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ARM?RISC-V架构芯片大放异彩,AI时代新风口来临!

时光的笔记 2025-03-11 15:23:32

2月28日,由达摩院举办的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指出,“开源模式有助于RISC-V构建一个包容、协同创新的全球化生态,成为芯片产业变革的新引擎。”

经常手搓芯片的朋友都知道,设计一枚CPU之前,第一步要先问自己,我到底要用它来干啥?因为CPU的设计目标决定了它的性能、功耗,以及决定头发存活率的开发难度。

第二步要开始规格定义,并选择合适的指令集架构。什么是指令集架构呢?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处理器底层指令的集合,大家听过的X86和ARM就是两种主流指令集架构。

其中X86架构广泛用于PC和服务器,CPU生态完备,软件丰富,但指令集复杂,功耗感人。而且如果你的名字不叫英特尔或AMD,那你就很难有X86授权。它像一个豪门俱乐部,普通人别想进去。

ARM则是在手机界称王称霸的架构,它功耗较低,性能不俗,谁都能用,但前提是你得给ARM交钱买授权,就像“苹果税”一样。

那么有没有一种指令集架构,开源开放,不限制用户身份?有,它叫RISC-V。

在芯片圈RISC-V这几年是比较火的话题,因为其精简且开源模块可拓展的特性,很多人认为它未来将与X86和ARM三分天下。

目前有不少芯片大厂已经纷纷下场,开始做RISC-V架构的芯片,比如高通、博世、英飞凌、恩智浦、北欧半导体特地合资成立了一家RISC-V的初创企业,可见新架构很有搞头。

还有英伟达在北美RISC-V峰会上透露,2024年预计交付10亿颗基于RISC-V的处理器。国内厂商自然也没闲着,比如阿里巴巴达摩院的玄铁团队推出了一系列的处理器。

在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有很多下游衍生产品,有基于玄铁内核的主控开发板、小家电及汽车机器人等等,简直就是一场RISC-V的生态大乱斗。

当然,RISC-V可不仅仅只想在嵌入式领域,去做一些ARM芯片的平替,高性能核也可以用RISC-V来做。比如这一台由达摩院和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共同开发RISC-V架构的笔记本电脑。

而更吸引我注意力的,则是这一个服务器机柜,里面是下个月即将交付的C930,玄铁的第一款服务器级处理器,搭载Vector和Matrix的双引擎,性能值得期待。

不过,RISC-V并不只想止步于做ARM和X86的替代品。在芯片界,光靠兼容、模仿是活不长久的,毕竟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里,去抢占生态位来获取的成长机会,是很有限的。

就像当年ARM的崛起,也是抓住了以手机电子为代表的移动端设备大发展的契机,而不是跟X86正面对刚电脑PC市场。

因此RISC-V要想快速上位,也得抓住市场中的新风口。因为只有在全新的领域,新老玩家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跑输跑赢,各凭本事。

而在如今的科技界,AI无疑是最大的新风口,计算需求在AI时代更加多样化,不断有各种新需求在涌现,传统CPU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所有场景。

以最近爆火的DeepSeek为例,它的表现亮眼,而且开放开源,每个人都能下载部署到本地,这本身会创造更多端侧算力的新需求。

而由于RISC-V可自定义拓展指令集的特性,就非常适合端侧算力对于异构计算融合的需求。前几天,玄铁透露正在研发首款AI专用的RISC-V处理器C908X,支持4096bits的超长位宽矢量扩展,就是一种前沿尝试。

在现场也看到了把DeepSeek部署在玄铁内核上运行的demo,证明了端侧模型+高能效芯片的可行性。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RISC-V虽然火,但它真正要成为行业主流,还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挑战。

其一,性能优化。虽然RISC-V能做高性能核,但还需要更多验证和打磨迭代。其二,商业落地,真正的市场不是PPT上的愿景,而是实打实的出货量和商业应用。

最后,生态建设。目前的软件兼容性、应用适配仍是短板,而如果没有生态,一切都是空谈。

我想这也是达摩院组织RISC-V生态大会,成立无剑联盟的重要使命。要推动更多企业、高校和个人开发者和产业一同前进。RISC-V能否借AI东风抓住自己的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