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包括抗美援朝、唐山大地震和四人帮事件等。其中,四人帮事件始于1966年,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学校、部队等都受到了影响,但最严重的是在这期间,许多将领甚至开国元勋都受到了牵连。

然而,总有例外。根据调查,有四位司令在那段时间无人敢触碰,甚至连毛主席都赞赏地说:“这四个人如果受到波及,整个军队都会陷入混乱”。连毛主席都这样称赞,可见这四人的重要性。这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哪四位司令在“四人帮事件”中无人敢对其动手呢?

其实,这四位便是福州、南京、济南、沈阳四大军区的韩先楚、许世友、杨得志与陈锡联四位司令。这四位无疑在军队中地位崇高且功绩卓越,同时,他们对党始终忠诚,毛主席曾赞扬道:“这四人如果被动了,全军都将乱套”。这句话显示了毛主席对这四位司令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否则他也不会让这四位担任我国最重要军区的司令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先楚司令和许世友司令还受到了江青的赞赏,江青曾评价他们为“军队中的两霸”。曾有人问过许世友司令:“在这么多将军中,您最佩服哪一位?”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因为他勇敢且有谋略。

甚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上也对韩先楚评价极高,称他为“最优秀的前线指挥官”。这样的评价在军史中几乎是罕见的,尤其是在近代史。这充分说明了韩先楚司令的非凡才能和卓越成就。

然而,要了解韩先楚司令引起人们如此敬佩的原因,其实从他加入革命队伍的初期就可以看出来。1931年,是韩先楚参加第一次革命时间,当时韩先楚正在黄安的一处部队中担任职位。而这支部队为了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不小心得罪了当地的势力。

于是这些势力为了报复部队,便对刚建立的部队发动了袭击,而这支部队大多都是百姓加入,并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面对这一袭击部队中的战士们瞬间不知所措,为了应对袭击,战士们拿着刀向前来的敌人砍去,当时有的战士没有“砍过”,于是为了辟邪,便向大刀或者子弹上“撒尿”来壮胆辟邪。

而有的战士看到这一情况就准备跑路,当时队长也上前去制止,但没有一个战士听从队长的话,于是队长也准备跑路时,韩先楚马上抓住队长然后严厉的表示:“不能跑!”

也许是因为声音太大了,一下子就将准备逃跑的那些人都镇住了,也许这就是气场,不然江青也不会说他是军霸之一。让这些战士想不到的是,这位个头不高,嗓门颇大的小伙子在几十年后会成为开国上将!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被江青称赞为“军霸”的许世友司令,也展现了他的卓越之处。许世友曾是一名少林和尚,与许司令共事60多年的聂凤智表示:“许司令是靠打仗起家的,战争是他的事业。他一生参加过的战斗和战役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是艰苦的战斗。他的指挥风格既是‘面对强敌,敌硬我更硬’,勇于战斗,不怕死,并且在作战中始终能看出来许司令的细心之处。”

即使在晚年,许世友仍细心保存着两把大刀,但这次不是红军时期的“偃月刀”或“朴刀”,而是战争战利品——日本军刀。

而杨得志司令也是十分厉害,曾代替彭总作为志愿军的司令员,并在此次战争中,杨得志还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当时在杨得志的指挥下,4万多名志愿军战士做好了与6万多联合国军的激烈斗争。

尽管当时制空权在美军手中,但志愿军在遭受阵地狂轰乱炸的情况下依旧毫不退缩,双方多次激烈争夺阵地,最终志愿军战士成功守住了阵地。而杨得志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受到中共中央的重用,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1955年,他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再次展示了他的能力和领导才能。

另一位英勇的军事领导人就是陈锡联,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曾带领战士使用土枪、手榴弹,以及无比的热情和勇气,成功击毁了日本飞机总数达24架。这一举动使他在22岁时声名大噪,并于1938年6月荣升为129师385旅旅长。

而在毛主席晚年时,毛主席担心自己逝世后叶剑英元帅可能会受到不公平对待,因此亲自任命陈锡联接替叶剑英元帅在中央军委的职位,这显示了毛主席对陈锡联司令的高度重视和信任。这也证明了陈锡联在军事领导和战斗能力方面的卓越表现。

所以说,这四位司令的传奇事迹和毛主席对他们的信任,这使得在四人帮事件中没有人敢对他们动手。其实这四位司令们也一方面掌握着重要的军事权力,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其他私心和野心,只是心怀为民的信念。

这种忠诚和为民着想的态度使得他们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和信赖,并也使得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有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他们不仅仅是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更是无私为民的战士。

他们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坚守着党的指导思想,积极参与各项革命斗争。他们时刻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全心全意地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他们的忠诚和为民着想的态度让他们成为党内的核心力量,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凭借着对毛主席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守党的纲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