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股蒸发4万亿后,美联储说出实话,特朗普的豪赌仍在继续

4月2日,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正式生效,但美国股市已提前上演“末日预演”——标普500指数市值蒸发4万亿美元,消费者

4月2日,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正式生效,但美国股市已提前上演“末日预演”——标普500指数市值蒸发4万亿美元,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这场看似要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关税豪赌,却与美联储抗击通胀的核心任务形成致命对冲,当鲍威尔警告“关税对物价的影响难以量化但显著存在”,高盛将美国GDP增速预期从2.4%砍至1.7%,一场由政策撕裂引发的“经济自杀式螺旋”正在加速成形,难道特朗普真是卧底?

关税核爆已启动

对于关税,特朗普都不是什么心心念念,而是望眼欲穿了。

而如今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说着是为了“贸易公平”,但实际上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他的政策要求对进口商品加征10%-20%关税,覆盖汽车、半导体、机械装备等90%的贸易品类。

但市场无疑是会用脚投票:标普500指数在3月单月暴跌15%,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股回撤超50%,创2008年以来最惨烈抛售。

这场暴跌的本质,是资本对政策矛盾的恐惧投射。

而且非常明确的是,关税将直接冲击相当多企业的成本结构。

福特汽车警告,进口零部件关税将使其单车成本增加3800美元;

沃尔玛测算,日用商品价格或普涨12%-18%。

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链断裂的风险。

美国制造业依赖的3000亿美元半导体、4740亿美元汽车零部件进口被迫重构,而本土产能扩建需至少3年周期。

高盛测算,关税实施3个月即可令美国PCE通胀率跳升1.7个百分点,家庭实际收入缩水2.3%。

对冲基金以日均60亿美元速度撤离美股,欧洲债券市场吸走1.2万亿美元避险资金。

这种资本迁徙形成负反馈循环:流动性枯竭导致标普500期货买卖价差扩大40%,算法交易加剧波动,单日振幅超5%成常态。

对现在的特朗普和美国而言,当然可以说这只是阵痛,往后会好起来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通胀困局:美联储的“不可能三角”

当特朗普宣称“关税让美国再次强大”,美联储却深陷政策炼狱。

鲍威尔3月声明中“通胀影响难以量化但显著存在”的模糊表态,暴露出货币当局对经济失控的无力感。

关税推升的成本型通胀具有顽固性。

核心PCE已升至2.8%,但美联储不敢降息——若放松银根,可能重演1970年代工资-物价螺旋;

若维持4.5%利率,企业借贷成本飙升将扼杀3.8万亿美元再融资计划。

这种两难催生“滞胀预期”:摩根士丹利测算,美国陷入“通胀3%+增长1%”局面的概率达47%。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关税冲击下失灵。

纽约联储模型显示,关税导致的供应链重构使通胀传导周期延长至18-24个月,远超美联储6-12个月的预测框架。

更棘手的是价格信号扭曲——进口车涨价25%被计入通胀,但本土车企因零件短缺导致产能闲置却无法反映,制造出“虚假经济韧性”。

特朗普“关税换财政”的算盘遭遇现实狙击。

欧盟对美570亿美元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冻结《美墨加协定》汽车零关税条款,中国削减300亿美元农产品订单。

美元指数虽因避险需求升至104,但贸易逆差扩大至月均2400亿美元,外汇储备覆盖率跌至1.8个月进口额的警戒线。

这种“强美元弱贸易”组合,正在掏空美国经济的根基。

所以4万亿美元市值蒸发不是终点,而是美国经济“自杀式螺旋”的起点。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撞上美联储的通缩铁闸,政策对冲失效暴露的不仅是技术性误判,更是全球化退潮下霸权逻辑的破产。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将全球贸易腰斩,如今“对等关税”或将美国推入“高通胀、低增长、弱美元”的三重炼狱。

当华尔街开始用“1970年代滞胀手册”对冲风险时,美利坚帝国真正的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美国关税政策遭多方反对:“将伤害美国自身行业和消费者”》环球网

《美政府关税计划引发内外担忧 美欧裂痕加深》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