生;

六等:工,即高级技术人员;

七等:匠,即低级技术人员;

八等:妓,即娼妓;

九等:儒,即儒学家、道学家;

十等:丐,即乞丐 。

可见在元代,这些知识分子、大儒被打压得有多惨。

再早些的商周时期,也有记载称,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即:

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其中,王、公、大夫、士这四个阶级为贵族,奴隶主阶级,手里有政权。

皂、舆、隶、僚、仆、台这五个阶级基本没有政权,属于奴隶阶级或者低级官吏。

还有等级比这十种还低的,例如:

“圉”,指的是商周时期养马奴;

“牧”,指的是商周时期畜牧奴。

《左传.昭公七年》曾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以下是其他等级体系中的称谓,及代表的社会地位:

士:

商朝初期的“士”,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奴隶的。

商、西周、春秋时期,“士”属于垫底的贵族阶级。

到了春秋战国,社会叮咣干仗,经济混乱,“士”慢慢失去往日荣光,下降为了地主阶级或自耕农。

另有一批思想家、教育家,这些知识分子阶层也称为“士”,是文士。

《论语.里仁》曾记载:“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庶人:

西周时期,主要指奴隶。

春秋时期,主要指农业生产者,比皂隶牧圉等级高。

秦汉后期才指平民。

《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具,下大夫受郡,土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农:

在整个封建时期,受压迫受剥削的低等生产阶级。

直到新中国时期,咱农民算是真正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农”包括自耕农、佃农和雇农。

春秋时期,主要受封建领主统治;

战国时期,主要受地主阶级统治。

农者,一般需要在别人的土地上种地,将收获的实物用来付地租,交税。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一九引《黄志》曾记叙:“上农资累巨万。次农自足产业,不仰给于人。下农无寸土一椽,全仰给于人。”

众:

大众、众人。

商朝、西周时期,“众”属于平民阶层,一般以种地为生。

但与“农”不同,“众”没有奴隶属性,属于自由人,拥有当兵和从政的权利。

到了西周,“众”的成员中,很多是殷商本族人,是逐渐由贵族地位下降而来的。

《诗.周颂.臣工》曾记叙:“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鬲:

也称“人鬲”,或“献民”、“献臣”。

“鬲”在奴隶社会中,指的是家奴和生产奴隶。

常被皇帝老儿当做奖品奖赏给臣子们。

西周灭殷时期俘获的罪人,也被叫“鬲”。

《令簋铭》曾记叙:“姜商(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

舂:

“舂”在先秦时期,指舂米的女奴。

舂米就是把带皮的谷子放进石臼把皮壳捣掉,或把谷子捣碎。

“舂”也是一种刑法,如果有大臣犯罪,被判了“舂”罪,他的倒霉妻女就要从贵族阶层被贬为舂。

《周礼.秋官.司厉》曾记载:“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胥靡:

战国时期,“胥靡”一般指从事筑城工作的家内男奴,因为经常要被用绳索连着强制劳动,所以称为胥靡。

其他时期,也指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

《韩非子.六反》曾记载:“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

臣妾:

我们熟悉的“臣妾”一般指后妃在皇上面前对自己的称呼。

可在商周至战国时期,臣妾指的是奴隶。

军队外出打仗从别国俘获到的俘虏就被称为臣妾。

男为臣,女为妾。

先秦时期,臣妾就是商品,不当人看。也会用于祭祀、殉葬。

《吕氏春秋.察微》曾记载:“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酋:

也被叫做“女酒”。指造酒的女奴。掌管酒的官吏则被称为大酋。

《墨子.天志下》曾记载:“妇人以为舂、酋。”

君子:

商、西周、春秋时期对贵族的通称。

一般包括王、侯、卿、大夫、士等大小奴隶主。

直到春秋末期,才开始逐渐指代一些有德行的人。

《礼记.曲礼上》曾记载:“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诸侯:

一般指皇上分封出来的各国国君。

殷商时期,诸侯的嫡子享有王位继承权,庶子享有分封权,可封侯、伯、子等爵位。

周朝时期,在商朝基础上又细分出公、侯、伯、子、男五等。

需要向皇上纳贡、朝觐,出兵征伐。

汉朝时期,只分王、侯二等,仅食赋税。

汉魏之后,“诸侯”渐渐跌下神坛,有名无实。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曾记载:“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

卿大夫:

西周、春秋时期,将王室及诸侯所分封的有采地的臣属称为“卿大夫”。

需要辅助国君、纳贡、服役。

《国语.鲁语下》曾记载:“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家臣:

春秋时期,将卿大夫的臣属称为“家臣”。包括宰、司徒、司马等官职。

百姓:

百姓在古代是贵族的统称,而不是庶民。

因为古代的庶民没有姓,有土地有官爵的人才有姓。

春秋后半期,宗族被破坏,百姓这个称呼就随着这批人失去了贵族光辉,社会地位逐渐与庶民划等号。

国人:

国指城郭,国人就是住在城里的人,可以受教育、当兵,入仕。

“国人”一般指战胜的部族,因为战败的部族一般会被夷为平地。没有防御工事,城墙等。

野人:

也就是“鄙人”,与“国人”相对。一般是战败的部族,或者落后的部族。

一般住在田野小邑里,只能务农,为上层阶级提供赋税和徭役。

小人:

商朝的“小人”一般指平民。

西周的“小人”一般指上层庶民,可以种地,可以做买卖。

春秋末期,一般指封建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也被指一些“无德者”。

《书.无逸》曾记载:“其在帝宗,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庸客:

同“佣”。

战国、秦、汉时期,“庸客”是对雇工的称谓。

这里的雇工一般指被商人或地主压榨而失去田地的农民。

庸保:

一般指在古代酒店里做酒保、杂工等贱役的人。

战国时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一些自耕农养不起地,就把地卖掉,去城里当服务员。这些人就被称为“庸保”。

奴婢:

指丧失自由被统治阶级无偿役使的人。男为奴,女为婢。

奴产子:

也就是私家奴婢的女子,依然是奴婢身份,这种身份的人需要世世代代世代在主子家服役。

良家子:

指清白人家的女子。“良家”,就是“好人家”。

门阀:

指世家门第。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地位很高,许多中下级士族为突破门阀的限制,只能选择投靠诸王公、外戚阶级。

乐户:

“乐户”指为统治阶级提供乐趣,用来取乐的人户。身份比较低贱,世代不可以与良民通婚。

这些人一般是犯罪人员的家属或后代。

客座儿:

一般指佣工。

在魏晋时期,客座儿的地位只比奴婢高一些。

僮:

即私家奴隶。

秦汉之后,“僮”一般是被从外地拐卖来的人和生活不下去把自己卖给豪门的人等。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