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35岁诗人登台怀古,一首22字古诗四不像,却奏响盛唐诗歌最强音

在今天的世界当中,35岁是一个门槛。今天进行的很多招聘,年龄都限制在35岁。今天的人35岁基本上是黄金年龄,在这个时候无

在今天的世界当中,35岁是一个门槛。今天进行的很多招聘,年龄都限制在35岁。今天的人35岁基本上是黄金年龄,在这个时候无论是个人的经验积累,还是个人的精力和雄心,都可以说达到了最大的平衡值,是最容易做出一番业绩的时刻。

当然这是建立在今天普通人的寿命被不断延长的基础之上的,相比而言,古代人的眼中35岁就已经步入人到中年甚至是老年的行列了。想当年书生40岁的时候就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也就不难理解古人三十而立的概念了。

甚至是对他们30多岁一事无成,是如何的处境,是如何的心情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古诗就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于公元696年,当年诗人刚刚35岁。人都说出名要趁早,35岁的诗人还没有建功立业,基本上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指望了。虽然说也曾经有很多人大器晚成,但时光不等人啊!

这首古诗全文有22个字,从格律上来看根本不是规范的唐诗之作。从形式上来讲,前两句可五个字,后两句歌六个字,入选唐诗300首的作品当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形式。

但这首古诗被很多人称作奏响了盛唐诗歌的最强音,就是在于他内心蕴藏着深刻的诗歌精神。唐朝之前的齐梁诗风,多有宫体诗的追求,辞藻华美风格奢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诗歌的品质。而以陈子昂为代表的诸多诗人,力争改革并最终开创了盛唐的诗歌。

陈子昂一共活了41岁,35岁的它登上幽州古台,与其说是怀古之诗,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倒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一辈子一事无成的感慨。

学而优则仕思想主导着中国古代诗人的思想追求,他们一生当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但却偏偏在现实生活当中得不到重用,所以只能登上高台之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境之中,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成就唐诗中最失意的孤独。

登上幽州古台,他就想到了当年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的历史典故。他多么渴望当今的皇帝,也如同燕昭王一样慧眼识英才,让他能够实现自我的抱负。可惜天地间只有孤独的他自己。

这首古诗有着浓烈的情感,有悲壮的品格。齐梁诗风到这里风格为之一变,才真正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