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吵起来了,果然又扯上中国

难啃的牛板筋 2025-01-06 22:16:18

为什么日本新日铁出149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却被拜登政府一口拒绝? 更有意思的是,理由还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明明两国是盟友,怎么一到经济利益上就刀枪相见了?“自由市场”怎么成了遮羞布?这背后,藏着比表面更复杂的博弈。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挡下跨国并购了。早在2018年,新加坡博通公司试图以1170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巨头高通,结果被特朗普政府喊停。当时,美国担心中国会借机获得敏感技术,哪怕博通承诺了让步也没用。今天,拜登政府在新日铁收购案上,几乎是如法炮制。

美国政府给出的解释是,美钢的核心业务涉及关键供应链,涉及美国经济命脉,不容外资掌控。听起来挺冠冕堂皇,但问题是,美钢连续多年亏损,已经快撑不下去了,这时候“保护”它是不是多此一举?

其实,美国的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对外,他们说自己是自由市场的倡导者;但对内,只要碰到关键产业,就一秒切换到“护犊子”模式。专家分析,这种“国家安全”背后的逻辑,更多是政治需求——保护产业工人,捍卫本土经济,看似是为了安全,实则是为了选票。

从特朗普到拜登,两任总统在这个问题上惊人一致。这说明什么?说明所谓自由市场,只是顺风车,真正的方向盘一直掌握在政治利益的手里。

日本企业一直热衷“走出去”,但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就拿新日铁来说,它曾在印度与塔塔钢铁合作,雄心勃勃想进军南亚市场。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文化冲突、市场差异,让这场合作在后期出现了诸多摩擦,最后草草收场。

吸取了印度的教训,新日铁决定另辟蹊径,把目光转向美国。相比南亚,美国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市场成熟,规则明确,还跟日本是盟友。可惜,这次他们又低估了“政治风险”。

这其实不是日本企业第一次在美国碰壁了。像软银砸钱投资WeWork,结果WeWork崩了,软银亏得一塌糊涂;优衣库原本在美国发展得不错,却因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压力,不得不退出部分市场。日本企业在美国的经历,就像攀高峰,不是摔跤就是迷路。

专家指出,日本企业虽然技术过硬,但在跨国并购中,文化适配和政策应对是致命短板。尤其是在美国这种政商关系复杂的市场,稍不注意就被绊倒。这次的新日铁事件,又为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黑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场收购案的失败并没有让美国钢铁业有多大起色。美钢多年来亏损严重,在全球竞争中根本拼不过中国宝武钢铁和印度安赛乐米塔尔。它的产品线老化、产能过剩,甚至一度面临破产的风险。政府既不救助,又不放手,工人们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日本这边就更憋屈了。新日铁不仅没收购成功,还得支付高额的“分手费”给美钢。换句话说,花钱买了个教训。这次的失败直接冲击了新日铁的全球化战略。作为日本钢铁行业的代表,新日铁一直希望通过跨国并购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这次本该是它迈向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结果却硬生生被逼退一步。

专家认为,这场失败还会对日本企业的整体信心造成打击,特别是对美投资的热情可能会大幅下降。试想一下,盟友都这么对你,那还怎么指望敌人能给你机会?这次并购案,让美日同盟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按理说,美日是“战略盟友”,美国应该更支持日本的企业投资。可实际情况是,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明显“双标”。

比如,美国对待日本和对待韩国、欧洲企业时,表现截然不同。韩国的三星、现代等企业在美国投资,总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而日本企业,总是遇到重重阻力。专家指出,这种区别对待,除了经济因素外,也跟美国对日本的历史认知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日本仍然被视为“经济威胁”,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制造业领域。

这样的矛盾积累,可能会让日本对美国的依赖逐渐转向其他方向。近年来,日本已经加强了与东南亚、欧洲的经济合作。这次事件,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日本加速寻找美国之外的战略伙伴。对于美日关系来说,这无疑是埋下了一颗“隐雷”。

美日钢铁并购案看似是一场商业交易,但实际上,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家之间利益权衡的真实面貌。盟友也好,合作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各自为营的棋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58

难啃的牛板筋

简介: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