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京兆府万年县人,祖籍北海郡平寿县。唐朝开国功臣、礼部尚书唐俭的后裔。
唐彦谦博学多才,精通书画、音乐、博饮,尤其擅长七言诗,早年师从温庭筠,后来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清峭感怆。
01《春残》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这句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对离别的愁苦。景即影,指春天的日影或光影,意味着春天的时光很短暂,很快就会消逝。愁是诗人的心情,随着别夜的漫长而加深。别夜指诗人与爱人分别的夜晚,也指诗人与春天分别的夜晚。这句用了对偶法,景与愁,短与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感伤。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这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不满。暂棋指诗人暂时下棋以解闷,宁号隐指诗人不能像隐士那样超然物外,这是用了《世说新语·巧艺》中的典故,王中郎以围棋坐隐。轻醉指诗人微醉,不成乡指诗人不能进入醉乡,这是用了《新唐书·王绩传》中的典故,王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这句用了排比法,暂棋与轻醉,宁号隐与不成乡,都表达了诗人的不甘心,他既不能摆脱世俗的纷扰,也不能借酒浇愁,只能在孤独中苦苦挣扎。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这句写出了诗人对春花的怜惜和对春色的惆怅。风雨指暮春的风雨,通夕指持续一整夜,莓苔指地上的青苔,众芳指各种花朵。这句用了倒装法,风雨曾通夕,实际上是说春花因为风雨而凋零,落在莓苔上,莓苔有众芳,实际上是说春色已经消失,只剩下凄凉的景象。这句也用了转喻法,风雨和莓苔都是借代春花的,风雨暗示春花的凋谢,莓苔则暗示春花的残存。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这句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送别和对爱人的思念。落花指春花凋落,如便去指就要离去,楼上指诗人所在的楼上,即河梁指就是送别的地方,这是用了苏武诗的“携手上河梁”一句的典故,河梁指桥,也借指送别之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代表作,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的情感。诗人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倒装、转喻、拟人等,使诗句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诗人还用了多处典故,增加了诗句的文采和深度。诗中的“愁”字是全诗的主线,贯穿了全诗的始终,表达了诗人的主要情怀。诗人的诗风受到了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他对近体诗的精心雕琢和精巧运用。这首诗是一首感情细腻,体物深刻,用典颇多,纤巧雅致的佳作。
02《采桑女》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这句写出了春天的寒冷和蚕桑的困难。蚕被春风吹得细小如蚁,桑芽也只是勉强冒出一点点,形状像青鸦的嘴巴。这里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蚕桑的形态和状态,暗示了今年的蚕事不顺利,也反映了采桑女的心情。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这句写出了采桑女的辛勤劳动和悲切愁苦。她在凌晨就起来采桑,手上攀着柔长的桑条,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这里用了疑问句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采桑女的孤苦无依,也表达了诗人的同情和关怀。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这句写出了去年和今年的对比。去年的这个时候,幼蚕已经开始蜕皮,进入休眠的阶段,而今年的春天却寒气逼人,桑叶生长迟缓。这里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点出了今年的蚕事比去年差了很多,也反映了采桑女的忧虑和无奈。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这句写出了采桑女的痛苦原因。她听见门外有里胥(古代的一种官职)的催逼声,官家在二月就要收新丝。这是非常蛮横无理的,因为二月的时候,蚕还没有吐丝结茧,老百姓根本没有丝织品可交。这里用了转折和概括的手法,揭露了唐末的苛政,也突出了采桑女的悲惨遭遇。
这首诗以一位采桑女的悲惨遭遇为切入点,深刻地揭露了唐末的苛政,也展现了诗人的同情和愤慨。诗的语言质朴生动,形象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冬月十五夜行》 月下残雪莹, 堤水蝉翼冰。 寒鸦林中叫, 更觉静无声……
冬夜》 家家窗户暗, 户户失语声。 只有当空月, 照得中庭明……
卖枣翁》 雪压唐尧城, 寒天需早行。 赶集求利去, 一车红枣营…… 千年诗有记, 乐天悲炭翁。 而今眼前事 谁来发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