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劳力士和往年一样,再次上调了他们的官方售价。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劳力士的部分贵金属表款涨幅接近14%,黄金款迪通拿从原先约合人民币34万多涨到了接近40万元。
不过这一轮的涨价并没有扭转他们在二手市场的颓势。根据钟表市场监测平台watch trust的数据,现如今二手劳力士的平均价格比去年下跌了5.2%,比两年前更是跌了接近12%。

他们几乎所有系列产品的二手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一些型号更是跌破了劳力士官方发行时候的建议零售价。
要知道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由于劳力士新表价格相对适中,二手交易活跃,再加上众多的明星名流带货,不少消费者对于劳力士的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都深信不疑。
一位二手腕表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时候表示,他最疯狂的时候,只要是劳力士都敢收,因为收回来放两个月他就能够赚20%。但现如今,这样的保值神话似乎破灭了。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表示,劳力士手表的二手平均价格目前处于4年来的最低点,预计今年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将会继续下跌,一级市场也就是官方渠道的型表价格和二手市场之间的价格差距将会进一步的扩大。
那为什么现在的劳力士不再保值了?这个品牌二手表的价格下跌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产能增加缩短提货周期,稀缺性被削弱长期以来,劳力士之所以被认为保值,主要依赖的是它在市场的稀缺性。
过去十年,劳力士的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0万块,再加上严格的配货规则,热门款的等待时间通常是以年为单位的。
再加上劳力士几乎每年年初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涨价,这使得不少买不到新表的人只能转向二手市场,而越来越多愿意高价购买的人又进一步推高了二手的价格。
然而最近几年,劳力士的这一策略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劳力士在2022年生产了124万块手表,比前一年增加了20万块,2023年又增加了10万的产能,年产量达到了134万块。
同时劳力士专卖店的平均提货周期也缩短到了60天,甚至有不少的经销商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如今有些款式不用排队也不用配货,直接去就近柜台自提就可以。
这些改变给劳力士直接带来了当年营收的提升。根据摩根士丹利和瑞士咨询公司Lax Concel联合发布的瑞士钟表业销售年度榜单,2023年劳力士销售额达到了101亿瑞朗,约合115亿美元。
这个销售金额不仅让劳力士排在这份榜单的首位,也让他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根据了解,劳力士2023年销售额比排在榜单第二到第六位的卡地亚欧米茄等等其他的五个品牌销售额加起来还要多。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劳力士表示,他们将会继续扩大产能,打算斥资超过10亿美元建设他们的第五个生产基地,预计将在2029年落成。
虽然扩产能缩短配货周期,还有提高官方售价等等举措可以将更多的消费者引导到一级市场,但是这些变化却削弱了劳力士之前的稀缺性。
根据CBN data的报道,不少的业内人士认为,当消费者可以不用等待过长的时间,在专柜就可以买到新表的时候,二手市场的吸引力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市场流通量大量增加,二手表的价格自然也就会随之跌落。
品牌推出官方二手表认证标准和渠道一直以来,劳力士都只负责生产手表,并不进行直接对c端,也就是消费者来销售。
很多挂着劳力士品牌的专卖店,实际上也都是劳力士的各大代理店铺。但你如果真的要走进这些店铺,可能会发现柜台里也就摆了少数的几款手表,并不会有现货销售。
想要买的话,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至少需要等待1年半载的配货周期。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之前这个情况在全球都很常见,无论你是在北京王府井还是在迪拜,劳力士专柜基本都是这样。

大部分的代理专卖店在拿到配额之后,新手表会迅速的流向了二级市场。
那这里所说的二级市场主要都来自于一些大买家,他们会大量的从劳力士专卖店购买热门的表款,几经加价之后,最终在各种交易平台或者是专门的销售店里流通。
于是劳力士的一些热销表款价格就这样被炒高了,以前也经常出现某些二手劳力士价格比新表价格更贵的情况。
然而曾经一心置表的劳力士现在也想要更多的控制终端市场。根据了解,除了几年前收购了自己的合作伙伴腕表经销商宝奇莱之外,劳力士也想要开更多的直营店,比如他们计划将在上海开设中国的首家直营店,这家店名义上也是归属于宝奇莱集团,以此就可以跳过传统的中间商。

另外 2022年底,劳力士推出了一项官方认证的二手腕表计划。根据他们当时的官方声明,这项计划只允许品牌授权的经销商销售经过劳力士官方认证的二手腕表。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通过劳力士认证的二手表才能被认定为是官方认可的正品,并且只能在官方授权的门店交易。另外他们还特别强调,只有生产时间在3年以上的腕表才能得到他们的二手认证。
这些举措不仅将大量的二手交易从非官方的二级市场转移到了劳力士自己的品牌授权渠道,还直接遏制了市场上对于新表的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劳力士官方认证的二手表售价要远远高于普通二级市场的价格。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部分官方二手表的价格比当地二级市场甚至会高出50%到70%。
也就是说,想夺回二手腕表市场的劳力士也想要掌握产品在二级市场的定价权。这一策略虽然强化了品牌对于价格体系的控制,但是由于劳力士将他们的二手表认证计划局限在授权的经销商网络之内,这不仅分流了交易量,还削弱了市场对于非官方渠道的信任,导致非官方渠道出现库存积压和抛售恐慌。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随着大量投机者的退出以及品牌直营店的扩张,经销商的溢价能力被削弱,不少中小表商也被迫低价抛售库存,形成恶性循环。
整体经济下行,奢侈品投资属性弱化虽然劳力士很长时间被视作是所谓的硬通货,但是他之前的保值逻辑本质上仍然属于奢侈品,而并不具有真正的投资属性。
根据CBN data的报道,劳力士产品的稀缺性很大程度上是品牌通过控制出货量人为制造的,而并不是来自于原材料本身的自然稀缺。
长期以来,这种策略确实让劳力士在二手市场上维持了高溢价,但是当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这种人为塑造的稀缺性正在面临考验。

劳力士价格指数变化/WatchCharts
虽然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扩产之后的劳力士在2023年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但是摩根士丹利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劳力士的销量实际上比2023年减少了6.4万只。
另外根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24年瑞士钟表总体出口量同比下降超过了14%,其中单价在3,000瑞士法郎,约合24,000多人民币以上的高端腕表出口额减少了5%。这也说明,需求疲软不仅影响了劳力士,也波及到其他的高端腕表品牌。
过去几年,爱彼百达翡丽和理查米尔等等顶级腕表的二手价格都在下滑,彭博Subdel腕表指数显示,全球最受欢迎的50款品牌腕表在二手市场的价格过去两年整体下跌了40%。行业媒体watch Pro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波动和奢侈品消费意愿的下降是导致需求萎缩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一趋势也不仅影响了腕表市场,LVMH开云集团等等奢侈品巨头的营收下滑也印证了同样的压力。
与此同时,黄金因为它天然的避险特性,正在成为经济不确定时期资金的主要流向,而金价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创下新高。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显示,去年高净值人群对黄金的投资偏好显著上升。
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30万元可能会被人们用来购买一块劳力士手表,当做资产储备或者是投资,但现如今,这笔钱更有可能会被拆分成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比如说黄金国债或者是其他的避险资产。
以劳力士为代表的腕表二手市场的退烧,或许也是奢侈品投资属性削弱,逐渐回归他们工业化产品本质的一个缩影。
文本素材来源@声动早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