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十常侍是汉灵帝时扰乱朝政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位宦官的统称,源于他们都曾担任中常侍。虽然十常侍有十二人,不过后世习惯于称他们为“十常侍”。而十常侍除夏恽早死外,其余十一人全都在中平六年(189年)被大将军何进的部下袁绍、袁术等人杀死。
一,宦官专权
少年皇帝长大后自然不满外戚专权,必定想方设法要从外戚手中夺回大权。可皇帝自小生活在宫中,与大臣们并不亲近,所能信任和依靠的只有自小陪他长大的宦官。因此皇帝就利用宦官打压外戚来夺回大权,可这却给了宦官以专权之机。
二,张让、赵忠
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臧,复寄小黄门常侍钱各数千万。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后汉书·宦者列传)
众所周知在皇权时代,皇帝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存在,而宦官只是皇帝的家奴,只有依靠皇帝才能享受富贵。而张让和赵忠不过是两个宦官,也没立下什么大功,而汉灵帝竟然对二人如此崇敬,可谓是荒唐至极。
三,诛杀十常侍
不过何太后与宦官素来亲近,所以十常侍便在她面前苦苦哀求。而何太后正是靠着宦官的帮助才得以入宫并成为皇后,便听从宦官的恳求,极力反对哥哥何进尽杀宦官之事,只要求除掉作恶的宦官就行,导致何进迟迟未能如愿。
让、忠等因进入省,遂共杀进。而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让等数十人劫质天子走河上。追急,让等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皆投河而死。(后汉书·宦者列传)
袁绍、袁术等何进部下见何进被害,认为这是一举铲除宦官的大好时机,便以替何进报仇的名义攻打皇宫,还矫诏杀掉了樊陵,许相。而张让等人无力抵挡,便劫持皇帝出逃。
袁绍与袁术便趁机将皇宫内的宦官全部杀掉,一举铲除了宦官集团。而张让等人在出逃过程中为追兵赶上,于是投河自杀。因此十常侍中除夏恽早死外,其余十一人全都死于此次政变。
问题出在领导上,遇到皇帝能力强、政治抱负大的,无论宦官还是士人都整不出的大乱子。东汉末期的皇帝普遍继位年龄小、在位时间短或者能力低下,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政局频繁波动,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衰落,又频繁遇上天灾,于是王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