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能源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命脉,也是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纷纷致力于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我国在光伏发电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一群普通的羊群,帮助工匠解决了光伏电站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草皮的遮挡。
这不仅使我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领先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要不断探索清洁能源利用的新思路,努力寻找能源结构转型的最佳途径。
绿洲中的太阳能站塔拉滩地处我国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海拔近3000米,这里98%都是荒芜的戈壁滩,由于风沙大和荒凉,原住民基本都离开了这里。
正因如此,这里反而成为建设光伏发电站的绝佳场所,每年这里有超过3000小时的强烈日照,提供了极好的太阳能资源条件。
2012年,国家投入巨资在塔拉滩建设起一个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经过十年发展,这个发电站的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已经达到609平方公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之一。
工程技术人员从黄河引水过来,定期为光伏板进行清洗,保证发电效率,现在,该发电站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超过200亿度的清洁电力,既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然而强劲的沙风对发电站的运行也带来了巨大困扰,光伏电池板被风沙遮盖后,直接影响了阳光吸收效率。
为此,工程技术人员种植了大量芨芨草,利用其固沙防风功能,渐渐地形成了绿草铺就的草甸。
草甸不仅增强了土壤的保水和固沙能力,还为电池板提供了天然的防风沙屏障,羊群、鸟群也聚集到了草原,与电站和谐共存。
考古学家发现,在数千年前这里曾有人类活动,后因气候变干旱而逐渐荒芜,现在,因为光伏电站的建设,塔拉滩再现生机。
站内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一些还带家人来此长住,孩子们虽然上学不方便,但可以欣赏壮阔的星空,勤劳的工人们正以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塔拉滩崭新的篇章。
草皮是把双刃剑:光伏发电站的困境与出路我国西北地区拥有广袤的草原,阳光充足,是理想的光伏发电基地,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这里建起了数以万计的光伏电站。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电站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每年可为全国提供上千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野草问题让电站管理者们大跌眼镜。
原来在电站庞大的光伏面板下,阴凉舒适的环境让野草疯长,每年草皮肆意蔓延,快速淹没光伏面板。
工人们只能在炎热的盛夏进行除草,靠钢锹、草镰、除草剂与顽强的野草展开殊死搏斗,可一年劳作毕,杂草仍旧屡屡卷土重来。
起初,管理者们指望通过人海战术解决问题,每逢除草季,电站便从周边村镇招募几千名临时工,像打仗一样对杂草发起总攻。
可野草生命力十足,根系盘根错结,细如发丝,工人们越除越焦虑,感觉这是场永无胜算的战争。
后来,有人又提出引进除草机械,各种拖拉机、割草机汇集而来,发动机轰鸣,刀片迸溅火星。
然而没过多久,机械也暴露出力有不逮之态,种类繁多的野草丛生在板间每一寸土地,刀刃无法完全覆盖,遗漏之处很快再度兴盛。
除草难题困扰着所有光伏电站,无数聪明人聚集,绞尽脑汁,有人研发强力除草剂,希望从根源消灭杂草。
有人提议在电站四周搭起巨型温室,彻底隔离外来植被,甚至有科学家着手培育可食用转基因野草,想将威胁变为食粮,但种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当管理者们准备就此认命时,牧民们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想——引入牲畜吃掉多余的野草,化祸为福,起初这想法遭到电站方诟病,生怕牲畜破坏设备,但在反复论证后,电站决定试点该方案。
没想到,牲畜放牧效果出奇地好,羊群对野草兴趣盎然,却对设施设备不屑一顾,野草消失大幅提高了发电效率,羊群也因食粮充足而兴盛繁衍,双方获得共赢,让这个荒谬的点子瞬间瓦解了困扰电站多年的难题。
草原上的牧民们看似朴实,但对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却深刻精准,他们运用草地这个双刃剑,巧妙化解了现代科技难以解决的问题。
或许,我们该学会聆听并尊重自然,并在发展中找寻生态平衡,唯有如此,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我们的科技才能真正造福社会。
光伏羊侍:阳光下的绿色生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日益成熟,光伏发电已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广袤的光伏电站如何处理电站下生长过剩的杂草,一直是困扰运营商的难题,为此,有人提出了一个创新点子——养羊。
塔拉滩地光伏电站以往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清理电站中的野草,既费时费力,又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于是,电站管理者邀请当地牧民,先在电站试养了600只羊,结果令人欣喜,羊群吃掉了大部分野草,电站环境明显改善,随后,电站继续扩大“光伏羊”规模,如今每年已达到2万余只。
这种“牧光互补”模式互利共生:电站获得了天然的生态除草员,而羊群也得到了优质的食草环境。
牧民还可以额外赚取清洁工资,帮助检修可能被羊碰坏的电站设备,部分长肥的“光伏羊”被屠宰制成特色食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当地扶贫的生力军。
“光伏羊”的出现也带来生态效益,电站内部杂草得到控制,半荒漠化进程得以遏制,种群繁衍的野生动物,如野鸡、野兔、狼、狐狸等,令电站成为野生栖息地,可见,科学的人畜和谐共生,既造福生产,也造福生态。
随着“光伏羊”的成功运作,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对这一创新模式推崇备至,积极探讨在本国的推广应用,以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牧光互补”的生态智慧,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例,值得进一步借鉴。
走进“光伏羊”的家园,广袤的草原上电站林立,白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成群结队的绵羊悠闲地吃草,在电站下欢快奔跑。
偶尔几只好奇的小羊会去蹭蹭光板,很快就被牧民赶回羊群,牧民骑着摩托车巡视电站,还不时检查光板是否完好。
原来这些牧民都是当地的农户,通过这个项目脱贫致富,白天他们放牧照看羊群,晚上回家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
孩子们上学的费用有了着落,家里添置了电视冰箱慢慢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些牧民也学会了养殖管理知识,他们给羊群打针防疫,保证食水卫生,定期清理粪便。
每年秋天是收割的好时节,选出瘦弱的老羊以及患病的羊进行屠宰,然后将优质的肉制作成羊肉特产出售。
这为当地创收上百万元,既满足了市民的美食需求,也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剩下的肥壮羊群则继续在电站吃草生长,待来年再淘汰。
这个项目也得到了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专家学者来这里取样化验,考察羊只健康状况以及土壤和草质变化。
他们发现,羊群的粪便可以提供养分改善土壤,从而提高草地质量,科学的轮牧制度也避免了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
可见,“光伏羊”项目已经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助力脱贫攻坚的巨大潜力,“光伏羊”正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共建美好家园的梦想。
结语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让世界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但我们也不能沉迷于表面的成就,中国仍然任重道远,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中国的智慧来源于对世界的敬畏之心,我们要牢记初心,不断开拓创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村。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