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史上12个阳谋,你有办法破解吗? 2.围魏救赵 3.种桑误国 4.远交近攻

阴谋常藏于黑暗,阳谋却以正大光明又令人无解的姿态,闪耀于政治、军事舞台。这些阳谋,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人性、局势的深

阴谋常藏于黑暗,阳谋却以正大光明又令人无解的姿态,闪耀于政治、军事舞台。这些阳谋,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人性、局势的深刻洞察。

1.二桃杀三士:人性弱点的致命陷阱

春秋齐国,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恃功而骄,威胁统治。晏子献策齐景公,赐三人二桃,让他们凭功劳分桃。公孙接和田开疆先拿桃,古冶子觉得自己功劳更大,一番陈述后,前两人羞愧自杀,古冶子也自刎。此阳谋精准抓住人性中争强好胜、重视荣誉的弱点,勇士们为荣誉入局,明知有诈也无法脱身。

2.围魏救赵:巧妙布局的战略典范

战国时期,魏国兴兵伐赵,赵国向齐国求援。孙膑建议不要直接救援赵国,而是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庞涓不得已返回救援,在归途中遭齐军埋伏。魏军陷入两难,若不回救都城,国家根基受损,回救就会中埋伏,孙膑借此实现救援与重创魏军的双重目的。

3.种桑误国:利益诱惑下的经济博弈

春秋时,管仲为助齐国吞并鲁、梁,建议齐桓公穿绨服并禁国内织绨,使绨价大涨。鲁、梁百姓为利弃粮种桑织绨。管仲见时机成熟,齐国停止贸易并禁粮出口,鲁、梁两国因缺粮经济崩溃,只能屈服。这一阳谋利用了两国对利益的贪婪和短视,使其难以抵挡诱惑。

4.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战略智慧

战国时秦国面对六国合纵,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秦国与远方齐国交好,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赵、魏。六国为自身利益,短视地与秦合作,难以识破秦国分化意图,无法形成稳固联盟,最终被逐个击破。

5.合纵连横:战国风云中的外交博弈

战国时,苏秦力主合纵对抗强秦,张仪则利用谋略连横来瓦解六国的同盟。苏秦凭借出众口才,劝服六国达成联盟,只是六国各自的利益要求不同,矛盾重重。张仪利用这些矛盾,在各国间周旋,使合纵联盟瓦解。六国在合纵连横间摇摆,面对秦国的外交攻势,被眼前利益迷惑,无法坚守联盟。

6.推恩令:温水煮青蛙式的权力削弱

西汉时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让诸侯把封地分给所有儿子,诸侯国越分越小。诸侯明知会被削弱,却因涉及子孙利益,难以公开反对,内部诸子争利,进一步削弱了自身实力。

7.清君侧:名正言顺的权力争夺

封建王朝中,地方势力或野心家想夺权又需师出有名,便以“清君侧”为借口。西汉“七国之乱”、明朝“靖难之役”皆如此。被指责的君主难以自证,处置被指“奸臣”的人会削弱自身力量,不处置则叛乱者有借口,还难以判断其真实目的。

8.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权谋

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在封建皇权观念下,违抗曹操即抗旨,诸侯不敢轻易冒天下之大不韪,曹操借此占据政治和道德制高点。

9.金刀计:精心设计的致命陷害

前秦时期,王猛担心慕容垂威胁统治。出征前,他向慕容垂借金刀,派人冒充其儿子骗慕容垂叛逃。慕容垂中计逃亡,家族被诛。慕容垂无力招架王猛的构陷,在情报不对等的状况下难以洗刷嫌疑。

10.杯酒释兵权:没有硝烟的权力收归

北宋初,赵匡胤担心武将权力过大威胁政权。他设宴暗示武将交出兵权,以保富贵平安。武将们若不交出兵权,会被猜忌,面临杀身之祸;交出兵权虽失权力,却能保富贵,权衡之下难以反抗。

11.郑伯克段于鄢:隐忍背后的权力较量

春秋郑国,郑庄公和胞弟共叔段因权力有了嫌隙,母亲武姜偏爱共叔段。郑庄公对弟弟扩充势力的举动佯装不知 ,等到其举兵反叛,才以“平定叛乱”的名义予以消灭。共叔段很难知道郑庄公的真正心思,在郑庄公的一味纵容之下,内心膨胀,错过时机,且在道德和舆论上难以抗衡。

12.围点打援:战场上的两难抉择

魏蜀的襄樊之战,关羽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北伐。他围困襄阳、樊城,曹仁告急,曹操派于禁、庞德救援。关羽提前利用地形部署防线,待曹军驻扎罾口川后,趁雨季水淹七军。曹军大乱,关羽出击,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此役以围点吸引援军,用伏击打援,让曹军被围部队与援军双双陷入绝境 。

评论列表

漂流的风
漂流的风 5
2025-02-13 18:56
还有以桂治㯈,把首府从桂林搬到南宁,这些在当年来说就是阳谋
愚人码头
愚人码头 4
2025-03-05 18:32
齐桓公尊王攘夷也算吧
四仰化三铁
四仰化三铁 4
2025-03-09 22:58
围魏救赵是魏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一打二,
日落大道首席日落大队长
日落大道首席日落大队长 2
2025-04-28 20:56
管仲真TMD人才,骗局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