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身体的报警器?经常耳鸣别大意,可能是6种疾病的预警信号

忆因聊健康 2023-12-23 07:57:14

20岁的小芸(化名)偶然发现自己的耳朵出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耳部不适症状,刚开始她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以为是自己老戴耳机的原因。

可近期的不适感更加明显,经过休息、按揉后也无法缓解,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大夫咨询小芸近期是否有感冒、腺样体肥大等病史,其回答均没有,且之前也没有患过其他基础性病变。

大夫对其进行耳镜检查时,观察到小芸存在双侧鼓膜呈琥珀色,鼓室内可见积液,听力学检查时发现小芸确实存在听力减退的现象。

结合上述检查以及耳部的不良现象,小芸最终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建议及时采取药物治疗,以防病灶蔓延或变重后发生耳聋。

经过小芸的知情同意后,大夫为其开具消炎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用药2周后,小芸的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治愈。

医生提醒:分泌性中耳炎多为感染、耳部外伤等因素所致,患病期间多会呈现出耳闷、耳疼、耳鸣等现象,本次病例中的患者就是较为典型的分泌性中耳炎表现。

当患者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类似表现后,应立即就医排查诱因,切不可忽略身体给出的异常信号而延误病情救治,或在家里盲目用药,否则较易造成病情迁延不愈,甚至继发严重的并发症。

耳鸣是指耳朵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比如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但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别人感觉不到。

耳鸣是不同年龄段都可见的一种疾病,是耳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耳科临床三大难题之一。

耳鸣的声音特点具有持续性,且声音不是特别高,耳鸣的程度可随身体位置而变化。

据估计,我国至少有1亿耳鸣患者,且患者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很多耳鸣患者自述,除了听到声音外,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心烦易怒、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进而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下降。

虽然耳鸣给大家带来了居多困扰,但大多数患者对待耳鸣的态度依然选择忽视,有些患者认为耳鸣是会自我修复的,对其听之任之。

可却不知,经常耳鸣的症状,可能是这6种疾病的“吹哨人”!

所以,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更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01

听觉系统疾病

听觉系统疾病可能会损伤耳朵内部的结构或功能,可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

外耳疾病:如外耳道发炎、外耳道疖子、外耳道肿瘤和外耳道异物等。

中耳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肿瘤或颈静脉球体瘤等。

内耳疾病:如突聋、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疼或听神经瘤、面神经瘤,更容易引起耳鸣。

累及听觉系统的疾病:如颅脑外伤、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硬化、Ramsay-Hunt综合征等。

02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引起耳鸣,如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冠心病等,这些疾病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不佳时,也可对血管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耳鸣。

因为当血液黏稠度异常、心输出量增高或血管结构变化,会使流向颅内、耳蜗的供血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血管杂音。

脑血管就如同地图上宽窄不一、交错起伏的河床,脑血流相当于不断流经的河流。

河床平坦,河流便蜿蜒不息;河床充满砂石或狭窄闭塞,河流便会湍急凶险。

这种血液的湍流会随着心脏或脉搏跳动传入双耳,产生搏动样耳鸣,在患者的脑海里汹涌澎湃。

有资料表明,耳鸣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

据统计,在患有耳鸣的心脏病患者中,86.7%的患者首发耳鸣而不是心绞痛,8.6%的患者有心绞痛和耳鸣。

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有专家指出,耳鸣可作为早期冠心病的重要标志。

03

代谢性疾病

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锌或维生素缺乏等均可诱发耳鸣。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前者因心输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细胞液增加或内淋巴压升高所致。

而维生素B具有维持神经稳定、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如果患者机体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导致神经异常,引起耳鸣、头晕目眩等症状。

04

自主神经紊乱

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烦躁、焦虑、紧张、抑郁、害怕的情绪中,会造成耳鸣的发生。

人在情绪紧张焦虑、着急、上火时,体内会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为受体激动剂,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升快心率的功效。

当此种激素分泌增多时,会反应性的使内耳内听动脉血管收缩痉挛,导致内庭动脉供血不足,耳蜗功能下降,继而产生耳鸣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本身容易让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循此往复,易形成恶性循环。

05

颈部疾病

颈椎病会导致耳鸣,大多见于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其次,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刺激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也会导致出现耳鸣的症状。

此外,由于长期伏案、熬夜、工作压力大、肩颈部肌肉紧张等,会影响头颈部静脉血液回流,使得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产生耳鸣。

颈部疾病诱发的耳鸣,可短暂性发作,也有可能持续存在,大多伴有颈部的僵硬、疼痛症状,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耳朵听到持续性或不规则性的嘶嘶、嗡嗡、蝉鸣等声响,重者可发展至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06

鼻咽癌

鼻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种,长在鼻咽部,好发部位在咽隐窝和鼻咽顶后壁。

该部位有咽鼓管咽口的开口,咽鼓管是管道的结构,一头连着中耳,在鼓室的前下壁,咽口是联通的鼻咽部,所以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在咽隐窝和鼻咽顶后壁。

而这个地方的肿瘤会累及咽鼓管的咽口,进而会导致耳鸣和传导性耳聋。

有一些鼻咽癌患者早期的症状就是出现单侧耳鸣和单侧耳闭塞感,耳朵像进了水或被堵着棉花样的感觉,引起传导性耳聋,而且加重会有一侧中耳出现积液。

如何预防耳鸣的发生?

1

尽量避免接触噪声

日常应避免接触过多的噪声,避免长期暴露于嘈杂的环境,降低或控制噪声源,即将其控制在85分贝之内。

使用耳机时音量也不宜过大,尽量避免长期佩戴耳机及耳麦。

如果患者需要在声音嘈杂震耳的环境进行工作或劳动时,应佩戴耳罩。

2

杜绝滥用药物

日常如非必要,避免服用含有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这些伤肾的药物容易导致肾源性耳鸣症状的出现。

同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必要时遵医嘱应用,不可擅自使用。

在应用上述药物时,一旦出现耳鸣或耳听力下降,应立即停药。

3

避免中耳感染

保持情绪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可有助于预防中耳炎感染性疾病。

4

医治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可以诱发耳鸣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降低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贫血患者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补充营养等。

5

多吃富含铁锌的食物

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紫菜、黑芝麻、海蛰皮、虾皮、黄花菜等。

另外,还要多吃含锌的食物,由于耳朵内锌的含量需求要高于其他器官,而缺锌是引起耳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鸡肝、鸡蛋,以及各种海产品等。

此外,还应减少温燥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

6

改掉伤耳朵的“坏”习惯

不要过度掏耳朵,因为掏耳朵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擤鼻时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的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洗澡、洗头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先有鼓膜破裂者,水进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7

鸣天鼓法锻炼

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以双手食指按于枕部,然后再用双手食指压住中指,食指由中指往下叩击后脑部。

如果耳膜没有损伤,会听到“咚咚”如同敲鼓的声音,鸣天鼓法锻炼可使耳膜得到震动,可以保持耳朵的听力,有助于预防耳鸣。

参考文献:

[1] 爱缨.耳鸣的原因及预防[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12:16.

[2] 张增.耳鸣的预防与治疗[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8,7:48-49.

[3] 吉训明,马红蕊.脑血管发病可能会耳鸣[J].甘肃日报.2021年.8月.第07版.

[4] 赵忠香.耳鸣耳聋的日常护理及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2):2622-2623.

[5] 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