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两国关系及彼此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是一次建设性的会谈,向外界释放出一些中美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6月19日,王毅主任、中国领导人相继会见了布林肯,就中美关系原则立场交换了意见。

而在布林肯访华之际,日媒便传出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想接力访华的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6月18日,岸田文雄在其母校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有必要通过反复对话和相互努力来构建稳定且建设性的中日关系,同中国保持全方位的沟通非常重要,会考虑在恰当时机访问中国。
如果成行,那么岸田将成为近5年来首位正式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上一次是要追溯到2018年10月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晋三的访华。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期间还出席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仪式。

如今,眼瞅着布林肯已经开启了他日思夜想的访华之旅,岸田文雄也提出了访华的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岸田文雄2021年11月10日当选日本首相以来,所采取的对华政策都是非常激进的,屡屡在东海、台海、南海跟着美国兴风作浪,炒作“中国威胁”,扩军备战、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存在,在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岸田文雄访华的想法,并不只是单纯的个人所愿,反而是唯美国是从的典型体现,布林肯访华,代表的是美国对华策略的转变,日本自然也会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毕竟,在布林肯访华前夕,日本还同美国,菲律宾等国在东京举行了挑衅意味浓厚的会谈,声称要加强在南海和东海的活动,同时还不忘炒作台湾问题,日本的外交完全是以美国为风向标,同美国一样,都想着在沟通的同时还要抓着对抗,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对华认知。

由此可见,日本对华政策的走向,完全就是取决于中美关系的状态,日本强硬与否,都要看美国的脸色,美国和之,则日本和之,美国凶之,则日本凶之;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向强硬的岸田文雄会突然提出访华的意愿。
除了岸田外,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也在6月19日当天对记者表示,中美关系对于国际社会至关重要。日本会基于美日同盟这个框架,继续与中国在各领域开展合作,并要求中国履行作为一个大国的义务。
日本高层的接连表态,很明显就是在见风使舵,如果中美关系出现缓和,那么日本不至于在中美关系失去平衡点,落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而且,松野博一还给日本“留了一手”,强调是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与中国合作,不会得罪美国,即使生变,日本也能从容地调整后续的对华政策。

当然,如果岸田文雄能够成功实现访华,那么对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是有好处的。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谁都搬不走。在当下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中日两国更应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携手应对全球挑战,为世界和平与繁荣注入正能量,正如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晋三所说,中日已经从竞争走向了协调的时代,要把中日关系推上新阶段,开创中日新时代。

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曾表示,即便是在关系最低谷之际,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额都有2748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双方产业、企业供应链深度融合,谁也离不开谁。
2020年3月份,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曾对1000多家日本在华企业做过一项是否会调整供应链的紧急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有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这两个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仍然有近85%的日企选择维持现状;日本政府想要分散供应链,将产业逐步转移出中国,可选择这么做的日企只有10%,因为日本制造业与中国的联系根深蒂固,不可能割裂开来。
如在半导体领域,日本就非常依赖中国,日企生产的所有半导体制造设备,有30%以上都是销往中国的,中国市场是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最大目的地。2022年,日本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额超8200亿日元,约合424.21亿元人民币,几乎是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的两倍,2022财年,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公司——东京电子有限公司,总销售额的25.63%就是来自于中国,中国市场就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这点在许多日本企业身上都一样。

因此,日本跟随美国搞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的行径是极其愚蠢的;不仅加剧了“阵营对抗”,对日本国家安全造成影响,还违背了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影响到中日半导体产业的良性市场竞争与深度合作,给日本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巨大损失。
中日两国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硕果累累。在当前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日两国更应该加强合作,担起责任,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日本应该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有更多自己的主见,不要被美国牵着走,一些美国政客不能正视中国发展,炒作“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崛起产生一系列莫名的“担忧”,但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应擦亮双眼,不要硬挤进去美国的“小圈子”。否则,最终伤害的还是日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