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住建部副部长的一席话透露出了诸多楼市重磅信息,其中一个关于二手房的数据,让大家意识到房地产风向或许要变了。
副部长董建国表示,今年1-11月,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全部房屋交易量的比重达到了37.1%,创下了历史新高,目前,全国已有7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住宅交易量。
这剧数据说明当下楼市需求依然是存在的,但是需求从新房逐渐变成了二手房,楼市整体的成交量在缩减是铁定的事实,但是相比来看二手房的销售数据却出现了明显上升。这说明当下的住房需求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楼市风向或许也要改变了。
12月15日早上,2023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波动情况出炉。数据显示,二手房方面,一线城市环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全部下跌,环比分别下降1.4%、1.5%、1.0%和1.5%。
虽然上海新房环比上涨,但是整体来看,一线城市市场表现也并不太好,仍然处在调整阶段。
近期,我与一位在开发商从事品牌工作的朋友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试图了解当下房地产行业的真实状况,房企的生存状况是否真的像外界传闻的那样困难,是否真的出现工资问题和大规模裁员。
朋友的回答让我有些吃惊,他表示外界的传言可能夸大了一些,但其中很多情况还是存在一定真实性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前期负债率高、周转率高的房企来说,实际情况可能比外界传闻的更加严峻。相反,那些稳健前行,坚持维持健康现金流的小型房企过得相对不错。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行业疯狂发展的时期,大多数开发商都在极力提高杠杆以扩大公司规模。基本上每个楼盘的开发都不是用自有资金,而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将土地抵押给银行,最后用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到的钱继续开发和建设。最终,售楼部卖出房产后迎来回款,再用卖出房产的钱偿还借款。
开发商通常认为,公司规模越大,涉及的行业和公司也就越多,最终公司将成为一个大而不倒的企业。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当国家下决心时,公司规模有多大并不重要。
包括房地产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也是在不断降低,甚至开始拖后腿了。
早在2022年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房地产终于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11个主要行业中,信息产业、金融业、工业和建筑业表现出色,只有两个行业的增值出现负增长。
其中之一就是处于拐点的房地产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4.4%,房地产行业首次拖慢了整体经济增长的步伐。
有人曾说,房地产已经触底,楼市风向即将转变,包括最近上海和北京又出台了利好楼市政策,房价将迎来快速反弹,建议购房者尽快入市购房。然而,官媒的表态却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定调。
《经济日报》表示,新政有助于进一步恢复、释放合理住房需求,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是否会“刺激”房价上涨?经济日报表示,对此无需过度担忧。
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的风向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从过去人们见面就聊“你又买房了吗?买了几套?涨了多少?”的投机氛围,转变为现在的“你的房子卖出去了吗?亏了多少?”并且大家更注重房子的居住属性。
房地产已经失去了投机炒作的风气,正在逐渐回归到居住属性。这主要是由于楼市供应关系的变化,从原来的供小于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使得房价是否还能触底反弹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官媒《经济日报》的表态无疑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定心丸”。在房贷利率下降以及“保交房”的当下,对真正有购房需求的人而言,购房的机会确实较好。然而,如果想通过炒房继续奢望未来的涨价,或许还是应该趁早将钱妥善存放更明智一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