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产市场仿佛坐过山车,新政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里充满疑惑:这房地产市场到底要走向何方?我们小家庭的房产配置又该如何优化?别着急,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今年投资房地产,难度比前两年高了好几个档次。不过别担心,我们房产万事屋为大家请来了超强嘉宾阵容。
有人气爆棚的大卫温和杨天南,还有Nick,他是公众号趋势动物的主理人,在房产投资上,擅长用量化的思维和方式,和我们平常人的思路大不一样,绝对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在此要郑重提醒大家,本期所有内容都只是嘉宾个人观点,可不能当作投资建议哦,大家听听就好,投资决策还得自己谨慎思考。
之前有个朋友的问题特别典型。他说,现在新出生人口减少,年轻人买房意愿降低,那以后我们到底该买房,还是选择长期租房呢?这问题可太有代表性了。
大家都能看到,过去几年出生人口数量连年下降,这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
而且,我和身边一些95后、00后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很多人都觉得,买房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了。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三位嘉宾老师是怎么看的呢?

我们这个嘉宾组合可是大有讲究。大卫温,是宏观和全球大类资产的分析师。而Nick老师,更侧重于策略和量化分析。大家都知道,策略分析师有三大任务,第一个就是大势研判。在当下房地产市场如此复杂的局势下,他们又会给出怎样的见解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先来说说出生人口减少和年轻人买房意愿降低这个事儿。从宏观角度来看,大卫翁老师认为,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确实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房子的需求主体是家庭,新出生人口少了,未来组建的家庭数量相应也会减少,这就意味着对住房的需求增长会放缓。但是,这并不代表房地产市场就没有机会了。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这部分人对住房是有刚性需求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型住房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不能仅仅因为出生人口下降,就对房地产市场失去信心。
Nick老师则从量化的角度分析,他指出,虽然年轻人买房意愿降低是一个趋势,但我们要深入研究背后的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买房,一部分是因为房价相对收入过高,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生活观念的改变,更注重生活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从数据上来看,在一些一线城市,租房市场的规模近年来一直在扩大。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投资思路,比如投资一些适合租赁的房产,通过稳定的租金收益来获取回报。
而且,我们可以通过量化模型,分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租赁需求和租金回报率,从而找到最有投资价值的房产。
杨天南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买房还是租房,关键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生活规划。如果一个人工作稳定,有长期定居的打算,并且经济条件允许,那么买房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毕竟,拥有自己的房子,会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但如果工作性质比较灵活,经常需要在不同城市之间切换,或者短期内经济压力较大,那么租房可能更合适。租房可以让生活更加轻松自由,也不用承担房产贬值等风险。


再看看最近频繁落地的房产新政。从公积金政策来看,不少地区都在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还有的扩大公积金使用、缴存范围,放宽使用限制。
像深圳,就对公积金贷款和利息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个人申请最高额度提高了,家庭申请最高额度也大幅提升,多子女家庭购房上浮比例更是提高到了50%。
这对于很多想买房的人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这些新政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了刺激住房消费,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还有一些地区发布了创新性楼市政策,比如长沙县要求房企实施购房“7天无理由退订”承诺。这一政策设置了购房“冷静期”,有效缓解了购房者的资金安全焦虑,让购房者在做决策时更加从容。

从市场反应来看,这种政策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屋交易的活跃度。面对这些新政,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小家庭的房产配置呢?
大卫温老师建议,对于有改善型需求的家庭来说,可以抓住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首付比例降低的机会,置换一套更舒适、更符合家庭需求的房子。
比如,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可以选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区。而Nick老师则提醒大家,在进行房产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供需关系和政策导向。可以关注那些政策重点扶持的区域,这些区域往往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
杨天南老师则强调,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房产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居住属性。所以,在选择房子时,一定要把居住的舒适度放在首位,不要仅仅只看投资价值。
总之,房地产市场虽然复杂多变,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就能在这波房产新政的浪潮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小家庭的房产配置方案。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房产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文章来源:知行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