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很多人看不出问题,连《封神演义》都搞错了——谥号简介

一笑聊知 2025-02-20 15:43:54

姬发对哪吒说:“我们一起去讨伐纣王吧!”请问: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答案是:这么说是错的。

为什么?

因为纣王是谥号,纣王的真名是子受(《封神》电影中改为殷寿)。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被评定的一个或褒奖或贬低的称号。残暴不仁、背弃道义者谓之纣,周人以“纣”为商王子受谥号,寓贬义于其中。

也就是说,商王在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叫他纣王的。这一点连《封神演义》原著都搞错了。

武王览毕,沈吟半响,王曰:“相父此表,虽说纣王无道,为天下共弃,理当征伐。但昔日先王曾有遗言,切不可以臣伐君。今日之事,天下後世,以孤为口实。况孤又辜先王之言,谓之不孝;纵纣王无道君也,孤若伐之,谓之不忠。孤与相父,共守臣节,以俟纣王改过迁善,不亦善乎?”——《封神演义》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将

谥号就是周人搞出来的,除了给商王定了“纣”这个恶谥以外,还给周公旦和姜子牙等有功之臣分别赐予了周文公和齐太公的美谥。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我提到了恶谥和美谥。

这是因为古代的谥号可不是随意取的,它分为美谥、平谥、恶谥、悯谥四大类。

美谥:这是对死者的表扬,比如“文”表示经纬天地,“武”表示克定祸乱,“惠”表示爱民好与。

平谥: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客观描述。比如“元”表示始建国都,“平”表示布纲治纪。

恶谥:就是批评了,比如“厉”表示杀戮无辜,“幽”表示动祭乱常。

悯谥:是对死者表示同情的,比如“哀”表示早孤短折,“愍”表示在国逢难。

这谥号那可是大事情,它代表了官方对一个人的死后评价,也就是所谓的“盖棺论定”。

所以,为一个谥号争论不休是朝堂之上的常事,定谥号也是政局官场上的重要议题。

例如左宗棠,这位清朝末年的名臣,他的谥号“文襄”中的“文”字,可是他费了好大劲才争来的。因为他是举人功名,而当时汉人不考中进士就无机会进入翰林院或内阁,不入院阁就无获得“文”字谥号资格。后来朝廷为了安抚他,特赐其进士并授翰林院检讨,这才让他有了获得“文”字谥号的资格。

再比如明朝正德年间,大学士李东阳临终前,好友杨一清承诺为他争取“文正”的谥号。李东阳激动不已,甚至在病床上给杨一清磕头。最终,他被谥为“文正”,这是明代首次有人获得这一最高荣誉。

除了官方赐予的谥号,还有一些“私谥”。这是指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士人死后,他们的学生或亲属为他们拟定的谥号。比如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颜延年给他定了“靖节徵士”的私谥;宋代张载死后,门人为他定谥号为“明诚夫子”。

当然了,这谥号有时候也挺虚的,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全部面貌。但好歹也是个名头嘛,有了谥号,就相当于在名字之外又多了个别名,听起来还怪有面子的。

虽然现在我们不再使用谥号,但它仍然是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了解一些有关谥号的知识,也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让我们不至于闹出笑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