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特别想聊一个话题,日本的医疗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我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论文。在所有能进行中日对照的话题里,我觉得医疗和养老是最有必要,也最有可能拿来比对、学习并吸取教训的。

毕竟东亚文化、老龄化进程以及大政府主义在两国之间有相通之处,日本曾经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惨痛教训,以及如今建立起来的诱人体系,都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在探讨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三个我在日本亲身经历的与医疗体系相关的事情。
第一件是关于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在日本,商业医疗保险针对 “健康年龄” 有特别的条款。简单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会对不同年龄段的投保人设置不同的保费和保障范围。

第二件事是做体检。在日本,体检项目非常细致,涵盖了身体各个方面。除了常规的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外,还包括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筛查,如癌症筛查。而且,体检流程十分规范。
最后一件是去诊所看病的经历。日本的诊所分布很广,而且专科分类细致,比如有专门看感冒的内科诊所、牙科诊所、骨科诊所等。我走进诊所后,先在前台出示保险证,然后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症状等。之后,护士会带我到一个房间,测量体温、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并进行简单的问诊。

等了一会儿,医生就过来了。医生非常耐心,仔细询问我的症状,还认真查看了我的喉咙和肺部。诊断后,医生开了处方,我拿着处方去外面的药店买药。整个过程让我感觉非常便捷和舒适。

为了更好地探讨日本医疗体系,我们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大方面来剖析。需求端主要涉及人(老龄化情况、健康情况)和资金(医保覆盖、自付部分);供给端则包括医疗服务、资金(医保支出)以及药品。
另外,从时间维度来看,日本医疗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90 年代到 2005 年的崩溃时期,以及 2005 年至今的重生时期。

先看需求端的第一个部分 —— 人。在 90 年代到 2005 年的崩溃时期,虽然日本早在 1963 年就出台了《老人福祉法》,但政府还是低估了两个关键因素。其一,老龄化速度远超预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日本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
其二,以慢性病为主的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强度极大。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这对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到了 2005 年至今的重生时期,老龄化更加严重了,但政府对生活习惯病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展免费健诊,鼓励民众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疾病;推行控烟政策,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而延缓生活习惯病的出现速度和概率。

再看需求端的第二个部分 —— 资金。日本医保有三个重要特征。首先是全覆盖,所有国民,包括在日本有合法居留资格的外国人,都能加入医保体系。其次是有上限,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有一定限度。例如,一般情况下,个人承担 30% 的医疗费用;70 岁到 74 岁之间,个人承担 20%;75 岁以上,个人承担部分只有 10%。
而且,如果一个人一个月的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超过 8 万日元(约 4000 元人民币),超过的部分全部由政府承担。最后是独立的老年人保险制度,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提供保障。

接下来看供给端的第一个部分 —— 医疗服务。在崩溃时期,日本面临着巨大的医生缺口。由于老龄化导致医疗需求大增,而培养医生的速度跟不上,使得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同时,医患矛盾也愈演愈烈。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医生则因为工作压力大,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进入重生时期,日本开始推行分诊制。患者先到小诊所就诊,如果病情严重,再由小诊所转诊到大医院。这样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大医院人满为患。同时,医疗服务社区化也在推进,社区医院提供更多的基础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方便居民就医。此外,通过优化医疗流程等方式,提升了医疗效率。
供给端的第二个部分是资金投入。在崩溃时期,日本面临着医疗费亡国危机。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政府财政压力巨大。为此,出台了医疗削减法案,推行廉价医疗政策,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像一些经典医疗剧,如 2003 年的《白色巨塔》、2006 年的《医龙》,就反映了当时医疗体系的一些问题。

《白色巨塔》
到了重生时期,日本引入了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度。这种制度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组,对每个组制定统一的付费标准,促使医院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门诊的重要性增加,患者可以在门诊解决更多的健康问题,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康复护理市场也快速发展,满足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
供给端的第三个部分是药品。在崩溃时期,集采中的低价竞争策略带来了药品质量危机。为了降低成本,一些药企生产的药品质量下降。同时,创新药断崖危机也出现了,药企因为利润空间被压缩,缺乏研发创新药的动力。

重生时期,日本进行了定价改革,合理调整药品价格,保证药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鼓励创新。还推动了中小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行业竞争力。此外,药剂师改革也在进行,提升药剂师的专业地位和作用,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一份全球医疗评估报告,从医疗水平、接受医疗的服务难度、医疗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对全世界 190 多个国家进行综合评估排名,日本再次蝉联世界第一,而中国位居 64。从前面分析的日本医疗体系来看,其在医保覆盖、医疗服务细节、对老龄化应对等方面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医疗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三角(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医疗可及性)是有平衡的可能性的,只要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做到法律先行、系统规划、未雨绸缪,就能迎来更好的发展,就像日本在经历崩溃后实现重生一样。
文章来源:起朱楼宴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