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变“毒药”,短短几个小时致死?注意:2种中药别误当补品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10-30 10:07:2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老张是一名六十多岁的退休工人,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特别喜欢自己研究一些中药养生。

他喜欢在书房里摆上一排排的中药书籍,茶几上也总是放着几瓶草药,随时可以拿起来翻阅,老张相信中医的智慧,认为这些药材对身体有益。

尤其是到了他这个年纪,身体需要一些“补虚强身”的帮助。

有一天,老张和邻居王大妈在小区院子里闲聊,王大妈提到了一种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说这种药对老年人特别好,很多人都在用。

王大妈还特别强调,她的一个亲戚服用之后,身体明显感觉强壮了很多,不仅睡眠好了,精气神也足了不少。老张听得心动不已,当下便向王大妈打听起了这种药的名称和购买方式。

回到家后,老张决定不再犹豫。

他按照王大妈的指点,坐在厨房的桌前,小心翼翼地将中药粉末倒入杯中,用热水冲泡,看着药粉在水中慢慢溶解,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健康生活。

那热气腾腾的药水散发出一股特有的草药香气,老张怀着期望的心情一饮而尽。

然而几个小时后,情况开始不对劲了。

老张原本打算午睡,但躺在床上时,他感到一阵阵眩晕,甚至胸口也开始隐隐作痛。他起身想去喝点水,却发现自己的双腿竟然有些发软,走路也不太稳当。

老伴看到了他的异常,急忙扶着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温水,老张皱着眉头,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他的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老伴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心急如焚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她不停地拍着老张的背,希望他能好受一些,但老张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嘴唇发紫,手指也开始颤抖,家里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老伴只能无助地握着老张的手,心中祈祷着救护车能快点到来。

几分钟后,救护车终于赶到了,医护人员迅速地将老张抬上了担架,并在车上为他进行了紧急处理。

即便是在救护车上,老张的情况也在迅速恶化,他的意识开始模糊,心跳也变得极为不规律,医护人员不停地呼喊他的名字,试图让他保持清醒,但老张的反应越来越迟钝。

救当他们到达急诊室时,医生的表情已经不太乐观,老张被迅速推入急救室,医生们忙碌地对他进行抢救,氧气罩、心电监护、各种抢救措施齐上阵,但老张的身体却没有再给予任何积极的回应。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医生最终无奈地宣布,老张已经无力回天。

短短几个小时,一种普通的中药竟然变成了“毒药”,将一个本应健康的老人推向了死亡的边缘,急诊室外,老伴瘫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双手捂着脸,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而这场悲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中药,怎么会变“毒药”

中药历来被以为是安全的、没有太多副作用的。

很多人将中药当做家庭日常保健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并不了解,这种看似无害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致人死亡?

在医学上,中药的毒性可能来源于几个方面。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内代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不同于西药那样经过严格剂量控制和代谢验证,中药的成分复杂,某些药材在人体内可能经过生物转化后,生成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

例如,川乌、草乌等具有毒性的成分,如果未经过适当处理,其中的生物碱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川乌和草乌中含有的乌头碱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够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干扰正常的电信号传导,从而导致心律失常、抽搐甚至心脏骤停。

肝肾功能,在药物代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而肾脏则是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中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解毒能力减弱,导致药物在体内累积,产生毒性作用。

特别是一些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植物生物碱,若未经过合理控制,会使得毒性成分在体内堆积,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

例如,马兜铃酸在体内积累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最终发展为不可逆的肾脏损害,这一过程的机理在于,马兜铃酸,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功能,进而引发肾衰竭。

中药的毒性,还与滥用及不当搭配有关。

一些老人喜欢根据道听途说自行配伍药材,这种做法极其危险。

某些中药之间可能存在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导致其毒性成倍增加,例如,附子和甘草的混合使用,在某些特殊剂量下会造成心肌毒性和肾脏毒性,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与舒张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肌坏死。

因此中药的误用或滥用,是中药变“毒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普通人如何理性看待中药?

中药的历史悠久,确实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可以随意服用,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理性看待中药的使用,是避免悲剧发生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中药并非“无害”的。

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因此没有副作用,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实际上,很多中药的毒性并不亚于西药,尤其是在过量使用或错误搭配的情况下。川乌、马兜铃、雷公藤等药材含有剧毒,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剂量使用。

中药的“温和”形象,是建立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的,一旦过度依赖或者用量失控,就有可能将“补药”变成“毒药”。

以雷公藤为例,这种草药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同时也含有强烈的毒性成分,可能导致肝脏、肾脏的损害,甚至可能引发生殖系统的异常。

所谓“天然无害”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我们必须认识到,药物的“天然”并不等同于安全无害,剂量和使用方法是决定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理性看待中药,还需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

传统中医理论讲究“辨证施治”,这种辨证的过程非常复杂,必须依靠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具体分析,而许多普通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很难准确判断自己的体质和需要的药物。

自行决定中药的使用,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为了保障安全,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而不是听信传言。

举例来说,有些人听说人参可以补气,就盲目地开始服用。

然而,对于某些体质偏热的人群,人参的补益作用反而可能导致“上火”,出现失眠、心烦等不良反应,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在用药之前,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体质评估和药物推荐,避免自作主张用药。

中药的使用,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些人对某些草药过敏,而另一些人可能耐受良好,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群的肝肾功能减退,更需要谨慎用药。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要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经验或他人推荐来使用。

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某些中药的成分可能与现有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例如,降压药和某些含有兴奋成分的中药(如麻黄)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慎重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咨询医生,是安全用药的必备措施。

哪些中药,其实根本不是“补品”

为了防止中药的误用,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哪些中药不宜作为日常的补品,以下两种中药尤为值得警惕。

马兜铃酸的致命威胁

马兜铃,是一种在传统中药中常见的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马兜铃酸却被证实具有严重的肾毒性和致癌性。

马兜铃酸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急性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近年来,科学界对马兜铃酸的研究表明,这种物质不仅会损伤肾脏,还可能诱发泌尿系统的癌变。

马兜铃酸的毒性机制,在于它会诱导细胞中的DNA损伤,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凋亡。

特别是在肾脏中,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会积聚在肾小管中,造成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最终引起肾脏的不可逆性损害,普通人千万不要将马兜铃当做日常补品使用,特别是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绝对避免。

含乌头碱的危险

川乌和草乌广泛用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但它们所含的乌头碱是一种非常强的神经毒素,若未经过正确的炮制,毒性足以致人于死地。

乌头碱具有极强的心肌毒性和神经毒性,能够干扰人体的钠钾离子通道,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和肌肉痉挛,在医学文献中,因误服未炮制的川乌或草乌,而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乌头碱的毒性,主要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导致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异常流动,从而使得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生紊乱。

这种毒性机制,使得误服乌头碱后会很快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这类中药绝不应当作为普通的补品使用。

除非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经过精细炮制和控制剂量。

结语

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药物的本质都是双刃剑。

在科学使用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而在误用、滥用的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中药的“天然”属性并不意味着安全无害。

我们需要对中药保持科学、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家庭中使用中药进行日常保健时,更应当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老张的悲剧是一面镜子,提醒着我们健康从来不是一件可以草率对待的事情。

谨慎用药,合理看待中药的作用和风险,是每一个普通人对自己和家人健康应尽的责任。

1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