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到处是牛羊……”一首新疆的赞歌,唱响了祖国大地,震撼了一代年轻人。
1966年9月,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那一年我刚刚16岁,一个充满稚气、幻想和好奇的年龄,但是作为名共青团员,党的一声召唤,我的满腔热血和执着向上的思想觉悟,让我站到了革命的起跑线上。
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成为一名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军垦战士。
记得在火车站里,送行的人们挤满了站台,那时候,还不懂得分离难过的我,趴在车窗口上,在拥挤的人群里寻找我的父母亲。
远远的我看见了正在望着我的爸爸妈妈,望着他们红红的眼圈,弟弟依偎在父母的身旁,瞪大了眼睛望着我。
爸爸妈妈挤进人群向我走来,将一饭盒热腾腾的饺子递给我,说:“孩子,这是妈妈给你包的送行饺子。”
说着,双手捂着脸,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来。望着母亲颤抖的双肩,我心里也酸酸的,但我咬了咬牙,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渐渐地懂得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夜深了,沸腾的车厢终于平静下来,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望着窗外漆黑的夜,我突然开始想妈妈了,意识到亲人们越来越远了,站在车厢连接处,我哭了,而且哭了很长时间……。
7天7夜的颠簸,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们的新“家”,望着眼前的一切,梦也终于醒了。
3个月的集训过后,我被分配到三连的机务班,也算是圆了我小时候想当一个拖拉机手的梦。
初到机务班,我被分配在推士机上,望着那庞大的机器,我不知所措,不太强健的我,有些胆怯了。
师傅们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手把手的教我。首先学会了保养车子、擦车、加油、加水等一系列机车发动前的准备工作。
每当这个时刻,看着自己满身满手的油和泥,天真的我,真正感觉到,要当好一名拖拉机手,还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啊!
让我头疼的是,发动车子时,需要使劲拉动拉火绳带动飞轮,我既胆怯又害怕,怕自己力气太小,不但拉不着,反而弹回来打着人,那个后果太可怕了。
还是在师傅的鼓励下,我使尽了全身的力气,一次,两次,终于发动着了。推土机的作用太大了,推渠道、推公路、平地,所有需要动土的地方,只要推土机一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看着师傅们推出的地面像面板一样平,我也大着胆子坐上了推土机,学着师傅的样子,挂上挡,加大油门,刚一起步,轰的一声,车就憋熄火了,心急的我又一次将车发动着,刚一上去,手忙脚乱的,又一次熄了火。
看来这里的学问大了,经过一段时间,师傅们反复耐心的指点,我认真的揣摩,可以试推了。几铲过后,回过头来一看,连我自己都笑了,简直就像搓板一样,我真佩服师傅们熟练的操作和精湛的技术,这是他们千锤百炼的结果,我要认真的向他们学习。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能够驾驶着铁牛在田间地头奔跑了。推土、翻地,到播种、收割年复一年,我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了。
这一年的夏天,到了麦收的季节,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轻轻的翻滚着,好一派丰收的景象。望着我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劳动果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全团的夏收动员誓师大会刚刚开过,人们正摩拳擦掌准备开镰收割的时候,突然连队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了近期有暴风雨的通知,让人们立即投入抢收战斗。
命令如山倒,连队里,领导和职工纷纷表决心,一场“救粮如救火,虎口把粮夺”的战斗打响了。
拖拉机拉着康拜因在田里拼命的奔跑,这边收割,那边运送;麦场上打麦、脱粒、扬场、入仓,整个一套流水线,干得热火朝天。
大田班的职工们,手握镰刀,割康拜因割不到的田间地头的麦子。他们熟练的动作,大把大把的割着,和时间赛跑,不让一粒粮食漏掉。个个汗流浃背,人人不甘落后,顾不得烈日的暴晒,脸晒黑了,身上脱了皮,全然不顾。
我也是这抢收大军中的一员,我们知青如同小老虎一般,在人群里穿梭,奔跑。机务班人员,车上车下两不误,和车上人员交替的同时,我又拿起了镰刀冲进麦田,握着镰刀的手磨起了血泡,包扎一下,咬咬牙又投入了战斗。
送饭的车来了,大家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工具,抓一个馒头,喝一口水又朝地里跑去,多么感人的场面啊!
在我们国家还很贫穷落后的60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而物质文明很发达的现今社会,恐怕用金钱也换不来如此高的觉悟了。
没有任何报酬,只是想着为国家多奉献,不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广阔天地是我们人生的大课堂,在那里我学会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参与了,我尝试了,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粮食终于抢收到手了。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天空乌云密布,人们伸直了腰,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这时方感到累得腰酸臂疼。
我抹了一把汗,脏兮兮的象个大花脸,我们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笑,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甜美。
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了团部总机室,做话务员工作。在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电话是唯一能够传递信息的工具,领导传达指示,传达重要文件,都要通过总机室,以电话会的形式,传达给各连队的领导,它既是传话筒,又起着保密的作用。
作为一个在机要部门工作的我,要把首长的信息及时无误的传达到每个单位,工作中,我仔细认真,尽职尽力。
新疆地处边境,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警惕,所以保证电话线路畅通,极为重要。为此,我学会了爬电线杆子,有时为了寻找故障,要几经周折。
每当我身背电话箱,脚蹬铁鞋,勇敢的爬上电线杆子,站在10米高的线杆上;我一点儿也不害怕,觉得自己就像一名战士,去完成一项战斗任务。
当我亲手排除了故障,电话铃重新响起来的时候,一种胜利的喜悦挂在了我满是汗水的脸上。
那一年,我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几年过去了,不同的岗位,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收获。
再后来,因为作训机要部门有年龄限制,我离开了总机室,又站在了机器轰鸣的牛头饱车床前,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和套袖,又一次尝试当一名工人师傅的骄傲和自豪。
经过师傅们的传、帮、带,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了,看着自己亲手加工出来的每一个零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又一个夏收的季节,有所不同的是,连队是抢收粮食的前线,我们是连队的后方,连队日夜奋战,我们随叫随到,加班加点抢修农机,一切给夏收开绿灯。
已经忙活了一天的我,刚刚结束手里的活,回到宿舍。从食堂打回饭菜,刚吃了两口,门外就传来技术员的喊叫声:“小徐,来活儿了,赶紧去!”我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放下碗筷,向车间跑去。
是六连的工人师傅,他们连的拖拉机支重轮坏了,车子还在地里,人们都在那里等待,望着他们满身满脸的土和疲惫的神情,熬红的眼睛,我还能说什么?
我飞快的换下平口钳,装上开槽的工具,一下,两下,大概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把加工好的活儿交到那位师傅的手里。
他微笑着看着我,说了声“谢谢!”,急急的坐上拖拉机向连队奔去。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如梭,一眨眼40年过去了。回忆起我在新疆生活的22年里,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全部奉献给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不后悔,我活得非常充实。
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诚实、善良的人们。有位部队复员的老连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连队的职工大会上说话铿锵有力;指挥工作雷厉风行,像战场上的指挥官一样;平时又是那么和蔼可亲。
我们这些少小离家的孩子,生活在部队一样的大家庭里,有一种安全感,也使我们这些小树苗一样的年轻人,在一种亲切的氛围里,经风雨见世面,健康茁壮的成长,至今我还常常想念我们的老连长王国志。
在新疆,我学会了开荒种地,检修农机,盖房子……道路的曲折,生活的艰辛,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人生就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那里,我成了家,上天又赐给我三个可爱的孩子,我觉得我很幸福,我知足了。
我爱新疆,我爱那里纯洁、善良的人们,我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我爱那里的一切!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