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人员 Can Yoleri 报告,他在例行扫描中发现,宝马在微软 Azure 平台上的云存储服务器配置错误,被设置为公共访问状态,而非计划中的私有状态。这一失误导致宝马的私钥、内部数据以及其他敏感信息暴露于公众视野。TechCrunch 报道称,此次暴露的数据中包括了宝马在中国、欧洲和美国的云服务私钥,以及生产和开发数据库的登录凭证。
宝马的数据泄露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智能汽车行业的数据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020 年,特斯拉曾因系统宕机导致数以万计的车主无法通过 App 连接汽车;2021 年,国外黑客通过特斯拉车内摄像头获取车内画面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2022 年,蔚来被曝出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出售蔚来相关数据,并以泄露数据为由进行勒索。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人们意识到智能汽车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隐私保护缺失问题。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 10TB 的数据,不仅数量极大,而且涉及驾乘人员的出行轨迹、习惯、语音、视频等关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用户的隐私将毫无保障,甚至可能面临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除了隐私保护缺失,车企过度收集数据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许多车企为了追求智能化和网联化,无节制地收集车主个人信息。他们打着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旗号,收集了大量超出必要范围的数据。
从法律层面来看,民法典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则进一步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须取得个人同意。然而,实践中不少新能源车企既没有事先告知车主,也没有征得车主同意,擅自自动收集并公布车主座舱数据信息,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智能汽车隐私保护缺失和车企过度收集数据的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筑隐私安全防线。
车企作为数据的收集者和管理者,应承担起保护用户隐私的主体责任。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水平,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用户的隐私权益,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和使用数据,主动向用户公开数据收集和使用的情况,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宝马数据泄露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智能汽车的隐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和解决的时候。只有政府、车企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智能汽车真正成为我们的出行伙伴,而不是威胁我们隐私安全的 “移动间谍”。作为智能汽车的车主或潜在消费者,你对智能汽车的隐私安全有什么看法?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数据泄露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为智能汽车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