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可以让你了解更多金融知识的“道叨”!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无任何利益关系、非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
现阶段好的银行存款不是没有(但会越来越少),只是不适合以文章的形式公开聊。
所以还有什么存款的部分,就留给群友们“信息共享”吧。
也想尝试着从一些角度,来聊聊资产配置的话题,看能不能帮助大家拓宽一下认知或引发一些思考吧。
上期我们零碎地聊了3个可以说是共性的关键词(基本已经达成共识的认知),通胀预期上涨、某些银行存款越来越少、多元化配置的简单逻辑 。
内容的最后,我也抛出了2个下一步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现状?存款之外究竟应该配置什么金融资产?所以本期我们继续往下聊~
先看,上期留下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现状?
先聊对现状的看法,很多朋友会把通胀预期上涨看做问题,那它是吗?它其实不是问题,这是一个现象。
现象背后会带来一些必然的结果或极大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于是迭代着去看的话,如果我们不作为,那我们手里的钱一定会逐渐贬值。
好,这时我们展开一下。
第1个问题:我们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吗?
绝大部分朋友的回答一定是无法接受的(看到这里,一定有朋友要说了,你饶了大半天,不是说了一堆废话吗!谁能接受贬值啊!先别着急~)。
第2个问题: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以资产收益跑赢通胀(稳健理财)为例,目前表面上,每年的通胀率在4%左右。但是按照大部分“朋友”的分析和预估,实际肯定不止,更有甚者推断能到10%左右(该数据参考了部分媒体或专家们的分析,仅供参考)。
那扪心自问下,我们的金融资产每年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吗?
现实中难做到吗?
用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话来解答下。他曾说过:理财产品承诺保本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了,超过8%就十分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本金全无的准备。
正常稳健的投资或理财,收获的收益去跑赢通胀是很难的。很多朋友既想要稳健的投资,又想要有跑赢通胀的收益,是很难做到的。
现实的现状是,如果你想要跑赢通胀,那你期望稳健的投资或理财是大概率不可能的。
第3 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现状?
因此必须要调整预期,对应的也只有2个可能:
1.降低预期目标,目标收益率要降低。比如只要确保每年4%的收益即可,也不指望能跑赢通胀,稳健为主;
2.接受风险,承担收益波动,谋求高收益。比如我希望每年能达到10%的收益,但是相对而言,我要能接受10%左右的亏损。
所以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一定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
现在回答起初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现状?
在正确认知的情况下(别被骗),确认自己的心理预期和明白产品本身的风险。以历史经验去看,通过“正规渠道”买个“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因为风险的差异,上下起伏波动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更别说那种暴雷的了....
如果你觉得4%左右收益的存款,已经可以满足你的预期的话,那下面这部分就可以跳过了。
开始这部分内容前,容我先套用下王毅外长前2天说的一句话,世界充满不确定,而中国的未来是确定的。
也借着这句话,确定这部分内容,我叫确定的未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确定的未来,或者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当然,这个观点不是我的个人观点,算是一些大佬们的共识)。
那现在的未来,有可以确定的呢?
答案是肯定有!我先抛砖引玉一下,比如人口老龄化。
我以一些媒体公开的数据来说。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好,如果人口老龄化是确定的,那可以预计养老产业、医疗健康行业一定会有机会存在。那从长期持有的角度来看,你如果往这个方向去配置一些金融资产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分辨资产的好坏、入手的时机、配置的策略是另外的话题,后面再聊)。
再比如一个“老词”出来,叫“新基建”。
虽然这个词在因为学术讨论、政府报告等原因,在去年尤为火热,今年声响不大。但作为享受了历史基建红利的我们国家,未来的“基建”是一定会搞。唯一的疑问,可能就是看投向哪里的“基建”了。如果用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宏观经济实战派大佬)的话来说,新基建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那新基建有哪些?我们还是以任泽平先生在前几天演讲中的描述来看下:
“未来的新基建包括三大领域: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新基建;教育医疗为代表的民生领域新基建;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制度领域的新基建。”-任泽平
同理,配置金融资产的方向一定是在这些领域里寻找。
如果未来是确定,某种程度上,投资的回报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本期,其实也是聊了3个关键部分:
1.确认自己的心理预期;
2.明白产品本身的风险;
3.确定的未来;
受限于篇幅和时间,关于确定的未来只聊了一部分。下期也会继续就确定的未来,我们还有一部分深入的讨论,也会就确定的未来衍生,聊下指数基金定投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