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一周,到了该说点什么的时候了。
上周的市场变化得很快,明显感受得到市场的犹豫和消息影响的变化。我们先来逐一地看一看。
大势上周说过,要防止市场的二次翘曲做一个新高就回落,很明显,周三的市场就是如此。
在整体量能不足的情况下,会议开完,那么市场拉起来一个新高就回落非常明显。
从整体市场来看,当时大家担心的不过就是PPI和CPI的连续下跌,很显然需求是不足的。但是我们又持续在给市场放水,这种情况下,谁都知道如果消费不能起来,那么结果可能就是大通胀。
谁也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过很多次,比如元朝出现的纸钞被废弃,后来的民国金圆券,再后来解放初期的10000元兑一元。
可以说,这种情况往往导致的就是财富的快速贬值,谁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但是周五在上面说适时的降准降息口号中,放量拉了起来,这个放量拉升的很显然是大盘股。
有人说我们不跟外面走了,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看。

这是香港,前面我们一直跟香港,但这一次,上证放量是正常的,香港的量能开始跟不上。也就是说,我们这边的消息,外资是相对犹豫的。
特别是从趋势来看,港股贴着趋势线在走,也就是说,它完全有可能击穿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非常谨慎了,因为美股明显是不理想的。

今天还看到有人说美股不会跌,跌下来全球都抄底。怎么说呢,外盘是有杠杆的,打下来一定程度就会打爆多头,空头才有机会回补。在这样的动作出现以前,这种回补根本不会发生。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美股的动作岌岌可危,它跌下来一定会传导到香港,那会不会继而影响到国内呢?
所以,虽然周五的形势没有问题,该跟还得跟,但是结合内外对比,再想想最近的形势就会发现,一切似乎没有很多人描绘的那么美好。

比如创业板,这个量能就显得不那么对了,它还得要继续放量才能再一次扭转局势。
这也就说明周五的市场带动是大盘股,受到明显的消息刺激,同时小盘股们是相对犹豫的。
但是大盘股的持续上涨需要资金,我们现在有那么多资金推动大盘股持续上涨吗?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有那么好的局面去推动大盘股上涨吗?我看未必。
不要忽略了大宗商品市场,化工板块在下跌,钢铁板块在下跌,似乎除了农产品,其它板块都在下跌。
海那边对我们加税了,我们都知道反制一定是豆子,加上加拿大的菜籽也加税,所以农产品才会有了短期的多头。除此之外呢?什么都是过剩的。
我想说,消费起不来,一切都是枉然。

单纯从技术面来看,放量后将攻击上方的阻力带,这个位置是比较重的,过去就好了。
但是如果ppi持续这么跌,极大的可能是被再一次的贸易战带下去。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不要忘了,2005年前,在大家都准备好了以后,又从1500跌到了998。
还是那句话,我始终没有那么乐观,内外的形势并不是像单边牛市时那么美好。就像有些人说坚信一定能涨到10000点。或许他是对的,但是先跌到2500再涨回10000点,或许有人已经死在了路上。
应对措施所以得谈谈应对措施的问题了,多问两句话再做决定。
消费好了吗?是否足以应对外面的冲击?如果可以,那就放心拿。如果没有呢?那就不要一味看多,或者说跌下来需要有期指对冲。
至于最近特别火的AI,也得问一句,它到了普及阶段吗?如果没有,那么也就是阶段性的炒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所以就可以一直持有。大多数情况下,在一个未来方向不明的市场里,很多企业都不过是铺路石,你只要享受它在风口的时候就可以了。
比如说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除了走路翻跟头,实用吗?显然我不会花几十万买个玩具。也许很快,一两年就出现新的公司,新的产品替代它,它的技术就被淘汰了。那你要做的,就是在它好的时候持有,不好的时候,抛弃它。
结束语说了这么多担忧,不要觉得我是一味看空,现在我还持有大量的股票,上证的量能也没有问题。
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很快的,上面对市场的政策到现在为止大多数都是口号,还没见到实质,那实质的东西什么时候出来呢?
同时,下周外面要来会谈,听说四月特朗普也要来谈,后面我们还要回访。毋庸置疑,谈之前为了争取各自的利益,一定是双方对立互相打。这种神仙打架的情况下,市场一定是瞬息万变。
有人可能会赌某一边一定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你未必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