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重构,如何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未来有苑 2024-08-01 19:52:42

2023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基础教育“高品质”校园建设列入公共空间设施优化行动,提升功能品质,打造高品质校园。

自2015年开始,上海市实验学校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开始推进“美丽校园计划”,学校提倡“护长容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文化也体现在历年的校园更新之中。

1、“美丽校园计划”

上海市实验学校中学部是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在原先的总体布局中,硬件功能比较完善,但与学校多年来的师生资源更新、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相比,就有些不匹配了。

基于面向未来的教学,学校关注到原有的学习空间在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二是学校课程的创新;三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自2015年起,学校开始推进“美丽校园计划”。

“美丽校园计划”旨在以学生为导向,通过整体规划、渐进实施、有机更新的模式,突破原有教学空间的框架和局限,将学习从教室之内拓展到教室以外,打造“没有墙的教室”,形成一系列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作为教室、实验室等原有教学场所的延伸和补充,激发出校园新的活力和潜力,使得办学理念与空间环境全面融合。

2、重构学习空间案例

不同的学习空间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满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课程教学和学习需求。针对现有的校园空间,学校从三个方面对学习空间进行了不同重点的改造。

1.空间支持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教与学不仅发生在原有教学空间中,学校的公共空间也可以成为课堂的延伸。学校空间的延展,是对学生学习空间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探索。

(1)树桌花园

树桌花园原先是一处封闭的绿地,现在改造成了没有围墙的教室。这里有四组倚树而建的课桌,可同时容纳40位学生上课。树桌花园的建设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空间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探索(如图1所示)。在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语文课堂、英语课堂提供诗意的阅读空间;多样的自然资源为科学课堂、艺术课堂提供绝佳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此设计更具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课堂教学,学生则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图1 学生在树桌花园开展实践探索

(2)阳光工作室

阳光工作室毗邻树桌花园,原先是一处断头走廊的消极空间,现在打造成了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随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走班制逐渐成为趋势,中学也可以像大学一样实现自由选课,这也意味着学生拥有各自的课表,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所。阳光工作室的布局完全响应了这种课程模式,融合了室外花园、室内回廊以及开放式图书馆三个元素。书架旁配备了6组大工作台,共36个座位,接近于一个普通班级的规模,具备了开展非正式课程的条件。同时,一些需要分组讨论的课程,也可以灵活地在这里开展(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在阳光工作室自习

(3)梯田中庭

梯田中庭由楼梯和座位组成,座位可容纳60~70人,可以满足人数较多的群体性学习。有活动演出的时候,这里就如同一个小剧场,一次快闪、一场表演或者小型课程讲座都可在此举行。梯田中庭上方的“像素墙”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二进制”知识的天然场所。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学习环境的改善与优化直接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4)图书馆

图书馆(如图3所示)是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导师导学的重要空间,图书馆内设置了两处可录音的半透明朗读亭,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把书上的内容转换为语音,既是一次别样的阅读体验,又能够储存和记录,有机会分享给更多的人。图书馆四楼的博学馆同样也是多元化课程开设的场所之一,在这里可以开设自由互动的专题讲座。

图3 改造后的图书馆

(5)学博会

学博会展墙位于教学楼的走廊拐角,这里是学生个性化作业展示和自由讨论的小天地。大多数学校的楼梯拐角都是消极空间,学校的这处空间可以让路过的学生停一停、留一留、看一看、品一品,这也是学习方式的一种。

空间应该支持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做到随时、随地、随人,只要有人就可以开展学习,并不需要局限在教室。

2.空间推动学校课程的创新

教与学方式变革的背后需要课程支撑,学校课程的创新也需要时间、空间的支持。学校的三类课程中有一类“特需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化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为具有潜能优势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

(1)创新实验楼

创新实验楼一共有六层,是为学生创新学习打造的专属楼。在这里,学生有专用的创新实验室,这里还为特色数学建模团队设置了一整层的研讨交流空间,由学生和教师参与设计规划。

(2)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的位置原来也是一处走廊,两边是机房,经过改造以后,这里被设计成学校的“坐标点”景观。在数字时代,每一个设备终端都会有对应的网络地址,类似于物理世界的地理坐标。因此学校提取了信息中心的经纬度数据,将其转换为条形码,嵌入信息中心的入口。信息中心的学习空间有大有小,大到可以供100人在“超级教室”一起学习,小到可以两人一桌在走廊的卡座讨论学习。更大的学生容量以及更灵活的学习模式,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教学可能性。

(3)社团中心

社团中心是学生社团活动的主阵地,学校为每个社团都安排了专用的社团教室。例如用弧形玻璃隔板取代方方正正的墙,注重了开放性,无论在房间里面还是在房间外面都会感到空间的宽阔,而且弧形没有棱角,象征学习没有边界。学生社团就如同细胞一样,某个发明或者灵感一开始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许就在此萌芽生发,并在未来迸发出强大的影响力。社团中心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如模联社形同联合国会议厅的“天空议会厅”,戏剧社专供戏剧排练、展演的小剧场。

上述空间推动了学校课程的创新,并且做到了因需、多样、专属。

3.空间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主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美感体验,使师生都能享受学习活动带来的愉悦感,“花园中的学校,学校里的花园”是学校与设计师共同描绘的蓝图。

(1)北通道、“上实高线”

学校的入校通道被称为“3/4车站”,因为学生一出地铁站就有通道可以直接通往校内。进入通道,“上实高线”这一空中连廊可以让学生不受风吹雨淋地抵达教学楼。在通行的过程中,学校也拓展出了学习空间,将连廊变成了展示学生作品的“青花廊”,地面窨井盖则成了学生艺术创作的小天地。

(2)雨花园

雨花园也是一处充满生机的学习空间。雨花园有收集雨水的装置,是一个集合了生活德育、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等的多元教育“发生器”;这里也像一块小海绵,吸收营养,使师生互动生成一本生态教科书,使一座小花园成为一个小课堂。

(3)尚识堂

要让学生身心愉悦,食堂也是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的。食堂的名称“尚识堂”谐音“上食堂”。食堂在空间和配餐数量等硬指标满足全校师生共同就餐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选餐系统,学生每周通过智慧校园选餐系统进行选餐,到食堂后按食就座,混龄交流,这使得食堂也成为可以学习的地方。

(4)水舞台

水舞台位于学校的报告厅旁,这里原来是封闭的绿化地带,打通以后,大量的报告、会议、演出以及接待任务都可在此进行,成为学校十分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加深学生对学校情感的良好载体。

(5)蓝跑道

除了学习、就餐,身体运动也是学校所关注的,换言之,操场也是学习空间。操场如同蓝色的海洋,看台便是蓝色的波浪。操场一角的五环广场设有表彰学校运动健将的展墙。

这一系列公共空间的打造,目的是让校园更自由、更灵动,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美好。

上海市实验学校的“美丽校园计划”进展到底如何?又在进行哪些创新探索?

9月20-21日,由上海市创造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协办的DECIGNS 2024教育空间设计者大会特别邀请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活动,届时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