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是古人在测影?《山海经》里的神话怎么来的?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1-26 23:53:19

扶桑,现代,出自《观山海》。据推测,《海经》中的“四方神树”就是四时日表,用来测量日影规律,校正历法

西汉宣帝时,上郡地区(今陕北一带)发生一件怪事。当地有人打碎了一块大石头,石头崩裂后露出一个石洞。人们大着胆子进去看,发现其中竟有一具披散着头发的古代干尸。这具尸体的姿势十分诡异,双手被绳索绑在身后,一只脚还带着枷锁。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被阴阳五行、祯祥灾异所统治,这件事传到长安,就成了一件关系天子、国家的大事。汉宣帝急于搞清楚这具尸体到底主何吉凶,大臣们却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这时,谏议大夫刘向说:“这是上古黄帝之时窫窳国的贰负之臣,他因阴谋杀死国王,犯下谋逆大罪,黄帝出于仁心并未诛杀他,而是将之流放到疏属之山。现在挖出了贰负之臣的尸体,是天下有仁君的大吉之兆。”宣帝开始并不相信,细问下,刘向回答说此事记载于《山海经》,令宣帝十分惊奇。据说从此之后,文学大儒们纷纷开始重视起《山海经》的学习研究,来考证祯祥变怪的事物、远国异人的风俗了。

怪兽与看图写话

现如今,伴随着关于《山海经》的审慎研究,我们已经了解到,书中《五藏山经》部分,实质是上古时期的一本国土资源志,记录了先民们生活范围内的诸多山川,其叙述的重点在各地的重要资源及效用;而《海经》部分,则可能是一张上古时期的天文月令图。就地理范围而言,《山海经》很可能是活跃于山东半岛一带大汶口文化的原始知识遗存,后世伴随着族群的迁徙,书中地名出现了外扩现象,这其实是华夏世界扩展的痕迹。

带着这样的认知,我们可以确认《山经》部分是较为严谨平实的博物志,其中所描述的动物,应该是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的,但是我们阅读的时候,却满眼都是长着人手的鸟、四目六足的鱼,似乎又确实是非自然的怪兽。其实,这种描述手段在古代是相当普遍的。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先来读《诗经·卫风·硕人》一诗中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美貌的名句: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如果直译,这段话的意思是:(庄姜的)手像白茅的嫩芽,肌肤像凝固的猪油,脖子像蝤蛴(天牛的幼虫),牙齿像瓠瓜子儿,头像螓(又称蟭蟟,如蝉而略小,可能即是“知了”的古称),眉毛像飞蛾。在没有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的时代,人们为了描述不熟悉的事物,最自然的方法就是使用比喻,用为人熟知的喻体事物特征让他人感知本体事物特征。但从原理上讲,比喻修辞只能描述事物的个别特征,如古人经常用车轮来比太阳,是取二者都是圆形、有周期性运动等特征,而并非说太阳之热如车轮之圆。同样的,《硕人》用天牛幼虫来比庄姜的脖子,是取其“白”的特征,而并非说脖子的形状像虫子。

要准确把握比喻关系的内在逻辑,理解本体、喻体之间是何种特征之间相似,是需要前置语境来作为支撑的。如《硕人》诗中已然详细描述了庄姜是“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人们自然不会拿昆虫丑陋的外貌特征来理解这段描写。但如若这些背景信息在流传过程中损失掉了,理解作者本义就变得十分困难了。若我们将这句诗稍加改写掺入《山海经》内,说“有虫民之国,其为人领如蝤蛴,螓首蛾眉”,恐怕人们就要想象出人、虫参半的可怕怪物了。

《山海经》中的怪兽,大多也是由于后人对比喻关系的微妙误认,经过一番“看图写话”般的想象拼凑而形成的。

比如,《东山经》中有一段说葛山东部的余泽中有种珠鳖鱼:“其状如肺而四目(一作“有目”),六足有珠。”四目六足的鱼可以说是奇怪至极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居然也可以找到对应。在我国南部沿海,至今还分布着一种叫鲎的节肢动物。鲎的头胸甲与身体的形状,确实有点像裸露的肺叶;其头胸甲前端有一对单眼,外侧各有一只复眼,正好是四只眼睛;再看它的腹部,也是正好六对步足,处处符合书中珠鳖鱼的状貌。

(上)鲎。鲎处处符合《山海经》中珠鳖鱼的状貌,可见书中怪兽多由后人对比喻关系的微妙误认 ;(下)珠鳖鱼

2022年10月,浙江温岭有新闻说,一个小男孩在当地东海塘游玩时发现了一只四眼六足的怪鱼,在父母鼓励下,小男孩将怪鱼交给当地民警,后在渔政部门的帮助下将其放生,这种怪鱼正是鲎。由于鲎的蓝色血液在医学上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非法捕捞、非法提取血液现象严重,现在鲎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若这件事发生在古代,好事者拿着《山海经》一比对,可不正是传说照进现实了。

妖物与祯祥灾异

除了长相奇特的动物外,《山海经》中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妖物。它们的出现,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性,要么标志着天灾人祸即将发生,要么预示着天下太平。这种万物有灵的巫术思维,奠定了后世中国政治生活中重视祯祥灾异的基础。如本文开头汉宣帝之所以如此重视长郡出土的古尸,就是认为背后一定有好或坏的寓意。

这些有寓意的妖物,在整个《山经》中共有51种之多。如《南山经》中长右之山,有野兽名长右,“见则郡县大水”;《西山经》中太华之山下,有种六足四翼的蛇叫肥遗,“见则天下大旱”;有时候妖异的出现也代表着吉祥的含义,如《南山经》中生活在丹穴之山的凤凰、《西山经》中生活在女床之山的鸾鸟,都是“见则天下安宁”。

实际上,将祯祥灾异与妖物联系在一起,是典型的倒果为因式逻辑谬误。在自然界中,气候转变是前置的因,而动植物的应变是后置的果,是气候变化引发了动植物行为,而不能说是动植物的行为引发了气候变化。如仙女木这种植物耐寒、耐旱,在寒冷气候中会逐渐向低纬度地区生长,地质学上将之用作寒冷事件的标志。约13000年前发生的北半球气温骤降事件,就被命名为“新仙女木事件”。在原始人眼中,有种开着小白花的植物从北方逐渐蔓延到部落生存的地方,紧接着风雪肆虐,冻死了很多人,大家被迫向南迁徙,可不就是“见则天下大寒”的妖邪之物。

(左)肥遗;(右)凤皇。《山海经》中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妖物

经学者统计,书中“见则大旱”的妖物多为蛇类,与蛇能适应干燥环境的能力正好相应;除蛇类外,还有几种状如猫头鹰的鸟类也常标志着大旱,恰是因为干旱时啮齿类动物增多,此种鸟类食物充裕,自然数量增加。而“见则大水”的动物中,猿猴一类的灵长类动物较为常见,学者推断,可能因为山洪暴发,林中食物缺乏,猿猴出林觅食时更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古人将其与水灾联系起来。

时过境迁,由于后世人们已经将《山海经》视为一本怪物之书,这些农业生活中的经验性知识逐渐也披上一层奇幻的外衣,其中真意渐渐湮没在文字中了。

夸父逐日与天文观测

《黄帝内经》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天、地、人之间有着复杂的交感作用,人们利用地理标志测定天体的运行,又靠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地之分野,更依照天文、地理知识来指导人间万事。在《山海经》中,《海经》部分明显有述图的痕迹,其实质可能正是一张反映上古天文历法知识的月令图,原图所描绘的并不是什么海外方国,而是天体运行的规律,其中与地理相关的记载,大体都是以地配天思想的产物。在后世流传中,述图之人就已然对其性质不甚分明,将其解作海外地理志,图中种种天文因素自然被扭曲而难以索解了。

比如,《海经》多次提到四方风、神之名,实则就是依照风向确定四季的历史遗留,四方神就是四时神。在古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重要日子的日影、昼夜长短特征鲜明,对于确定一年历法至关重要,故在这几天都要举行仪式以测量、校正时间。

从这个知识出发,在《海经》古图上,居于四方的应当有日表之形。与之相应,在《海经》文本之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四方神树”的记载:

《夸父逐日》,现代,王金厚,国画。据推测,“夸父与日逐走”其实是冬至日测影的写照

《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海外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上。”《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里的四方神树可能就是四时日表,结合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帛书古图,其四角确实有四神木之形,可证此言不虚。且《海经》中的这些记载,还颇能印证一些古代的天文数学知识,更验证了其中知识的真实性。如《周髀算经》中有一种通过日影的测量辅助定位的技法,说:“以日始出,立表而识其晷,日入复识其晷。晷之两端相直者,正东西也;中折之指表者,正南北也。”即先确立第一根日表为圆心作圆;日出之际,在日影与圆相交处立第二根日表;日落之际,也依此法立第三根日表。这三根日表中,取二、三表的连线就可以得到正东、正西方位;过第一根日表作垂线,就得到正南、正北的方位。

《海外南经》中所言之“三株树”,正好是三根日表,可能就是描画了上古在夏至测定日影、校正四方的仪式。带着这一知识,我们再来看《海外北经》中寻木部分稍前的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正是著名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的来源,下文博父国部分又说:“邓林在其东,二树木。”寻木加上邓林二树木,正好也是三株树的形态。故而“夸父与日逐走”其实是冬至日测影的写照,“弃其杖,化为邓林”则是在日出、日落时立下两根日表确定四方的写照。推想《海经》原图,应该画着仪式中测影者的形象。后人不解其意,看成了一个拿着“手杖”、追逐太阳奔跑的巨人,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扔掉了“手杖”,再经过一番“看图写话”,就从中衍生出一段波澜壮阔的神话故事。

星空中的万神殿

顾炎武曾说:“三代之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这里引用的几句诗歌,来源于《诗经》《左传》,都包含了通过星象确定时间的知识,可见除了“日月之行”的规律外,古人还非常重视对“斗转星移”的观测。

无论东方、西方,人们都惯于将群星想象成人间事物,形成各种星座。在中国古代星座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太微垣居上,是古人想象中的天帝朝廷;紫微垣居中,是位于北极的天帝宫殿,取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含义;天市垣居下,也是古代都城常见的格局,如北京正阳门外就是做买卖的前门大街。故“三垣”即天帝居住的都城,整个夜空都围绕着这座“帝之上都”展开,凡人间之所有,夜空中多有所对应。

除“三垣”外,为辅助确定时间,古人尤其关注日、月、行星运行的黄道面,因而将这一区域精细划分为“四象二十八星宿”,即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在以地配天的思想影响下,围绕这些星宿还形成了所谓“分野”思想,如《滕王阁序》开头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其实就是说江西南昌一带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翼、轸二宿所对应的区域。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一个距今约6500多年的仰韶文化墓穴,墓主身体两侧,就有蚌壳摆成的一龙一虎,在其脚下还有用蚌壳、人胫骨组成的“北斗”,以斗为北,则龙、虎正好分居于东、西,可见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套知识已经较为成熟了。

我们既然知道《山海经》中《海经》部分是一张天文月令图,其中必然也会有这些星象学知识。上文中说古人述图之时,常将自己不了解原意的图像想象成神灵妖异,如将古图中测影人的形象想象成夸父。面对天空中的星象,自然也会产生相当多的误读。

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墓,墓主身体两侧,有蚌壳摆成的一龙一虎,在其脚下还有用蚌壳、人胫骨组成的“北斗”

如《山海经》中浓墨重彩描述的“昆仑之丘”“昆仑之墟”,前者其实是举行祭天仪式的泰山,后者是“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的人工建筑物,可能即祭祀天帝的明堂。在古人以地配天的宇宙观中,泰山的明堂被称作“帝之下都”,与帝之上都“三垣”是存在对应关系的。在“昆仑之墟”的周围,所谓“九井”,正好是朱雀七宿中位于西南的井宿写照;《海内西经》写到守卫“九门”的“开明兽”,都“身大类虎而九首”,虎形正是西方白虎的写照,而在《西山经》中“昆仑之丘”的描述中,也有一位守山之神陆吾,其长相正好也是“状虎而九尾,人面而虎爪”,也与虎这个意象密不可分。

除西方白虎外,东方苍龙也对古人具有重要意义,心宿二(古又称大火星、龙星)由于其十分明亮,且一年中伏、见规律明显,常被古人用于确定农时,形成所谓龙星计时法。这套计时法在《易经·乾》中有所印证:在冬季,龙星在地平线以下,处于“潜龙勿用”的状态;仲春时节,龙星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即“见龙在田”,也即我们熟悉的“龙抬头”;仲夏之夜,苍龙七宿高悬于南部天空,即“飞龙在天”;到了秋天,则“七月流火”,大火由南转西,逐渐下沉,最终“群龙无首”,消失于西方地平线。

在《山海经》的文本中,不乏关于龙星的隐秘细节:

《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又作“相柳”),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雷神、应龙、烛龙、相繇,其形象中都有龙、蛇的元素,可能最初也是将四季龙星伏、见的规律摹画成图。后世述图之人不解其意,以为居图四方的龙形物是神怪,联系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应龙就被演绎成了黄帝的手下大将,相繇则成了为大禹所镇压的共工氏孤臣。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得出,《海经》原图中关于星象的描画,在后世述图过程中,也经过“看图写话”的扭曲,变成了神怪故事。本文开头所说汉宣帝时出土的“贰负之臣”,据学者研究,其实对应天文图中“贯索九星”的星象,所谓“贯索”即用于捆绑犯人的绳索,故而又称“天牢”。《海经》原图为表现这一含义,画了一个被缚带枷之人,后人不明白原意,由之想象出“贰负之臣”的故事,至于汉宣帝时将出土的古尸附会于这个故事,就更是荒诞无稽了。

《山海经》从蒙昧的上古之际走来,其中正蕴含着这些来自几千年前的遥远历史,本身就是一张张珍贵的记忆切片,是中国人科学精神、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虽然在后世的传抄、流行中,这些记忆经过了扭曲、变形,呈现为奇幻诡怪的神话面貌,但这丝毫无损于它的价值,反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让后世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为之迷狂,从中吸收营养,创造出更多鲜活的作品,延续着《山海经》磅礴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袁珂《山海经校注》 《中国神话史》

刘宗迪《〈山海经〉的世界》 《失落的天书》

刘钊《出土文献与〈山海经〉新证》等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12月上,原标题为《从上古之际走来的记忆切片〈山海经〉神话传说的来源》,有删节,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夜小紫)

3 阅读:381
评论列表
  • 2023-12-09 00:36

    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大胆假设总是好的!赞一个[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