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张,全年累计销量有望达到850万辆,渗透率也提升至40%左右。与此同时,与新能源相关的各种核心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激光雷达就是其中之一。
激光雷达是实现智能驾驶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厂商在该领域内安营扎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3年,中国厂商占了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一半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厂商已经成功上市,那么2024年这一领域将会如何发展呢?
为什么要用激光雷达?
2023年国内新能源市场上智能驾驶大爆发,而要想实现智能驾驶,首先必须要解决如何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的问题。在这方面,一直有两个主要的技术流派,一个是纯视觉方案,另一个则是融合感知方案。
纯视觉方案以特斯拉为代表,国内的极越等厂商也采用了这种方案。
它的主要硬件是高清摄像头,成本低廉,技术门槛低,但这种方案很容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在雨雪雾天气、夜间等条件下,探测能力将会大打折扣,同时它的探测距离较短,对环境的穿透力也一般。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极强的算力算法进行支持。
融合感知方案则以华为为代表,目前国内大多数新能源厂商均采用这一方案,它的主要硬件是高清摄像头以及各种雷达等传感器,目的是对外界环境进行精准、全面的感知。而在几种雷达中,激光雷达的性能最强。
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分辨率、响应时间、物体形状、夜间探测等方面的优势相当明显,比较适合各种复杂路况。
但激光雷达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成本过高,一款激光雷达的采购价是毫米波雷达的好几倍,因此一般只用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新生事物,在商业化的早期,都会遇到成本高昂的问题,激光雷达也不例外。随着各大厂商出货量的增加,激光雷达的成本摊薄,未来激光雷达的价格有可能像动力电池一样下滑。
正因如此,以禾赛科技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厂商正在激光雷达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希望能够赢在未来。
谁是激光雷达市场的主力?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崛起,与燃油车市场有明显区别,它是规模与技术一起成长,而且中国厂商在各个核心技术环节都占据了明显优势,激光雷达自然也不例外。2023年国内厂商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优势相当明显。
行业第一是禾赛科技,禾赛科技在2021年时市场占有率还仅有3%,但2022年随着中国新能源厂商的强势崛起,作为配套厂商的禾赛科技一飞冲天,一年之内就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了50%,成为行业冠军。
到目前为止,禾赛科技已经接近盈利。
2023年5月份,禾赛科技又推出新的旗舰级产品ET25,将探测距离提升至250米,在分辨率方面也领先同行。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内禾赛科技将继续延续强势表现。
另一个国产厂商速腾聚创也有不错的表现,不过它的表现并不稳定,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下滑到2023年的7.4%,几乎跌去一半,2023年上半年亏损额达到2.44亿元。
不过对这家公司来说,暂时并不存在什么生存危机,但它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与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相比,另一家国产厂商图达通的规模较小。
因此在产品方面也较为单一,它主攻的是成本较高的1550nm长距离波长探测器,最长探测距离可达500米,而且受天气因素干扰较小。
但图达通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就是成本过高,一颗激光雷达的售价往往在万元以上,这直接劝退了大多数潜在客户;其次,图达通目前70%的订单都来自于蔚来汽车,单一客户占比过高,而蔚来汽车的销量规模始终无法取得突破,这也给图达通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隐忧。
未来会如何发展?
由于特斯拉相对强势的市场表现,因此不少人把纯视觉方案看作是智能驾驶的未来。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除了成本较低之外,纯视觉方案并没有其它优势,特斯拉的FSD系统在美国备受质疑,也是这个原因。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智能驾驶领域“融合感知方案”占据主流的情况不会改变。
此外,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激光雷达厂商的盈利状况都有可能获得改善,前期惊人的技术研发成本也将被逐渐摊薄。
现在只能在30万元以上车型上看到的高性能激光雷达,以后可能会被下放到中低端车型上。
也就是说,激光雷达市场的前景相当广阔,短期内不会停止增长,但这也意味着该市场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大厂商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领域内投入更多的资源,这样才能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崛起,最让人欣慰的地方不在于销量的提升,而在于国产厂商掌握了各个技术领域的主导权。
所谓行业内卷,如果“卷”的是技术,那么对整个行业来说,这种内卷就是一种积极因素,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种“卷”而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