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雪梅,今年38岁,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我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从小,家里对弟弟格外偏爱,我和母亲在家里干活,弟弟却被供着读书,最终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工作。而我,17岁就被送去镇上的缝纫厂打工,22岁时,经人介绍嫁给了现在的丈夫王建国。丈夫比我大五岁,家境一般,在小县城里跑运输,平时不算太忙,但也不算轻松。我嫁过来后,公公婆婆都住在一起,还有一个小姑子王丽,比我小六岁,现在在家待业。我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工资不高,但每天都要按时上下班,而家里的一日三餐、洗衣打扫,几乎全落在了我一个人身上。结婚这些年,我一直觉得自己过得像个免费保姆。公婆理所当然地让我做家务,丈夫也习惯了我的付出,小姑子更是连碗都不愿意洗。可我一直忍着,想着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直到这一次,我母亲生病了,我才彻底看清了这个家的真实面目。
02母亲突然病倒,是因为长年劳累,积劳成疾。她在家干了一辈子的活,操持整个家,却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一天。医生说她需要住院观察几天,父亲年纪大了,弟弟在外地工作,照顾母亲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身上。我请了三天假,带着换洗衣物回到娘家医院陪护。临走前,我特意把家里的饭菜都备好,冰箱里塞满了食材,叮嘱了丈夫和婆婆该怎么做饭。可是,我刚到医院不到半天,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第一个电话是婆婆打来的:“雪梅啊,你啥时候回来啊?你走了家里没人做饭,我们都饿着呢!”我强忍着火气,说:“妈,冰箱里有菜,你们自己可以做。”婆婆嘟囔着:“哎呀,你做的饭好吃,我们哪里会做啊?你妈那边有你爸在呢,你赶紧回来吧。”我没理会,挂了电话。但没过半小时,小姑子王丽的电话就来了。“嫂子,你啥时候回来啊?我今天想吃红烧肉,你回来做呗?”我深吸口气,忍住怒火:“丽丽,冰箱里有肉,你自己可以做。”“哎呀,我不会做嘛!嫂子,你不回来,我晚上吃啥啊?”她撒娇般地抱怨。我刚想说什么,电话被她那边的婆婆抢过去了:“雪梅啊,丽丽不会做饭,你回来给她做吧。再说了,女人嫁人了,就该以夫家为重,你娘家那边有你爸呢,哪轮得到你去伺候?”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冷笑。这些年,我在婆家忙前忙后,他们却从来没把我当成家里的一员。可我母亲生病了,他们却只关心谁给他们做饭!我没理会,继续在医院照顾母亲。可电话并没有停。第三个电话,是丈夫打来的:“雪梅,我下班回家了,饭呢?我妈说冰箱里有菜,可她不会做。”“你不会做?”我忍不住反问。丈夫理直气壮:“我一天工作那么累,你还让我做饭?”我冷笑:“那我在超市站一天就不累了?你们一家四口,连个饭都不会做?”丈夫沉默了一下,接着低声说:“那你早点回来吧,家里都等着你呢。”我心寒了。接下来的两天,电话不断。我数了数,总共15个电话,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有人催促我回去做饭,甚至连公公都打来了,说什么“一家人不能不和睦”“女人就该顾着夫家”,仿佛我回娘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就是天大的罪过。母亲看着我接电话的表情,叹了口气:“雪梅,实在不行,你回去吧,别让他们为难你。”我眼眶发红,摇头说:“妈,我不会回去的。”这次,我决定不再忍让了。第三天,我特意没有接电话,直到母亲的病情稳定,才收拾东西回婆家。回到家,我发现厨房里空空如也,桌上堆满了外卖盒子,丈夫和婆婆坐在沙发上满脸委屈地看着我。“小梅,你终于舍得回来了?”婆婆抱怨道,“你不知道这几天我们怎么过的!”我冷冷地看着他们,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03那天晚上,我做了一顿饭,但吃饭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从明天开始,家里的饭菜你们自己做,我不会再负责了。”婆婆惊讶地看着我:“啥?你是家里的媳妇,做饭是你的本分!”我放下筷子,语气平静却坚定:“我是媳妇,不是保姆。我母亲生病住院,你们一个个只关心我什么时候回来做饭,却没人问一句她的病情。这么多年,我照顾你们的吃喝,却换不来一点体谅。从今天起,我不会再惯着你们了。”丈夫皱眉:“雪梅,你别闹脾气。”我看着他,语气前所未有的坚定:“我没有闹脾气,这是我的决定。”那天晚上,我第一次睡得特别安稳。后来,家里的饭菜果然没人做了,婆婆和小姑子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有时候嫌麻烦就点外卖。丈夫开始抱怨,但我不再理会,反而每天下班回家就做自己的事,不再围着他们转。渐渐地,他们才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任劳任怨的媳妇了。母亲出院后,我每周都会回娘家看望她,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只能围着婆家转。我终于明白,女人结婚了,不是意味着就要完全放弃自己,更不是只有夫家才是家。我依然在这个家里生活,但我的心,已经不再被束缚。或许,真正的幸福,是我终于学会了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