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到底有多爱铁锅?为了一口锅竟跟明朝打了几百年

思真娱娱 2024-04-20 08:10:25

文 | 栗頿

编辑 | 栗頿

说起蒙古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我脑海中浮现的那些骑着骏马在辽阔草原上自由奔驰的蒙古族牧民,好不惬意自在。

他们身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展现出一种粗犷而不失优雅的风采。

实际上,历史上的蒙古族是个凶悍的民族,生活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在不同年代,我们对蒙古族的称呼也有所差异,对蒙古族的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我们将其称之为匈奴。

《史记》对这个民族也有所记载,详见七十列传中的匈奴列传,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的苗裔,称为淳维。

在唐虞时代之前,他们的祖先被称为山戎、猃狁、荤粥,生活在北方的蛮荒之地。可你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民族竟然为了锅,跟明朝打了几百年。

对铁锅的热爱

蒙古人对铁锅的热爱源远流长,这种热爱不仅仅是对一件烹饪工具的偏爱,更是对其文化和传统的传承。

在蒙古族的生活中,铁锅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烹饪美食的容器,更是蒙古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铁锅在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由于其优良的导热性能和耐用性,铁锅成为了蒙古高原上牧民们烹饪肉类和奶制品的首选工具。

在广袤的草原上,蒙古人用铁锅炖煮羊肉,制作出香气四溢的草原美食,如手抓肉、烤全羊等。铁锅的均匀加热能够使食物受热更加均衡,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这对于以肉食为主的蒙古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实用性之外,铁锅还承载着蒙古人的情感和记忆。在传统的蒙古包中,铁锅常常悬挂在火炉上方,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它见证了家庭的团聚、节日的庆祝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铁锅不仅是用来烹制食物的工具,更是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的媒介。

此外,铁锅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仪式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婚礼、那达慕大会等重要活动中,铁锅中炖煮的食物不仅是对宾客的款待,也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铁锅在这些场合中,不单单是一种烹饪器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延续。

蒙古人为何因锅跟明朝发生战争

随着明朝的建立,元朝的残余势力被逼退至蒙古草原,那里的居民重新回归了放牧生活,跟随水草而居。

由于单一的游牧经济模式,蒙古人在牛羊马等主要生产资料之外,对其他行业逐渐失去了技能,尤其是无法自行生产家庭所需的必需品,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各种生活用品中,铁锅成为了蒙古人极度渴望的物品。由于缺乏打造技术,每次边境贸易或内地劫掠时,铁锅总是蒙古人的首要选择。

据《明经世文编》记载,当蒙古人被禁止参与边境贸易后,“生铁锅损坏后,千方百计地修补使用,迫不得已时甚至用皮囊煮水煮肉以维生。”“每当攻陷城池堡垒,首先抢夺的就是铁锅,视之为珍宝。”

《北狄顺义王俺答臣贡表》中提到,“衣物匮乏,毛毡皮裘难以抵御夏日炎热,而布料又极难获得。”由此可见,一旦脱离了中原地区的手工业制品供应,蒙古人的生活变得极为困苦。

瓦剌部的太师也先起兵反明的部分理由,是明朝禁止边境贸易导致蒙古人无法获取基本生活物资,尤其是铁锅。

既然明朝拒绝贸易,蒙古人便转而采取掠夺。在土木堡之变前夕,明朝使节杨铭访问瓦剌部时,也先亲自向他表明,其出兵的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获取铁锅、马鞍、衣帽等基础生活物资。

当然,对于如也先这样的政治领导者来说,他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可能远不止这些,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禁止边境贸易之后,给蒙古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明成祖朱棣成功平定靖难之役后,他登上了帝位,并对边境互市贸易政策进行了部分开放。特别地,他允许蒙古以朝贡的形式,在特定地点与中原进行商贸往来。

尤其在永乐年间的第六年,明政府设立了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市场,以便双方交换生活必需品。

蒙古人民以其优质的骏马和皮货,与中原地区交换铁锅、粮食、丝绸、鞋帽、药材、纸张以及瓷器等商品。其中,铁锅的交易占比尤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明朝实行的是朝贡体系,每逢蒙古朝贡,明朝都会给予丰厚的回礼。这种回礼制度促使蒙古各部越发贪心,组织越来越庞大的朝贡队伍前来。

起初,规定每百人设一次朝贡团,但到了明英宗时期,每次朝贡的人数激增至三千。蒙古人进入中原的一切费用由明朝中央及地方政府承担,返程时还会给予额外的赏赐。这种贸易模式让明朝财政承受巨大压力,感到极为吃力。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等的贸易关系,明朝政府多次对蒙古的朝贡频次和人数加以限制。随着朝贡次数和人数的减少,可用于交换的商品量也相应减少。

举例来说,明英宗时期一个由三千人组成的蒙古使团,一次能够带回超过六万口铁锅;但在限制人数至三百人后,所能携带的铁锅数量大幅减少。

尤其是考虑到铁锅是日常消费品,随着蒙古人口的增长,对这种基本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在明朝正统年间,蒙古各部落人口迅速增长,其中小王子和俺答汗等部族已达四十万之众。他们对明朝手工业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强。

然而,当时边贸规模尚未扩大,导致小王子和俺答汗等人多次侵犯边境,掠夺边镇居民的家铁锅等生活必需品。

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领壮士南下,逼近大同城,声势浩大。他向明朝提出了互市的要求,否则每年都将来抢劫。

嘉靖帝陷入两难境地,只能妥协,放开了九边城市,实现了广泛的互市贸易。俺答汗以马匹换取生活必需品,尤以铁锅为珍贵。为了维持长久的贸易关系,俺答汗下令严禁以次充好,要求部族维护与明朝的友好贸易。

然而,互市仅开展一年便遭到嘉靖帝以丧权辱国之名关闭,激起了俺答汗的愤怒报复。蒙古需要铁锅,而明朝却置之不理,双方陷入苦战,财政亦岌岌可危。

直至隆庆新政启动,三娘子掌权蒙古,双方重新开启边境贸易。明朝史无前例地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允许大规模的贸易往来,终于解决了蒙古急需的铁锅难题。此后百年间,明朝与蒙古虽有小规模冲突,但互市贸易始终保持着。

在明朝时期,禁止铁锅流入草原的理由看似荒谬可笑,竟是出于对蒙古将铁锅改制成兵器和铠甲的担忧。

即便在不得已开展边贸的情况下,他们也只好拿着劣质铁锅前去交易,导致铁锅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迫使蒙古在短时间内不得不再次进行贸易。

考虑到蒙古退化的手工业水平,重新将铁锅打造成武器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与此同时,日本却普遍购买铁锅,将其回收后用于打造武器,在日本战国时期的征战中得以运用。

0 阅读:33

思真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