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
位于广东中部,历史悠久,梁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在中宿县地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一起来看看广东清远名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的4大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围村
上岳古村又称上岳古围村,位于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十九福地之上游,地号潖江,中有高峰拔地,古木参天,厥名岳山。在岳山上者称上岳,在岳山下者称下岳。”
多年以来,上岳古村以其幽美的自然景色,深厚的文化底蕴、扑朔迷离的坊间传说,古老的民间习俗吸引着多方来客。
行走于上岳村的古街古巷,一座座斑驳的“锅耳楼”,铮亮光滑巷道,爬满青苔墙角,触手可及的残垣断壁,空荡荡的堂屋,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2 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
冈下村位于广东中部观音山下,成村大约在明正德前后,距今500多年历史。
清代出版的《佛冈厅志》记载:“其方言,有土著,有客家”。自唐、宋时立籍者为土著,清初自韶、惠、嘉及闽之上杭来占籍者为客家。社冈下村林氏正是由福建上杭迁徙而来,至今仍然使用客家方言。
社冈下村最古老的建筑是老围祠堂,约为明代建筑,后多次重修。村中保存较好的古迹有八处。古围建筑主要有“老围祠堂”、“榕树脚祠堂”、“慎德第”、“庆衍九龙”、“司马第”等。社冈下古围式建筑与传统意义上的客家传统的圆形土楼、方形围屋等建筑相比,在客家五凤楼的基础上吸收了广府围屋的建筑特点,大量使用龙船脊和博古脊,不再讲究圆、方的形式,但基本还保留围的概念。正是这种兼容并蓄,使社冈下村落更具历史价值。在现存的民居中如“慎德第”、“裕后居”等也处处体现风水对古建筑的影响。
社冈下村除了有古朴雅致的客家民居外,它还有一项独特的客家民俗——豆腐节。据介绍,“豆腐节”是社冈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独具特色的一项习俗。大约起源于公元1609年,村中老者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末某年,盛产黄豆的社岗下村发生虫灾,黄豆等庄稼眼见失收。观音菩萨闻讯,派来大群燕子食虫消灾。为报燕恩,村民每年祭祖时不忘把豆腐掷上瓦檐,让燕子啄食,留住燕子在村里代代繁育。后演变为村民互掷豆腐,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豆腐节”流传下来。至今已经发展成全村老少全部参与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
3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
南岗古排坐西向东,建于半山腰上,海拔803米,周围群山起伏,溪水流淌,山势极为险要。有着“中国瑶寨第一寨”的美誉。南岗古排历史悠久,具体起源不详。根据专家考证,宋代之时,已有瑶家在连南山区生活。其始祖为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支,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湘粤桂边界迁徙。到了宋代,其中一支瑶族人来到广东连南山区,选定南岗为定居之地。
南岗古排是连南山区最大的瑶寨,位列连南八排之首,被称为首领排,在八排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排,是大寨、大系的意思;排瑶因其聚居在半山上,房屋顺着山势错落有致排列而得名。
到了明代,这里已颇具规模。鼎盛之时的南岗古排,占地面积159亩,有1000多户人家。现村中仍有留守村民200人、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遗迹,在目前瑶族山寨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瑶家住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的吊脚楼和平房。吊脚楼有两层,瑶族人就地取材以又宽又长的山中木材做瓦檐,伸出门口1米多长,再将楼板伸出1米,用木条把楼板与瓦檐连接起来,将伸出的楼台吊在屋檐下,就形成了瑶族的吊脚楼。
4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
从寨口远眺瑶寨,只见寨子背靠大山,地势较陡,因此寨中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就着地势的高低,一排排地,逐级而上地建造起来,远远地望去还真有点布达拉宫的感觉。
走进寨中,只见大部分的民居都已经砖筑墙,灰瓦盖顶。由于瑶山上木材丰富,不少的民居前更是用木材搭起了上下一起向前挑出的如同吊脚楼一般的楼台前廊,寨中的小路便从家家户户的前廊间穿过,寨民们则在廊下的空地上堆放生活用品与生产用具,同时也可在门前廊下忙时劳作,闲时聊天,全然不惧风雨变化。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