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娶三位仇家女为妻,难道不担心她们会弑君吗?

雍亲王府王妃 2025-03-25 17:01:29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李渊的生母元贞皇后独孤氏与隋文帝的发妻独孤伽罗是亲姐妹,也就是说李渊要称呼隋文帝为姨夫。正因为如此,即便是李渊早早便失去了父亲李昞、母亲独孤氏,也因为姨母独孤皇后的缘故,而在隋朝建立后深得隋文帝器重。

隋文帝去世后,隋炀帝杨广继位。

若是按照辈分的话,隋炀帝与李渊还是亲表兄弟的关系。

然而即便是如此,隋炀帝终究因为不得人心而引起各地起义不断,最终也因为江都之变而被身边的心腹宇文化及所毒杀。

而李渊,便是隋末众多起义军中的一个。

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晋阳起兵,并且用了仅仅6个月的时间便率兵攻入了长安。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毒害后,李渊便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唐朝,史称唐高祖

而从李渊在隋朝为官、一直到李渊登基称帝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大唐的基业,而“得罪”很多人。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渊后宫20位后妃(包括早逝的太穆皇后窦氏)中,居然有三位是李渊仇家的女子。李渊为何要将这些仇家女子纳入自己的后宫呢?

这些仇家女子,难道不会在李渊没有防备的时候弑君吗?

大杨嫔与杨嫔

唐高祖李渊的大杨嫔,是隋文帝宠臣杨素的女儿。

杨素是弘农郡华阴县人,跟隋文帝杨坚是老乡,都是出身名门大族—弘农杨氏。

杨素从小便身怀大志,而且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在北周权臣宇文护掌握实权时,杨素为中外记室。在北周武帝除掉权臣宇文护后,杨素跟随武帝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在北周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后在北周静帝在位时,掌握实权的是权臣杨坚,而杨素则是投靠了杨坚;

并且为杨坚柄权,平定叛乱。

为此,杨素而被封为清河郡公。

待杨坚建立隋朝,正式登基称帝后杨素便加上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隋朝重臣,深得隋炀帝的宠信。在隋文帝登基后,又多次率兵出征,在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升为尚书右仆射。

而且杨素在宇文述的劝说下,正式投靠晋王杨广,帮助杨广争夺太子之位。

开皇二十年(600年),在杨素与宇文述的努力下,隋文帝终于将杨广立为新太子。

四年后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

而杨素也因此而成为隋炀帝继位的大功臣,再加上平定汉王杨谅叛乱有功,而被隋炀帝晋封为楚国公。但是在朝中地位越来越高的杨素,也因此而受到了隋炀帝猜忌,大业二年(606年)去世。

虽然杨素是因为受到隋炀帝猜忌早早抑郁而终,但是他的儿子们还是得到了隋炀帝的重用。

尤其是嫡长子杨玄感,毕竟在隋文帝在世时杨玄感便已经被授柱国,成为朝廷重臣,而且因为能干而颇有声誉。

在杨素去世一年多后,杨玄感便承袭楚国公爵位,并且被隋炀帝授予礼部尚书一职。

杨玄感因为爱才而门下名士众多,再其祖上显赫,朝中很多的文武大臣原本都是其父杨素的故吏,杨玄感也是越来越骄纵。

而隋炀帝杨广,一天比一天爱猜忌。

这让杨玄感很是不安,便与诸位弟弟们一起商议想要弑杀隋炀帝,改立秦王杨浩为新帝。

大业九年(613年),在隋炀帝第二次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杨玄感负责粮草一事。

而便是趁着这个机会,杨玄感正式起兵,很快麾下人数便达到了十几万人。

杨玄感不仅骁勇而且力气很大,每次作战必定冲锋在前,时人将其比作项羽。

在得知杨玄感叛乱后,隋炀帝随即便调兵平叛。

在杨玄感叛乱之前,李渊虽然与隋炀帝是亲表兄弟,但是隋炀帝并不信任李渊,李渊并无兵权。

不过正是因为杨玄感叛乱,李渊得以奉隋炀帝之命前去镇守弘化郡,并且掌管关右军事务。

杨玄感虽然起兵之初声势浩大,但毕竟此时的隋朝还是兵强马壮,很快杨玄感之乱便被平定。

杨玄感被杀后,隋炀帝自然不会饶过杨氏一族。

族中女子,若是按规矩需要全部被充入掖庭为宫婢。

而其中,自然包括杨玄感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大杨嫔。

这一年,大杨嫔尚且只有12岁而已。

按理说大杨嫔理应掖庭为宫婢,但是根据“大唐江国太妃墓志铭并序”的记载,大杨嫔在兄长叛乱时虽然尚且只有12岁,但是因为忧心隋朝危亡,而得到了父亲在天之灵的庇佑,并未入掖庭。隋炀帝并未因为她是杨玄感的妹妹而为难她,而是对其礼遇有加。

如此可见,大杨嫔虽然是杨玄感的妹妹,但应当并不是很赞同兄长的叛乱之举。

也正因为如此,也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

既而漆室之中情深余叹。九天之上迹庇后庭,隋炀帝欣加礼异,特超恒序。”

除此之外,还包括杨玄感的一位族姑,也就是后来的杨嫔。

虽说杨嫔是大杨嫔的族姑,但实际上杨嫔比大杨嫔的年纪还要小,只是在家族中的辈分比较高而已。杨嫔的父亲杨文纪在隋朝时被封为明郡公,伯父杨文思在隋朝任民部尚书。

杨嫔与大杨嫔的父亲杨素,是同一个曾祖父杨鈞。

而李渊,便是平定叛乱的功臣之一

大业十四年(618年),李渊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唐朝。

而李渊称帝之前,隋炀帝便在江都之变中被毒害了。

隋炀帝一死,隋朝正式结束。

隋炀帝去世后,虽然出现三位傀儡皇帝,但是没多久便均被毒害而死。

虽然并不确定,大杨嫔与杨嫔究竟何时被李渊充入后宫为后妃,但也可以确定的是,二人并不会痛恨李渊。

毕竟真正让杨氏家族没落的,是叛乱的杨玄感,是隋炀帝。

而非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渊,而大杨嫔与杨嫔反而会感激李渊能够给二人一个安稳的生活。

可能有人会问:李渊为何非要将昔日仇敌家的女子纳入后宫呢?

难道当真不担心她们会有异心吗?

要知道,不管是大杨嫔还是杨嫔,都是出身名门大族——弘农杨氏。

对于唐朝的开国皇帝,十分需要这些名门大族的支持。

从这些名门大族中挑选女子入宫为妃,便是最直接的方式。

其实李渊能够将杨嫔纳入后宫,还因为其容貌出众、能够书写文书、在问诗上颇有才华。

杨嫔嫁给李渊后,并无所出,在贞观三年(629年)时跟随李渊一起迁到了太安宫居住,所以杨嫔也被称之为太安宫嫔杨氏,贞观八年去世。

至于大杨嫔,在嫁给李渊后,先后为李渊生一位皇子:江王李元祥。

在贞观十一年时,大杨嫔便跟随儿子一起前往封地,因此也被尊为江国太妃。

大杨嫔还是比较长寿的,活到了唐高宗继位后,去世时56岁。

李渊一度想要立为皇后的宇文昭仪

除了大杨嫔与杨嫔外,李渊还娶了一位仇家女子——宇文氏,宇文氏被封为昭仪,是李渊十分宠爱的一位后妃,甚至李渊一度想要将其封为皇后,但是被宇文昭仪坚决拒绝了。

很有意思的是,宇文昭仪出身的家族虽然是李渊的仇家,但李渊却阴差阳错地为宇文昭仪报了仇,甚至宇文昭仪的哥哥宇文士及,还在唐朝做了宰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

李渊也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很快便占领了长安,不过李渊并未直接称帝,而是拥立了隋炀帝的一个孙儿为傀儡皇帝。

次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毒害。

隋炀帝一死,李渊便可以放心称帝,正式建立唐朝。

而毒害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也拥立了傀儡皇帝、隋文帝的孙儿秦王杨浩,成为隋末枭雄之一,与建立唐朝的李渊争夺天下。

而隋炀帝的皇帝萧皇后等一众皇室女眷,也都在宇文化及的手中。

而宇文化及,便是宇文昭仪的亲兄长。

不过没多久,宇文化及便遇到了河北一带势力最强的窦建德。

宇文化及也在此时正式称帝,建立大许国。

原本自立为帝的宇文化及,是唐高祖李渊的劲敌之一。

然而还未等到李渊动手,窦建德便“帮助”李渊除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均被窦建德所杀。就连宇文家族其他人也惨遭宇文化及的牵连,而被窦建德所杀,其中便包括隋炀帝的外孙、南阳公主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宇文阐师。

而便是在这个时间段前后,宇文氏被李渊纳入后宫,封为昭仪。

而李渊,之所以将宇文昭仪纳入后宫,不仅仅因为其美色、其端庄贤淑,毕竟后宫从不缺美貌的女子。其实李渊看中的还是宇文昭仪出身的家族——宇文家族。

宇文昭仪的祖父宇文盛,是历经北魏、西魏、北周的大将,跟随西魏权臣宇文泰(北周孝闵帝、孝武帝、孝明帝的父亲)一起南征北战,凭战功而被升为骠骑大将军;北周建立后,被北周宣帝拜为上柱国,死后追封为襄国公。

而宇文昭仪的父亲宇文述,因为投靠北周权臣杨坚而得到重用,隋朝建立后成为重臣;因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嫡成功,而被杨广拜为左卫大将军,改封许国公。

而且,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娶了隋炀帝唯一嫡公主南阳公主为妻。

在隋炀帝一朝,宇文述家族显赫一时,无人能及。

即便是宇文家族,因为宇文化及而被窦建德诛杀了很多人,但是宇文家族的影响仍在,仍旧是隋末唐初的名门大族。

而在宇文昭仪成为李渊后妃后,宇文昭仪的哥哥宇文士及也投奔了李渊。

其实李渊原本跟宇文家族便是故交,尤其是宇文士及与李渊是故友。

李渊称帝后,宇文士及便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南阳公主与儿子宇文阐师,前来投奔李渊。

李渊见昔日好友来投奔自己自己,自然是十分高兴。

宇文士及不仅在唐朝为官,而是仅用八年的时间,便位至宰相。

这除了李渊与宇文士及的交情、宇文士及的才能外,跟宇文昭仪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宇文昭仪是李渊登基后,最为宠爱的一位妃嫔。

宠爱到什么程度呢?

李渊想要将宇文昭仪直接册封为皇后,毕竟在李渊称帝之前其发妻太穆皇后便已经去世了。

也就是说李渊登基后,后位一直虚空。

但是能够成为李渊的宠妃,宇文昭仪自然是一位十分善于审时度势之人。

她很清楚,如今朝中不管是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等都是太穆皇后所生的嫡子。

而太子与秦王之间不和,是大家都知晓的事情。

若是宇文昭仪被册封为皇后的话,那么她所生的儿子便有了嫡出皇子的身份。

即便是自己的亲生的儿子不夺嫡,也难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若是因贪恋皇后之位,而卷入夺嫡之争中,便很难母子均善终了。

宇文昭仪何其聪慧,又岂会不知晓其中得了厉害呢?

宇文昭仪所生的两个儿子:

李元嘉被封韩王

李灵夔被封鲁王

而宇文昭仪,则是活到了贞观八年,去世后被追赠为徐国太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