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4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好了,江山就会稳定,这也是历代皇帝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小农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一旦发生土地兼并,平民百姓无法耕种,极有可能发生动荡。
土地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一旦被一小撮人掌握,必然会给平民带来极大的困难,最终只能造反。
但是在中国,宋王朝并没有对土地兼并进行镇压,而是采取了一种“放纵”的政策,而在宋朝,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经济发展更是前所未有的繁荣,甚至出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萌芽,国力也远远超过了汉代和唐朝。
五代十国之后,中原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分裂,庶族阶层的崛起,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量的土地被吞并。
宋代建国后,土地兼并大行其道,但宋代的统治者并未制止土地兼并,其经济发展也未受限制,这是为何?
一、酒与兵的经济帐1、建国初期
现在,许多人都觉得,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皇权,收复军权,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
实际上,这一次的行动还有一个经济上的帐,一方面削弱了军方的政治、军事权力,另一方面,收回军队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和平”的手段。
作为回报,宋太祖不仅赏赐了大批的金银财帛,而且还给了武将大片的田地,用金币和田地来供养他们。
这也是宋太祖想要的结果,也就是后来的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宋国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开放的。
2、兵役制度
隋唐以后,实行均田制、兵役制,并确立了以田地、财产为基础的赋税体系,并废除了“田丁男”,改为“征兵”。
宋代对割据势力的兴起进行了严格的军事压制,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的完善,使宋代不再需要限制土地兼并。
后来,因实行征兵制度,使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导致了宋代经济兴旺、军队薄弱的窘境。
但这种运作方式未能彻底解决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也错失了转变的良机。
长期的安定使统治者丧失了革新的意志,王安石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宋王朝也因此而衰落。
二、商品经济的兴起1、提高生产力
宋代是一个比较太平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让粮食的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过剩的粮食可以用来酿酒,也可以用来制作美味的食物。
随着商业的发展,政府的税收不再依赖于农业,而是依赖于商业。在南宋的时候,全国的赋税都在一亿贯以上。
2、就业机会的增长
在过去,农夫以田地为生,而国家则是靠着赋税维持生活,而那些没有了土地的穷人,则不得不向地主借租,既要交税,又要受地主的剥削。
他们的生活水准很低,仅够吃穿。同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导致了对其它产业的就业机会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农业。
包括手工业、服务行业等行业,都在大规模招聘人才,而这些新出现的“职业”所带来的收益要比种田赚得多得多。
人们的生活水准可以改善,因此丧失土地的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不再是单纯的靠种地为生,而是靠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规模化”的农业土地的合并,也就是土地所有者的大本营,与分散的家族相比,土地的集约,使其成为了大规模的农业。
地主会对整个田块进行科学的规划,使耕作更科学、更合理,再加上先进的耕作技术,土地利用率和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而大规模、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能把大批商品投放到市场,从而推动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土地兼并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问题,而在以小农经济为依托的国家制度中,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存,政府一直致力于遏制土地兼并。
统治者们往往会用武力来镇压,以免引起叛乱,但在宋朝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停止对土地的吞并,反而表现出了开放的姿态。
由于农业发展程度的提高,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过剩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逐步激活了商品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穷人可以靠卖劳动力养家糊口,而不必受到双重剥削。
商品经济和土地兼并的双重推动,使得宋代的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没有把握好时机,军事上的积贫积弱,导致了宋朝的对外政策比较保守,尽管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最终还是被其他国家给灭掉了。
参考文献:《宋史》
原因是善于开放[点赞]
原因是宋朝,他鼓励这些商人到国外去做生意,同时有一点他不像明朝一样搞,厚往薄来,本身朝贡就是不对的应该向清朝学习只是本国内部的人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