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见过满是军人的城市吗?在柴达木盆地的深处,昆仑山下屹立着一座神奇而瑰丽的城市格尔木,这里超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军人,被游客们称为“最安全的城市”。
那么,明明不在边境的格尔木,为什么会成为一座兵城?这座“兵城”和普通的城市之间,又有哪些不同?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汽车拉来的城市”
格尔木市位于青海省西部,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虽然只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面的一个地级市,但它的城市面积高达12万平方公里,略大于韩国。
在蒙古语中,格尔木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如其名,这里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就因为繁茂的水草、富饶的土地成为了古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驿站之一。
如今的格尔木,依然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就在此地交汇,青藏铁路也同样途经此地。
如果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么格尔木就是一座“汽车拉来的城市”——它能从一个小小的补给区演变成一座大型城市,和青藏公路的修建是分不开关系的。
1953年,慕生忠将军接到中央指示,要在青海组建运输总队,保障西藏军民的吃粮问题,可运输总队的第一次入藏运输,就因为康藏线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而损失惨重。
为了减少损失,慕生忠带人实地考察后,提出了一个惊人构想——从西北开辟一条新的入藏公路,经过探路队的反复勘察,慕生忠的计划得到了中央批准。
1954年,慕生忠带着干部、民工组成的筑路大军来到格尔木河畔的荒原上开始修路搭桥,只用了7个月零4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青藏公路的全线贯通。
1955年,青藏公路管理局在格尔木成立,慕生忠带着战士们在这里从无到有地建设起了自己的家园,他们植树造林、开垦荒地,还建起了砖窑和农场,这片荒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长为一座独具特色的军人城市。
格尔木是中国通往西藏和新疆的关键“锁钥”,在国家西部边防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中转基地角色,虽然环境恶劣,但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了它迅速成长的机会。
20世纪70年代,国家为了减轻边防压力,开展了“三线建设”战略,在西部边防中占据重要作用的格尔木也因为军工企业向西部的大迁徙而获益匪浅,众多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生产基地在这里建立起来。
短短几年时间,格尔木从一个荒凉的城市迅速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大批开发西北的解放军也在这一时期,将驻地迁移到了格尔木,他们的到来,让这里逐渐变成了一座带有浓厚军人色彩的“兵城”。
格尔木的现代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格尔木市已经从一个荒凉的戈壁小镇蜕变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高原城市,它不但有着众多的美丽风景区,也建设起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了一座颇具生命力的城市。
格尔木是作为进藏物资的主要中转站,85%以上的进藏物资都需要在格尔木完成中转,这促使它逐渐建设起纵横交错的公路和铁路网络,还建立了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和仓储基地。
除了物资供应外,格尔木还是边疆和内陆信息交流的重要节点,正在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信息处理中心,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格尔木还在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满足西部地区的发展建设,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在格尔木落户,促进了这里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市民的幸福水平得到了飞速跃升。
此外,通信设施的升级换代使格尔木跟上了信息时代的步伐,高速互联网覆盖全市,5G网络的普及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不仅便利了居民生活,也为企业发展和政府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的格尔木正在不断优化自己的经济结构,在对传统的盐湖化工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也正推动着这座城市向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展望未来,格尔木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希望,这个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节点城市,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为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格尔木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无数先人心血和汗水的凝聚,军民建设城市时的坚韧、勇敢、智慧和勤劳,构筑成了这座军人城市的底色,这也是无数人刚一来到这座“兵城”就感到安心的原因。
颇具生命力的“兵城”
事实上,格尔木并不是中国唯一一座“军事化”城镇,像它这样为了保障军事利益而涌现的城市并不在少数,只不过,格尔木在发展中没有局限于军事需求,而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
位于南海的三沙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而它的发展建设,同样展现出了浓厚的军事色彩,虽然面临着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挑战,但三沙市却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军事化”城镇的蓬勃发展,不仅要满足中国的国防需要,还应当成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点目前只有三沙市和格尔木市比较成功。
三沙市从最初的简易军事设施,逐步建设起了海水淡化厂、太阳能发电站等设施,大大提高了自给自足能力,还通过发展特色渔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结构。
而格尔木市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不仅承载了重要的军事意义,还发展成为了青海省西部的经济中心,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出了盐湖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两座城市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建设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不仅解决了当地发展问题,还为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两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始终注重生态保护,三沙市成为了中国保护南海珍稀海洋生物的大本营,格尔木市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结语
格尔木市的发展,展现了军民融合的成功案例,军事需求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初始动力,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城市基础又反过来为军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格尔木这种军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实力,我们相信,随着格尔木的不断发展,它将书写新的伟大篇章。
参考文献
南阳政法——《中国唯一为军人而生的城市:全城一半是军人,部队遍地都是》
中国新闻网——《青海格尔木70年:从戈壁荒漠到“中国盐湖城”》
西藏主要新闻——《「大道长歌」那条路、那座城告诉我:父亲慕生忠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上)》
人民网——《青海格尔木:横空出世莽昆仑》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X3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