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关键期:3岁时培养自主感,7岁前获取目标感

井晶侃娱记 2022-11-29 14:07:23

你有过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体验吗?面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人会调侃到:“我长这么大唯一坚持的事情,应该就是呼吸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关于这个问题,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经历:

“儿子5岁时,学了半年画画后的某一天,他去接儿子,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除了儿子那一幅画涂抹得非常模糊,其他孩子的画都各有特点。老师委婉地说,孩子画画很一般。他开始有了让儿子学完这期就放弃画画的想法。

1个多月后,儿子告诉他,自己画了一个故事,是一个正在孵化的恐龙蛋。虽然谈不上好,但也算是一个有想法的作品。他问儿子,以后是否可以坚持每天画一个故事?没想到,儿子居然答应了。

一个承诺,一句坚持,一晃8年过去了。儿子的作品堆了厚厚的一大摞。三年803张,平均每月22张。一天天,一年年,他亲眼看见儿子的进步和成长,儿子的作品还获得了上海市动漫大赛一等奖等许多大奖。这份坚持,让他喜出望外。”

被老师断言没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却在8年后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画作,这位网友的分享让我们看见了坚持的力量。天赋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成就高低,能决定一个孩子能否成事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一、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同样是坚持,为什么有些行为能带来改变和意外的收获,而有些行为就算坚持了再久也还是原地踏步呢?究其原因,要看这件事是否有意志力的参与,也就是说,需要看这件事情是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是否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

1)、有目的、有意识

像眨眼、呼吸、抖腿这些无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就不属于意志行为。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大部分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因为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而生活的苦躺着不动就来了。

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这二者相对而言,学习就是有目标、有意识的,需要有意志力参与的意志行为,坚持的过程中是不断积累、阶梯上升的过程;

躺着等待命运安排什么牌,再想办法去应付的人,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汗水,可是被生活推着走的人,因为没有自己确定的目的地,生活中任何方向的风,都可能成为自己进步的阻力,所以他们更容易在兜兜转转中原地踏步、或者说后退。

2)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

吃饭、睡觉、刷剧这些可以自然而然完成的事情,也体现不出意志力;

意志力不好的孩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回避困难。这也是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成绩却提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当孩子回家就写作业、眼睛不离书本,学习效率却很低时,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大部分时间用来处理简单的学习任务,面对困难的部分选择了回避和拖延。事实上,往往是困难的部分更重要,而且困难的部分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这些孩子哪怕花费了再多的时间,学习任务都很难达到完成的状态,更没有学习效率可言。

二、如何塑造孩子的意志力?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

人的一生,每个年龄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也伴随着普遍的社会危机;

先前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阶段。

读起来有点拗口,通俗理解起来,其实是和关键期、关键帮助的理念相通的,就是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重心,而不同阶段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1、3岁前培养孩子的自主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意志品质是婴儿后期(2-4岁期间)最需要培养的人格特征。

在这期间,想要孩子获得意志的品质,最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获得自主感。

和新生儿对世界全方位的依赖不同,孩子2岁以后,就会不断探索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他们会很醉心于对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和事件施加影响:反复扔东西、垒高积木推倒、执拗的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 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和障碍时,如何处理和突破的绝佳时机。

因为孩子在2-4岁期,往往也处在第一逆反期,很多家长这时候就会像是个24小时待命的雷达,时刻看管着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个危险别碰,那个脏别摸……”,这种过度溺爱和保护,会让孩子产生一系列胆怯和怀疑。不被允许操控和尝试探索他们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孩子也很难进入充满自主性的感觉阶段,没有个人掌控感,他们也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拥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自信。

父母这个阶段应该遵循一个原则:“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这是蒙台梭利博士的一句话,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和专注力,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2、七岁前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目标品质是幼儿期(4-7岁期间)最需要培养的人格特征。

在这期间,想要孩子获得目标的品质,最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获得主动感。

4-7岁的孩子开始了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他们会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学习怎样和别人相处、共事、解决冲突。

4、5岁的孩子,已经会在游戏和玩耍之前,在脑海中做无意识的预设。6岁左右的孩子,就具备了一定的计划性,他们甚至会在去幼儿园之前,就计划好了今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形成一种主动性的目标感。

对于家长而言,这个阶段如何呵护好孩子的目标感呢?最简单的一个建议就是“常立志不如立常志”。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孩子设立一些能够达到的,具体的、可量化的、可评估的“小目标”,及时给予正向回应和反馈。

回想开头提到的父子,这位父亲也是在和孩子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了“一天画一个故事”的承诺。试想,如果这位父亲如果是把拿奖作为孩子的强制目标,那对于孩子而言可能就很难坚持这么多年。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抽象的遥远的目标,并不能够给当下的行为提供很好的执行动力。

我们可以在陪伴孩子玩耍时,多听孩子“指挥”,多问孩子的意见,多听孩子的想法:

“接下来我们玩什么呢?”、“还有一个小时就到了睡觉的时间,我们可以读哪几本书呢?”

然后讨论这个目标是否可行,能否达成,能否优化,再去落实执行。

我们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一起协商,规划好出门的待办事项:

“我们今天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

回家后和孩子讨论做一个简单的复盘,“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李笑来在《与时间做朋友》中,对成功的定义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并在最后期限之前漂亮的完成”。对于孩子而言,成功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感去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教会孩子在做事情时聚焦自己的目标,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训练孩子对目标的感知力和掌控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采取行动的过程中,面对选择时,有克服“外界噪音”干扰的自觉性和自制性,这是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另一块基石。

在3岁左右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孩子才有克服困难的底气,不会半途而废;

在7岁之前着重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孩子才能不断聚焦目的地,不会随波逐流。

二者相加,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有良好意志力品质的孩子,

而一个有意志力的孩子,未来也肯定会无往而不利。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2-12-07 21:04

    这C罗一一招商中

井晶侃娱记

简介:关注娱乐,八卦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