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钓鱼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野钓的环境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悬坠钓,只要是调钓的比较灵的时候,比如调高钓低,或者调几钓几的时候,也就是下钩到底,上钩悬浮,或者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的时候,中鱼的大部分都是下钩。
如果调低钓高,比如带钩调平水或一目,钓三四目,也就是下钩躺底比较充分,上钩也躺底了,这时候,上钩上鱼明显增多,但仍然是下钩中鱼比上钩略多一些。
如果是在江河走水的水域作钓,用长子线加铅,也就是主子线双铅钓法,我们发现,仍然是下钩中鱼比上钩更多一些。
我相信,只要善于细心观察自己上鱼时,上下钩中鱼情况的钓友,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对我们在运用子线的长短、调钓的灵顿时,有什么指导意义和帮助呢?
下面我就根据我的理解说说这个事。有不同看法和体验的钓友可以在留言区交流。
在调高钓低,或者调几钓几的情况下,长子线是弯曲的,下钩是完全躺底的,而短子线即使调高钓低也不是很明显的弯曲,仅仅是松弛的状态,上钩最多也就是刚刚躺底。在这种下钩完全躺底,上钩刚刚躺底的情况下,鱼更容易吃到哪一个钩?更容易把哪一个钩吸入嘴里而带动浮漂出信号呢?
答案肯定是下钩。因为连接下钩的长子线有一段是弯曲的,甚至是平躺于水底的,那么长子线垂直水底的部分包括连接的主线离下钩有一定的距离。鱼要是吃下钩时,从三个方向游过来都不会触碰到垂直的子线或主线。只有一个方向会触碰到垂直的子线或主线。
这里说明一下,鱼在水底无意中触碰到鱼线时,会出现本能地瞬间躲闪的反应。所以,当鱼要去吃钩饵时,触碰到了鱼线,出现了躲闪动作,自然就减少了一次鱼吃钩饵的机会。因此,我们说在长子线上的下钩,离垂直的子线和主线有一定距离,鱼要去吃钩饵有三个方向可以顺利吃到钩饵,只有一个方向会触碰到子线或主线,不能够顺利吃到钩饵。
我们再看短子线上的上钩,由于短子线基本上是垂直于水底的,即使上钩刚躺底,子线是松弛的,但它总体上还是垂直于水底的。上钩离垂直的子线和主线很近,几乎没有什么距离。这时鱼要是吃上钩饵,无论从那个方向游过来,都有可能触碰到垂直的子线或主线。因此上钩被鱼触碰到,出现躲闪,失去吃钩饵机会的概率会更高。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长子线的弯曲和下钩的完全躺底,与短子线垂直和下钩刚躺底这两种状态,对鱼吃钩饵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下钩的状态鱼吃钩饵更容易,更顺利。上钩的状态鱼吃钩饵更容易受到垂直子线的干扰。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由于长子线有一段躺底,下钩离垂直的子线和主线更远,鱼吃钩饵受到干扰更少,所以上鱼率更高。而短子线基本是垂直的,上钩离子线太近,更容易受到干扰,所以上鱼率更低。
当然,除了上钩容易受到垂直子线的干扰,下钩不容易受到干扰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导致上钩中鱼率地低,下钩中鱼率高。比如底层鱼对吃到没有牵扯的下钩饵,更容易吞入嘴里不会吐出钩饵,当转身离开时就会带动浮漂出信号。而上钩有垂直的子线牵扯,更容易使鱼感到有牵扯,当吸入嘴里发现有牵扯时就会立即吐出钩饵,这也是减少上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该了解了,为什么主子线双铅钓法在野钓中效果不错,特别是长子线虽然加了铅,看似更顿了,但因为长子线上加铅的以下部分和下钩都完全躺底了。鱼吃钩饵更容易、更顺利了,所以上鱼率更高了,效果更好了。
我们再看铅坠躺底超短子线钓法,为什么它看上去铅坠躺底更顿了,却在野钓中效果并不比悬坠钓更差,甚至还更好呢?看完今天这个的视频是不是有答案了呢?
最后提醒,野钓,鱼的密度与竞技场不同,难有疯狂抢食的现象,因此,同样是悬坠钓法,效果差异很大,不可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