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去做什么官?萨沙问答第193集
世人皆知古代科举制度,却不知举人的真实生活。常有人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可举人若是没考上进士,真就与当官无缘了吗?清朝时期,一位叫做金福曾的举人,虽未中进士,却在家乡当了二十年教谕,桃李满园,最后竟被皇帝破格提拔为知府。为何一个未中进士的举人,也能平步青云?举人到底有何特权,又能做些什么样的官职?让我们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看看那些未中进士的举人们,是如何在官场中谋得一席之地的?
一、举人的基本权益
世人皆道"举人食禄",却不知这"食禄"二字背后的讲究。康熙四十年,浙江湖州府的举人沈廷芳因一纸"免税文书",让整个家族从此改换门庭。原来,举人不仅本人可以免除赋税,就连其直系亲属也能享受这份殊荣。
沈廷芳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那一年,湖州知府下发征税文书,沈家本该缴纳田亩税银两百两。当地征税官吏刚到沈家门前,就被沈廷芳拿出一张盖有红印的文书。这便是举人的"优免照身",朱笔朱印,上面明确写着举人及其族人可以免除赋税徭役。
不仅如此,举人还享有"免死权"。乾隆年间,山东德州举人王学礼因为与人争田起了冲突,不慎打死对方。按律当斩,但因他是举人身份,可以援引"优免"条例。最终只判了充军,连族人都免于株连。
举人的特权还不止于此。每逢年节,举人都能领到朝廷发放的"廪米"。江南举人每月可领米六斗,北方举人则是四斗。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嘉庆年间的扬州举人施廷枢,就靠着这份"廪米"供养了一大家子人。
更让人称羡的是,举人在地方上享有特殊地位。他们不用向县官行跪拜礼,见了知府也只需作揖行礼。清朝时期的徽州举人程曰孚,有一次在街上遇到本县知县,知县不但没有摆官架子,反而主动下轿相迎,称他一声"先生"。
举人还有一项特殊权利,就是可以为人担保。乾隆年间,苏州举人钱大昕就曾为一个商人作保,让这个商人顺利承包了运河疏浚工程。当地人都说:"有举人作保,比黄金还硬。"
不少举人还享有"免役权"。他们府上的仆人可以不用服徭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投靠举人家庭。道光年间的杭州举人吴玉墀,府上就有十几个投献门生,都是为了逃避徭役而来投靠的。这些门生不但帮举人打理家务,还要定期交纳"门生费"。
举人的门第也十分讲究。他们可以在府第正门悬挂"功名柱",门楣上还可以刻上"举人府"三个大字。每逢年节庆典,地方官员还要登门拜访。嘉庆年间的常州举人华培,就因为府门气派,常有达官显贵登门拜访,一来二去竟然结识了当朝兵部尚书。
二、举人的另类财路
除了传统的教书育人,举人们还有许多体面的财路可走。乾隆年间,江南举人周庭筠就凭借一门特殊的营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原来,当地不少富商为了避税,会将田产挂在举人名下。周庭筠每年光是收取这类"挂名费",就有白银三百两之多。
这种"挂名"生意在清代十分普遍。宁波举人王心如曾经替一位盐商管理近千亩良田,每年除了固定的管理费用外,还能分得三成收成。这笔收入让王心如不但能维持体面的生活,还供养了十几个门客。
门生学费也是举人的重要收入来源。道光年间的苏州举人钱泳,专门开设私塾,教导富商子弟。这些学生每年除了正常的束修外,逢年过节还要送上丰厚的礼品。据说钱泳光是收取的"门生费",一年就超过千两白银。
更为特别的是,一些举人还会担任幕僚谋士。嘉庆年间的扬州举人施潮,就曾为两江总督担任幕僚。他不仅能拿到丰厚的薪俸,还经常得到总督大人的馈赠。这种幕僚之职,不仅收入可观,还能积累人脉。
有的举人则通过主持词馆来获取收入。道光年间的杭州举人吴樵云,就开设了"存诚词馆"。他专门为达官显贵撰写应酬诗文,每篇诗文少则十两,多则数十两不等。据说有一年中秋节前后,吴樵云仅靠写应酬诗文就赚了近百两银子。
举人还可以担任各类商号的"掌柜"。咸丰年间的天津举人李成栋,就被当地最大的布庄聘为"座师"。他每月不但有固定的薪俸,还能从布庄的盈利中分得一成。这种体面的职业,既不损举人身份,又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一些精通经济的举人,还会担任商业顾问。同治年间的苏州举人沈植,就专门为各地商号提供经营建议。他通晓算学,善于帮商家理财,每次出手都能收取不菲的顾问费。据说光是给一家盐商做账,就收了二百两白银。
除此之外,举人还可以担任诉讼中介。光绪年间的常州举人华梦嘉,就因精通律例,常常为人排解纠纷、代写诉状。每份诉状少则十两,重要案件甚至要收取百两以上。这种收入虽然不算正途,但在当时也算是一种体面的营生。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还可以担任各种官府文书的代写。江宁举人徐松龄就专门替人代写奏折、呈文。他的文笔极好,每次都能收取重金。据说有一次,替一个盐商写了一份上告状,竟然收了五百两白银。
最特别的是,一些举人还会担任各种庆典、丧葬的主持人。镇江举人赵元章就因为精通礼仪,常被请去主持各类重要场合。每次出场,少则几十两,多则上百两。这种收入虽然不固定,但胜在体面,又不违背举人的身份。
三、举人的仕途之路
未中进士的举人,仍有多条通往仕途的道径。嘉庆年间的徽州举人程曰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三次参加会试未中,却因为精通算学,被朝廷选为钦天监司晷员。这个职位虽不显赫,却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更为常见的是,举人可以担任教职。乾隆四十年,苏州举人顾清泉被选为江宁府学教谕。他在任十五年间,培养了三十多名进士,被时人誉为"桃李满天下"。这样的教职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地位尊崇,府学教谕在地方上的地位仅次于知府。
有的举人则通过军功入仕。道光年间的山东举人王大钧,在平定太平军的战事中立下战功,被破格提拔为知县。这种通过军功晋升的途径虽然危险,却也是最快的入仕方式之一。
举人还可以通过捐纳获得官职。咸丰年间的杭州举人吴心澄,就通过捐纳一万两白银,获得了从六品的职衔。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罕见,许多家境殷实的举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步入仕途。
科场考官也是举人的重要出路。同治年间的扬州举人施廷枢,就曾多次被选为乡试同考官。每次主考都能领取丰厚的考官银两,一次就有二百两之多。这种差事不仅收入可观,而且能结识不少地方大员。
地方幕僚也是举人的一个重要去处。光绪年间的镇江举人赵元昌,就曾给两广总督当过幕僚。这种职位虽然不是正式官职,但往往可以通过总督的提拔而获得实缺。赵元昌就是这样被推荐为知县的。
有的举人则通过办理地方实务而步入仕途。江宁举人徐松寿在治理黄河水患时表现出色,被直隶总督举荐,获得了从七品的职衔。这种通过实际贡献获得官职的方式,在晚清时期较为普遍。
一些精通外语的举人,还可以担任洋务职位。上海举人金福增就因为通晓英语,被任命为上海海关督察。这种新式职位虽然不是传统官职,但待遇优厚,而且深受朝廷重视。
还有一些举人通过办理地方教育而获得升迁。常州举人华培就因为创办新式学堂有功,被破格提拔为知府。这种通过兴办教育而获得升迁的途径,在清末新政时期尤为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还可以通过协助清查田亩、整理钱粮等实务获得升迁机会。太仓举人沈枚就因为协助清查漏税田亩有功,被破格提拔为县丞。这种通过协助地方政务而获得升迁的方式,虽然辛苦,却也是一条稳妥的仕途之路。
四、举人的社会活动
举人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活动范围远不止于科考和做官。乾隆年间的苏州举人钱大昭就创办了"惜字会",专门收集废弃的文字纸张加以处理。此举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尊重文字之心,更在地方上树立了良好的文教风气。
举人还常常组织各类文会诗社。嘉庆时期的杭州举人吴荫培就创立了"西泠诗社",每月定期邀请本地文人雅士聚会吟诗作对。这个诗社不仅吸引了众多文人参加,还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据载,就连两江总督路经杭州时,也曾专程参加过诗社活动。
在赈灾救济方面,举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光年间,江南大水,常州举人华廷芳组织当地士绅设立粥厂,三个月内救济灾民近万人。他还带头捐银,并向各地募集善款。这种义举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稳定了地方社会秩序。
举人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同治年间的扬州举人施潮出资修建了一座广济桥,解决了当地百姓过河难的问题。这座桥不收取任何过路费,每年的维修费用都由施潮和其他士绅共同承担。
在调解纠纷方面,举人往往充当居中调停的角色。咸丰年间的镇江举人赵元章就曾调解了一起持续多年的宗族纷争。他召集双方代表,查阅族谱文献,最终促成了和解。这种纠纷若是闹到官府,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钱财。
举人还经常参与地方教育事业。光绪年间,徽州举人程曰绍创办了"求实书院",专门收容贫寒子弟就读。书院不收取任何费用,还为学生提供伙食。这所书院后来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就包括两位进士和五位举人。
在地方志修纂方面,举人也贡献良多。江宁举人徐松龄就主持编修了《江宁府志》,耗时三年,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这部方志不仅记载了地方历史,还为后人研究当地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举人还积极参与各类慈善活动。太仓举人沈枚创办了"广仁堂",专门救治贫病之人。这家善堂不仅免费施药,还请来名医坐诊。每逢瘟疫流行,广仁堂都会加派医生,四处巡诊。
在兴办实业方面,举人也有所作为。清末上海举人金福增就创办了一家纺织厂,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地方工业发展。这家工厂采用新式机器,产品远销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还经常组织义学。常州举人华培就在自己的宅院里开设义塾,专门教授贫困子弟。这所义塾不但免费,还为学生提供笔墨纸张。每到年终,还要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五、举人的日常生活
举人的日常生活颇具特色,从起居到交际都有其独特之处。以乾隆年间的苏州举人钱泳为例,他每日清晨必定焚香读书,午后则在庭院中品茶赋诗。其庭院中种植了数株名贵兰花,这些兰花都是各地同窗好友所赠。
举人的住所也别具一格。同治年间的扬州举人施廷枢的宅院就极具特色。院中不仅有精致的假山水池,还专门辟出一间藏书楼,收藏各类典籍。每逢天气晴好,施廷枢就会邀请同僚在楼中品茗论学,觅句赋诗。
饮食方面,举人也自有讲究。道光年间的杭州举人吴樵云特别喜爱本地特产龙井茶,每年都要专程去狮峰山选购新茶。他还收藏了各式各样的茶具,光是紫砂壶就有十余把,每把都出自名匠之手。
举人的交际圈子也很广泛。咸丆年间的常州举人华梦嘉就与当地多位盐商、绸商来往密切。这些商人经常邀请他参加各类雅集,期间不乏诗文唱和。华梦嘉也时常在自家举办文会,招待这些商界朋友。
闲暇时,举人也有独特的消遣方式。江宁举人徐松龄就酷爱收藏古砚,他的砚台收藏中不乏名贵之品。每获得一方好砚,他都要专门写一篇跋文,记录砚台的来历和特点。这些跋文后来被整理成册,成为了研究文房四宝的重要资料。
举人的衣着也十分考究。光绪年间的镇江举人赵元章特别讲究服饰,他的衣箱中常年储存着各式布料。平日里穿着的长衫都是苏州老字号裁缝铺所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对于子女教育,举人更是用心。清末天津举人李成栋就为子女请了多位老师,除了传统的四书五经,还要学习算学、绘画等技艺。他的家塾不仅教授自家子女,还免费收容几名贫寒子弟一同就读。
举人的藏书也很讲究。太仓举人沈植的书房中藏书数千卷,其中不乏善本孤本。他特意在书房中设置了防潮防虫的设施,每月都要检查一遍藏书的保存状况。逢年过节,他还会邀请同好来此借阅交流。
举人参与的娱乐活动也很雅致。上海举人金福增就擅长围棋,经常与其他文人对弈。他还收藏了多副名贵棋具,其中一副象牙棋子据说是乾隆年间宫廷制作的旧物。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的婚丧嫁娶也很讲究礼数。常州举人华培的女儿出嫁时,不仅请了本地最好的乐班,还特意从苏州请来了名厨。婚礼按照古礼进行,前来道贺的宾客络绎不绝,足足持续了三天。整个仪式既显示了举人家的体面,又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