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迷踪立悬案,楚王盘问探虚实:西周后期鼎的变化及其历史地位

鲲鹏史录 2023-04-03 17:09:24
引言

在远古时期,鼎作是一种炊具,相当于今天的锅。但在后来的演变中,鼎逐渐变成了祭祀的神器,因此“鼎”在古时被人们视之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传说大禹治水后所铸的九鼎更是国之重器,类似后来的“玉玺”。一度是那些觊觎最高权力者们梦寐以求得到的宝物。

同时鼎在后来的发展中它的意义也逐渐被引用和延伸,大力帮助有鼎力相助、声名显赫有大名鼎鼎、社会繁荣有鼎盛时期。

天子九鼎彰威严,祭祀礼仪重鼎器

在西周以鼎为中心,配合簋、豆、鬲相互组合,为了体现出礼的差异,其中鼎和簋相配使用,鼎主要盛主食,簋则是用来装其他的食物。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以此类推到低级的士只能用一鼎。

我们常说“一言九鼎”就是由此而来。在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时期名叫“利羧”的鼎中就记载着“越鼎、克昏、夙有商”七个字。

大致意思就是我们得到了商王朝的鼎消灭了商王朝的政权。

同时它还是记录各种功绩的礼器,包括重大庆典、君王赏赐以及分封时都要铸造铜鼎,以此来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情。

不论从身份的象征还是被重视的程度,鼎都是西周前后青铜器时期的文化代表,它的变化和上面所记录的铭文都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和故事。

楚王野心路人知,九鼎终究成谜团

夏王制鼎

《史记·封禅书》中有记载:

黄帝铸三鼎,象征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夏朝初年,夏王把天下分为了九个州,在每个州又设有州牧并令其各种缴纳青铜铸造九鼎。

一个鼎就象征着一个州,鼎上的花纹和图案则雕刻了该州的山川河流、名胜之地和奇异之物。据传说铸鼎的事情受到了天帝的赞美,夏王朝也因此得到了天帝的庇佑。

同时这九个鼎也成了王朝最高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大多上粗下细,形体较小,鼎的器壁都比较薄,在鼎上都刻有简单的花纹和文字。

在鼎的外部装饰也都非常简单,图案多以山川河流,奇珍异兽为主,记录的事实信息较少。

从这个时期鼎的制造工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时的生产力还处于较为原始的水平,且青铜的产量也不高,导致鼎的体型都整体偏小。

楚王问鼎

到了周定王时周王朝已经严重衰落,天子的对于王朝的统治力度逐渐减弱,底下的诸侯和大夫都开始窥觎于最高的权力并对王权产生了威胁。

其中最大胆的要数楚庄王他表面上沉溺于酒色,暗地里却观察着国内的一举一动,顺便留意有没有可以让自己使用的人才。

最终摸清了国内局势后开始亲政,楚庄王一鸣惊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在经过一些列人事调动安排和国内局势的稳定,楚庄王带兵开始向中原腹地进军。

不费吹灰之力之力他便率大军打到了周天子都城之前的洛水。出生蛮夷的楚庄王没有中原人那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开始向周天子挑衅,在洛水附近进行军事演习。

周定王感到一阵惊恐,急忙召见了大臣王孙满,派他去大营打听虚实。楚庄王在会见了王孙满后,语带讥讽的提出了一个问题,说道:“这九鼎的轻重大小到底如何呀。”

楚庄王的意思也很明确,假借九鼎之意来打探周王朝现存的实力,看周王朝是否有能力来管理天下。

王孙满的回答却不卑不亢,成了当时著名的言论。他对楚庄王说道:

“周朝治礼天下靠的是德行,而不是九鼎,虽然九鼎象征着至高无双的权力但它还是从夏朝流传到了商朝,后来又被我们从商朝手里夺了过来。”

“这些王朝都因为先失了德行,才失去了权力和王国,而不是谁有鼎谁就能称霸一方,现在周室虽然衰落但是并未对天下失去德行,像问鼎这样大不敬的问题,你根本不配问!”

楚庄王听到王孙满言之凿凿的回答,他意识到这时还不是一统天下的时候,便班师回朝,周定王也长舒了一口气。

即使是身处蛮夷之地的楚国也知道鼎的重要性,可见鼎的文化早已根深蒂固的烙印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里面。

经历了漫长演变,鼎早已不是最初用来吃饭盛肉的器具。它已经变成了身份的象征和权力的代名词。

这个时期的鼎在外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鼎的底部逐渐由柱足向蹄足改变,根跟部变得膨大,足部外侧曲线明显,腹部略垂,立耳粗大且呈椭圆形,整体厚重敦实。

鼎上图案不仅精美而且多带有铭文,记录了当时发生重要事件。

九鼎传奇

到了周朝末期征战不止,九鼎则迷失于战火之中下落不明。在历代的史籍中虽然都能找到一些关于九鼎的资料,但大多数也都是些残碎的记录,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

在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说到:

九鼎在东周灭亡前就已经遗失了。

班固的《汉书》也补充说明道:

“周显王四十二年把九鼎沉没于彭城的泗水之下,但后来秦始皇出巡彭城曾命几十个人到泗水中打捞都没有找到。”

西汉的辛垣平也曾上书过皇帝,说:周鼎当年沉没在了泗水的河流里,现在黄河水已经改道并且连通泗水的河域,他看见在东方有个叫汾阴的地方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芒,这很有可能是要有宝物在此现身。

汉文帝汉文帝听信其言,在汾阴间了一座庙,希望宝鼎降临,然而直到汉文帝死去也没见到宝鼎的身影。

清代的学者王先谦则认为:周王室是为了防止其他有实力的大国觊觎九鼎,加上连年的战争,周王朝在财政上出现了很大亏,于是就把九鼎全部熔炼铸成了铜钱。而对外则宣称九鼎不知去向,免得诸侯各国为了夺鼎向自己发兵问难。

然而这种说法也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当时的九鼎都体积较小,内壁也都很薄,拿来铸造铜钱也造不了多少。况且九鼎也是周朝的镇国之宝只能和社稷共存亡,怎么可能自己亲手把它毁掉呢?

虽然史料有明确记载,九鼎在夏商周流传了将近两千余年,也没有发现九鼎被销毁的记载。直到周朝灭亡九鼎也未显其身,至此九鼎的下落变成了千年未解之谜。

这时周朝气数逐渐殆尽,但鼎的发展却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

鼎腹部倾垂的弧度更加圆润呈半球形腹鼎,蹄足底膨大成为半圆形并多刻兽面于蹄足上,表面曲线多变,花纹和图案也更为复杂饕餮、夔龙、虬等神兽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直到春秋早期古人还未鼎加装了盖,分成了鼎和盖两部分,也更像今天的锅和锅盖了。

看鼎起鼎落,看鼎诉说盛与衰

平王东迁之后周王朝的统治也近乎走到了尽头,它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严,地方诸侯国也开始各自为政了。

到了春秋战国礼乐崩坏周朝名存实亡,此时的强大诸侯开始将国家的田地都归为私有,周朝的分封制也改为了郡县制。

政治权力的中心开始向下转移,并开始在自己领地颁布了属于当地的法律,封建奴隶的周王朝也在风雨飘摇中一步步的走向解体。

秦国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便慢慢淡化,“问鼎中原”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鼎也结束它的历史使命,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鼎的兴起是对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具象化,是治国理念思想上的一种延伸。

为了更好的管理,统治阶级制定严格的社会等级要求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以方便管理,而这种想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为了进一步将等级制度深入民心,铜鼎的发展就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在当时青铜还是稀有金属,也可以作为货币来使用,所以作为身份的象征就再合适不过了。

同时统治者还将各种重要的时间刻于青铜制造的鼎中,比如赏赐,功绩或者大的事件,这就让鼎作为意识形态在现实中的变形又增加了一层属性。

使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象征,更是一件会说话的艺术品,让看它的人们时时刻刻都能了解到鼎主人的光荣事迹又或者重大的历史事件。

结语

鼎作为华夏两千年文明里重要的历史材料,不仅深深的刻画出了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崇拜。

就鼎复杂的制作工艺而言,丰富的纹饰和多彩多姿的元素相互组合都体现出了古代人们伟大的智慧和属于那个时代审美。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周礼》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