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计划生育:人口加速老化,一二线城市如何面对人口挑战?

大罗财经 2025-02-05 15:21:59

2024年的人口短暂反弹,并不会缓解我国人口长期面临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挑战。最终,人口的长期减少趋势,可能还会加剧一些挑战的严峻性。

从80年代开始盛行的计划生育,一度让我国少生了几亿人口。独生子女带来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减轻了家庭抚养孩子的压力,让父母都可以出门务工,为经济提供更大的动能。

但计划生育带来的缺点也是一目了然的。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各项成本的显著上涨,80后和90后的人口断代,已经导致了适龄人口的减少,最终让我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生人口减半。

要想彻底了解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那么东北毫无疑问是一个绝佳的参照系。

为什么说东北是我国未来人口绝佳的参照系?

因为东北生育率下降超前全国十多年。换言之,在今后十几年时间里,全国的人口结构都会陆续朝着东北看齐,而抚顺,又是其中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

抚顺是当年我国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抚顺的经济曾经一度超过很多省会城市,那是抚顺的辉煌时代。

但是由于人口的持续老化,经济活力不断下降,今天的抚顺已经出现了和巅峰时期相比不可避免地衰退。

一个更好的比喻是,今天的抚顺就类似于上世纪末美国的“铁锈带”。美国密西根州韦恩县就是美国的铁锈带,两者比较会发现,韦恩县的情况甚至比抚顺还要好一些。

韦恩县的人口和抚顺非常接近,人口规模差不多都是170万左右,但对标出生人口来看,抚顺显然还要更低。

2024年,抚顺170万人口出生了5000人,而韦恩县包括底特律在内则是出生了2万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由于我国的出生率更低,因此人口危机来的也更凶猛。

如果说抚顺是我国工业化之下的一个缩影,那么深圳则是我国未来经济的标杆。

深圳之所以是未来经济的标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深圳的人口结构,是目前全国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的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而全国平均年龄则高达40多岁,深圳的人口结构比全国平均水平更年轻。

但长远来看,深圳自身面临的人口挑战也依然存在。

目前深圳的生育率非常低,低于1.0,尽管深圳是未来我国经济的标杆,但在极低的人口生育率面前,深圳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保持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这也是我国一线城市老龄化不是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深圳、上海在内,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是外来人口,都是年轻人,这也是当下我国一二线城市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但一二线城市的问题也在于,他们的生育率几乎都非常低,尤其是上海某些区,生育率更是只有0.8左右,堪称全球最低生育率。

如果时间足够长,例如三十年之后,那么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在今天这样的生育率之下,未来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动能从哪里呢?

在每年总新生儿不变甚至是下滑的背景下,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新生人口,某种意义上就是其他一二线城市减少的人口。

换言之,2017年国内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在未来只会愈演愈烈。

在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中,最有可能先走入东北抚顺人口陷阱的,其实就是天津。

和深圳不同,深圳因为人口结构相对更年轻,哪怕深圳今后没有任何外来人口,按照深圳今天的平均年龄,三十年后深圳居民的平均年龄也有60多岁。

但天津不同,因为天津吸引外来人口的能力是在下降的,这也导致天津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

2023年,天津的常住人口是1364万,自2020年以后,天津几乎每年的常住人口都在减少,哪怕是增长,也最多只有万余人的增加。

此外天津的出生率下降了0.28‰,至于人口增长率,天津只有-2.57‰,是我国人口负增长率最快的大型城市之一。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更多的策略是希望农民工进城,持续提高我们的城镇化率。这么做一方面是希望农民进城消化掉极高的房地产库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提振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但这也会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随着农民的进城,他们的生活成本会不断增高,生育和养育成本也会上涨,这又会反过来降低人口生育率。

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生育,少生了几亿80后和90后,到今天,他们原本都是生育的主力军,也就是所谓的适龄人口。

但由于计划生育的限制,导致我国的婚育适龄人口减少,这种人口断代带来的后果,叠加今天的生育成本,共同导致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减半。

我们早已经认识到了人口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并在2015年前后放开二胎,在当下的人口形势面前,未来我国的出生人口会得到增长吗?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但也是实践起来最难的点。

人口不是水龙头,关上还可以,用罚款、工作等硬性约束,在那个年代里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今天要想刺激生育,那难度比计划生育要高好几倍。

毕竟生娃在今天早已经不是多一双筷子那么简单。在成本的压力之下,即使是现金补贴,在总额不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生育的热情也很难调动起来。

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是,如果说过去的计划生育是把巨头的势头从山上推下去,那么当然很简单,一点点力,石头就会具备惯性。但现在鼓励生育,则相当于要把山下的大石头往山上抬,难度可想而知。

生育率,哪怕是没有计划,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一个经济体的生育率也会下降。就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在山顶,你不推它,也会下来。例如韩国、日本、新加坡。

但今天要想把石头抬上山,这就需要更大的成本。

最大的阻力,仍然是生育成本太高,或者说收入不够高。

我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只占GDP的50%不到,这也意味着一个家庭养一个孩子也比较困难,普通家庭也很难养育两三个孩子。

这是几千元补贴很难彻底解决的事情。

而房价也是其中的关键。在城市里买房,一个孩子就需要多一个卧室,两三个孩子加上父母,那就需要几百万的大平层,这也是一个普通家庭难以负担的。

今天我国房价收入比全国平均是10左右,这意味着一个家庭需要十年不吃不喝。但在一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仍然高达20以上。

尽管和2021年的房价高点相比,房价收入比已经下降了不少,但对今天的居民收入而言,仍然还是有一定的阻力。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房价收入比只有11,这还是首都东京这样的城市。但日本的生育率也仍然很低,由此可见,要想刺激生育,房价还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结婚成本为什么这么高?这是因为要彩礼、要房子。但几十年前可不是这样。

问题在于,社会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彩礼和房子的呢?独生子女或许也是一个离不开的因素。

因为独生子女,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女孩,按照传统来看,女孩是嫁出去的,所以父母需要重点关注男方的经济实力和家庭条件,彩礼给父母养老,有房子给女儿一个保障的未来,这些就逐渐发展成了社会的约定俗成。

对我国的结婚率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反过来,如果一个家庭可以生育好几个孩子,在8090年代生育成本还不高的时候,那么到今天,相信彩礼和房子也不会是硬性规定。

因为父母家家都男孩女孩,有儿女养老支撑,也就不会对女儿的另一半有更多的物质要求。

习俗一旦开始形成,那么要想改变,可能又是一个几十年。

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实际上并不多,尤其是考虑到我国的婚育适龄群体已经开始减少。

韩国的生育率只有0.7,我国香港和澳门的生育率分别是0.7和0.6,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在1左右,按照这个趋势,到2050年,我国人口有可能降至10亿人,并在2100年减少到3亿人口。

总人口的减少,也反映在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上。1820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是37%,1950年这个比例是22%,到了1980年,这个比例仍然是22%。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滑到了16%,预计到2050年,将只占比10%左右。

到2100年,将下滑至3%,这是难以想象的。

人口是文明、经济和文化商业的基石,它的重要性在现代商业社会的今天,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人口是经济的主体,所以人口结构也必然会成为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未来的人口仍然持乐观态度。不论如何,解决人口生育率不足的问题,最终它的优先级一定会越来越高,直至我们彻底解决新生人口不足。

到那个时候,我们也仍然并一直都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end.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