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延续小四经典!深插有惊喜的音特美ER2SE耳机

这篇测评其实也因为我的懒癌发作而拖了很久,不过自己挖的坑嘛,含着泪都要把它给填上!说到音特美,或者单动铁入耳式耳机之神,

这篇测评其实也因为我的懒癌发作而拖了很久,不过自己挖的坑嘛,含着泪都要把它给填上!说到音特美,或者单动铁入耳式耳机之神,就一定不能不提ER4这个经典系列。虽然ER4诞生已有30多年,但丝毫不影响它在烧油心目中的封神地位,1000多的价格,单动铁的入门配置,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依然无人能撼动小四“单动铁之神”的名号!

不过光只有一款产品也是不行的,所以音特美后来陆续推出了低配版的小四——ER3系列,以及将动铁单元换成微动圈单元的ER2系列。而我这次要评测的,就是这个系列当中的ER2SE。

我是趁着年前天域联达清货时,以500多的价格入手的国行版ER2SE。其实海外亚马逊上也经常有美行ER2SE或者ER2XR的折扣优惠,海淘到手大概也是四百多接近五百的样子。两者的区别在于国行能享受2年质保,虽然耳机这东西也不怎么容易坏,不过还是多一重保障会比较安心。

ER2采用的是6mm的微动圈单元,但从外观上来看,除了配色,以及可换线接口造型有所区别外,基本跟ER4最新一代的ER4SR/XR是一模一样的。其实ER2并不是音特美推出的第一款微动圈耳机,之前也推出过MC3、MC5、MK5等多个型号,只不过这次是正式继承了音特美招牌的ER4之名,成为小四的“小弟弟”,因此烧油们也会称它为“小二”。

ER2SE跟ERSXR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调音上有所不同,ER2SE中的SE是“Studio Edition”的缩写,说人话就是监听定位的。而ER2XR则跟ER4XR一样,都是对应的“Extended Response”,也就是在传统音特美频响曲线基础上增加了低频的版本。

正因为采用跟小四几乎一样的外壳,所以ER2SE的配搭方式自然也跟小四是一模一样的。纤细的耳机外壳,配搭又细又长的声音导管,再加上足以让初次体验者望之却步的三节硅胶耳套,这些其实都是为了深插耳道做准备的。

其实小四们之所以采用这么“变态”的佩戴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耳道天然就存在一个S型的弯曲,而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但遇到反射时,声音就会发生改变。而音特美的做法就是通过深插的方式,绕过这个弯曲,使得声音的出口更接近于耳膜——这样不仅能减少声音因为耳道内部确定性反射而带来的改变,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对耳道的封闭,充分发挥单动铁或微动圈的声压效果。

正因为这样,无论ER4还是ER2,用户都需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并且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但只要你接受了这样“变态”的佩戴之后,就会发现深插确实是有惊喜的!

正好在我入手ER2SE后没多久,就遇上了国砖吧组织的怀旧巡回试听,当中就有ER4P,也算是让这哥俩给凑在一起了!

通过上面的照片就能看出来,小四跟小二确实很相似,除了壳体表面处理工艺不同,以及耳机线接口造型外,确实就是一样的。

那小二跟小四的声音到底像不像呢?

我认为两者是一样的!

最少在前端相同的情况下,无论小四还是小二,他们基本都是参照着音特美标准音频曲线来调教的,而音特美曲线也是目前除了哈曼曲线之外的另一个公认的标准音频曲线。在这样一套曲线标准指导下,ER2SE以及ER4P的声音都中正到不能再中正,不光听什么就是什么,甚至于当听习惯了它俩之后,我再去听其他耳机时,就能很容易分辨出高、中、低频到底是加了还是减了多少料。

但虽说是基本一样的曲线,但两者所呈现出来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ER4P的声音解析力很强,锐利无比,有点吹毛断发的感觉,不愧是经典的动铁耳机。而ER2SE反而显得温润、宽松,一点都不像是微动圈的声音,除了低频量感确实少了点之外,说它是6mm X2口径的大动圈也不会有人怀疑。

其实音特美的声音并不以大动态见长,两端的延展相对于现在的很多耳机来说都不算出色,但良好的频响衔接使得它的声音相当自然顺畅,这就说明无论是单动圈还是单动铁,其实只要设计合理,一样能出好声。

当然这是局限在两者都用便携前端推动的情况下,虽然都说小四并不算好伺候,但以现在新一代小尾巴和便携播放器来说,除了极个别变态型号的小四,大多数都还是可以轻松驾驭的。而小二则反而上限更高一些,尤其是当上台之后,小二的声音厚度也上来了,中频饱满扎实,别看动圈口径小,但只要深插堵严实了,在佩戴完好的情况下,小二的声音也是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款千元以内的动圈耳机。

如果就单纯平日里听歌来说,其实ER2SE要比ER4P更加出色,因为它的细腻感更好,同时对于一些微动态的处理也更加协调,除了戴久了耳朵会被撑得慌之外,总体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而ER4P则显得有点太过锐利,高解析听一段时间后会让我觉得比较累,而且往往注意力会被分散到各种细节上,反而不像ER2SE那么浑然天成。

不过无论是小二还是小四,只要耳道能接受,都建议用附带的3对耳套中的透明三节套。因为它封闭耳道效果会更好,这就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深插的优势。而蓝色三节套则相对小一些,即便插到很深,还是会有点漏气,使得原本就不多的低频显得更少。当然如果是想低频多一些的,还是推荐考虑ER4XR或者ER2XR,尤其是对于流行乐曲以及ACG、摇滚乐爱好者来说会更合适一些。而就我个人来说,因为我是器乐为主,对低频要求是少而精,那么ER2SE的整体平衡感会更适合我。

不过比较烦人的一点在于无论是新版的ER2还是ER4,虽然都改成了可换线的MMCX接口,但因为座圈上有个小凸起的结构,所以很难适配第三方线材。而且据朋友马尾控说,就算是换成官方的平衡线,也不如原配的单端线好听……这并不奇怪,因为音特美历来是线材都参与调音的,所以一旦换线,就不是原来的那种味道了。

但总得来说,ER2SE确实很强,反正我是坚定认为只要能接受它的佩戴,那么绝对是目前千元以内最强单动圈耳机之一。再结合500左右的售价,这车我觉得上得是一点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