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我们曾经在小学课本上学过的一首诗,诗的作者叫夏明翰,写完这首诗不久,他就英勇就义了,年仅28岁。
一般人以为,像夏明翰这样的义士大多数出身穷苦人家,但事实是夏明翰是个如假包换的官三代。
他的祖父名字叫夏时济,中过进士,任过清朝的户部主事,是正六品官员。

夏明翰和妻子郑家均
到他的父亲夏绍范这一代就更厉害了,夏绍范曾经被授资政大夫,官至三品。同时,夏明翰的父亲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才子,有多本著作。
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是清末"铁面御史"陈嘉言嫡长女,嫁给夏绍范之后,还曾被封为诰命夫人。
陈云凤从小博学多才,思想先进,她追求自由平等,一生著书立说,她支持自己的儿女走上革命的道路。
夏明翰、四妹夏明衡、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外甥邬依庄都为了革命成为烈士。

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
夏明翰从小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贵族公子,家中生活条件优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吴佩孚曾经还想拉拢夏家,亲自带着“德盖衡岳,誉满蒸湘”字屏去拜访夏明翰的爷爷夏时济,结果正好被夏明翰给撞见了,立即上前把字屏撕了个粉碎。
见孙子如此忤逆不孝,爷爷夏时济觉得自己的老脸都被丢光了,他声称断绝孙子的供给。夏明翰的母亲听说此事,马上变卖自己的首饰支持儿子。

夏明翰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也没有听从家中的安排,他的家族本想让他跟士族小姐联姻,可夏明翰偏偏喜欢上了救过自己的郑家均。
郑家均是长沙湘秀厂的一名普通女工,两人的相识是由郑家均的表哥、父亲的同事熊瑾介绍,毛主席亲自做媒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举行过简朴的婚礼,夏明翰和郑家均搬到望麓园一号,跟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妇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即使面临种种困难,也非常乐观,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快乐的时光。

夏明翰跟妻子非常恩爱,虽然夏明翰是个学识渊博的有志青年,他的妻子郑家均没有什么文化,但这丝毫不耽误小两口结婚后的甜蜜。
夏明翰并不是一个钢铁直男,相反他是一个非常浪漫和感情细腻的男人。1927年,夏明翰上街的时候精心为妻子挑选了一颗红色的珠子,回来后兴冲冲地送给妻子。
妻子打开包装一看,美丽的红珠下面还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

妻子一看非常感动,两人幸福相拥,此时两人心中都在默念:“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自古恩爱夫妻不到头,老天都看不得两人如此幸福,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被捕了,此时他唯一的女儿夏赤云才刚刚半岁。
不久,夏明翰就英勇就义了,就义前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句,他非常不舍得离开妻子和女儿,给妻子写遗书的时候,用鲜血留下了一个鲜明的唇印,以此表达对妻女那深沉的爱。

夏赤云
夏明翰牺牲以后,他的妻子郑家均一生未再改嫁,与女儿赤云相依为命,靠给别人打零工维持娘俩的日常生活,曾经多次落到身无分文流浪街头的地步。
为了怕敌人伤害赤云,她还给女儿改了名字叫郑忆芸。
可即使生活再艰苦,在女儿到了读书的年龄时,郑家均也咬牙供女儿读书,赤云很聪明,考上了武汉大学,后来因为经济原因,去了北京农业大学读书。

夏芸和四个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李维汉、谢觉哉亲自来拜访郑家均,想带她去北京照顾她的生活,可被郑家均拒绝了。
她说最难的日子已经挺过来了,现在她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她说靠糊纸盒她也能养活自己。
夏赤云毕业以后,虽然作为烈士子女她也该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但夏赤云跟自己的母亲一样,从容淡泊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夏赤云后来又改名夏芸,毕业后先后在江西的赣南、宜春、九江等地工作,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她曾一年四季扎根深山,吃住在溶洞里,是我国第一代有色金属人。
夏芸结婚后生有三子一女,老大张朴在国家民政部工作,老二张小谦江西省委宣传部工作,老三是九江纺织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最小的女儿在广州一家金融单位工作。

夏芸的三子一女
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在夏明翰牺牲后的第二天,也英勇就义,年仅21岁。
夏明震与曾知生有一子,因为那个时代的特殊原因,曾志把孩子交给老乡抚养,直到几十年后才找了回来。
可这唯一的遗孤,从小养父母去世,跟着养家爷爷奶奶在饥饿中长大,后来即使与母亲相认了,依然留在农村,做了一名普通的护林员。

曾志和夏明震的儿子石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