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网上看多了艾滋病信息,恐艾心理反而更严重了呢

恐艾干预心理 2024-12-10 16:44:54

艾滋病恐惧主要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应激两方面原因构成,但部分恐友在受到外部刺激以后没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去应对,也没有意识到是自我内部出了问题,将所有的责任全部归为有艾滋病感染的可能,进行自我暗示,越陷越深,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形成艾滋病恐惧综合征,即我们常说的恐艾症,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其实在以前,在部分媒体的宣传中艾滋病还要被妖魔化一些,但那时候恐艾的恐友并没有这么多。然而为什么现在艾滋病防治宣传已经相对人性化客观化,反而艾滋病恐惧症的恐友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呢。这其中在网络上长期快速接受艾滋病信息,尤其是被自我判定为负向的艾滋病信息,时不时在网络上被捕捉到,看多了自然也就觉得这个病毒仿佛无孔不入,让大家一下觉得就在自己身边,轻易的激化了防御系统。

人看到一些消极的信息很容易出现焦虑

为什么长期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信息会让人身心受损呢,比如说网络上总是有一些谬论说如果最后感染艾滋病,没有未来了,要社会性死亡等等,甚至网络上还举出了一些案例说的惟妙惟肖,导致当人们看到他人的创伤经历时,就产生了极度强烈的共情反应,产生艾滋病恐惧,仿佛那人就是我自己,亲自经历了创伤事件一样,从而导致身心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并最终留下心理后遗症,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创伤”。但很多恐友并不会意识到在受到刺激以后产生应激反应,心理出现问题,却将所有的一切全部归因为自己可能存在的不可控行为。

如果曾经有过性接触,就开始担心会不会因为性接触感染,不是说现在艾滋病毒新增感染率超过98%都是性导致的吗。如果没有性接触,就开始担心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伤口引发的血液交换啊,男孩子们便想着打球,女孩子们便想着美甲纹眉等等。最终,总得给自己找一个强行和艾滋病有亲密接触的理由,让自己不得不恐下去,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防御需求。其实如果没有网络,怎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恐艾呢,其中恐艾中心接待最小一个为9岁,原因是被同学亲了一口脸,就认为是发生了性行为,在网络上看到说有性接触就会感染艾滋病,自然而然就最终恐艾了。

很多人吓坏了就不想直面内心恐惧

另外大家不要忽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远古社会时期对危险的信号格外关注,这种能力在进化中被保留下来。原因是在远古时代人类的战斗力不强,也没有什么先进性的工具,和洪荒猛兽比起来,随时可能遭遇死亡,人很早就有了防御本能,而促使防御本能维系的是焦虑,比如随时对有野兽冲击人类聚集区保持关注,以防止糟糕至极的结果产生,这样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有了现代的高度文明。

其实焦虑并不是问题,但是焦虑过度就成了问题。只是在恐艾中,恐友们会将焦虑认为是艾滋病必然感染的暗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友天天分析自己的艾滋病感染风险,都已经分析到百分之一万没问题了,但是心里焦虑所转化的躯体化症状病无法消除,又只能强迫自己二次分析三次分析去了。用错误的论证方式去解决躯体化症状,属于典型的用错了力气,导致了很多恐友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学习知识去脱恐,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症状,还有这么难受的心情了。

来恐艾中心吧让您远离网络烦扰

如果要想尽可能降低心理负向暗示对恐艾心理的影响,恐友们除了需要适当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应该减少网络上HIV相关信息的摄入,也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认知影响不同,‌总之,网络上各种艾滋病相关信息对恐友心理多少有些影响。通过认清这些影响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网络信息带来心理负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