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国题材的经久不衰,三国时期的人物也开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主题。有人说赵云是天下无双,文武双全的将领,也有人说赵云不过是个二流的普通将领,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人推翻一切史料不谈说:“赵云不过是一个保安队长”。
以上说法固然不对,要按历史来说,论蜀汉“五虎上将”的战功,赵云并不显眼,所以非要说历史上的赵子龙是完美无缺的武将,恐怕是感情色彩浓了些。
正史上,赵云指挥军队的才能中规中矩。但绝不像一些人口中所说的只是一个二三流的武将、一个保安队长,《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称赵云与老将黄忠并作爪牙,并且陈寿将赵云传与关羽、张飞等人放在一起,单独立为一传。
乱世英雄公元191年,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身为常山国的大将赵云就跟随自己的相国站到公孙瓒一边。作为常山国推选出来的代表,年轻且武艺不凡的赵子龙便随公孙瓒开始征战天下。
史料记载,赵云此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赵云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体型匀称且长相俊美的大帅哥。
他不仅德才兼备,在军中也颇有威望,早在中山国时,就经常率领骑兵冲锋陷阵,若是资质平庸是根本不可能被众人推选出来代表常山国使公孙瓒的。
公孙瓒见此人威风凛凛心中大喜,不禁笑道:“只有如此英雄才投得我的麾下”,而赵云却不卑不亢地回答:“我们常山人要追随的是仁政,并不是偏爱将军您”。自此,赵云便投入公孙瓒麾下。
在与袁绍的大战中,公孙瓒屡屡溃败,赵云辗转投入公孙瓒大将田楷麾下,与刘备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刘备将自己为数不多的骑兵交给赵云统领,而赵云也不负厚望与刘备打了许多漂亮的配合战,斩杀数百人。
到刘备做到平原县令后,赵云见到刘备为人仁德,不仅鼓励民众农桑,还将自己的粮食分发给百姓,无论读书人还是百姓,都可以和他同席而坐,一起吃饭,这使得赵云产生了追随刘备的想法。
也正是此时,公孙瓒却将幽州刺史刘虞抓了起来强行霸占幽州,以赵云为代表的常山国公卿在大是大非面前非常有血性,许多官员因看不惯公孙瓒起兵被杀,赵云愤然解散部众回家。
公元200年,公孙瓒早已自焚而死,袁绍占据黄河大片地区。刘备此时只得屈身于袁绍帐下,赵云此时找到刘备无异于雪中送炭,二人在一个榻上睡觉,彻夜长谈。第二天,久不掌兵的赵云就为刘备招募了数百勇士。
忠心护主官渡之战后,袁绍势力被曹操吞噬,刘备在南下逃亡的过程中一直受到曹军将领蔡阳的追击,赵云为了摆脱此人再一次与刘备展开配合战,结果蔡阳被斩首,追击的曹军一时间也不敢前进直到曹操派出自己的心腹大将夏侯惇。
刘备南逃至荆州后,在同宗刘表的安排下驻扎新野城,就是在新野城赵云又一次配合刘备击败了曹军,将夏侯惇的数万追兵击溃,并生擒夏侯兰,史称“博望坡”之战,这是赵云有记载的第三次与刘备共同击溃敌军。
夏侯兰乃是赵云的同乡,赵云早就听说他在法律上颇有见解,便将他推荐给刘备,并没有将其编入自己的部曲,可见赵云的大将风范,对好友的前景也极为上心。
几年后,曹军又一次南下,兵峰直至荆州,当阳长坂坡一战,刘备被击得粉碎,家眷都被打散了。刘备只得带着诸葛亮等几百名士卒仓皇逃去,此时唯有赵云北上而去,刘备身边人竞相猜测,说赵云向北投奔曹操去了。
《赵云传》记载:“曹公所追于当阳长板,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虽然正史中只有这短短几句,并没有像演义中的那么花里胡哨。
但当时追击的先锋乃是曹操麾下的虎豹骑,战斗力数一数二,赵云能够只身救回甘夫人和刘禅,可见其胆识过人武艺超群。
此战极为凶险,刘备自己的女儿和军师徐庶的母亲都被曹军俘虏,如果没有赵云的北上救援,甘夫人和刘禅也必将成为曹军阶下囚,是活是死尽凭天命了。
对赵云的这次单骑救主,史书给出这样的评语:“当阳之役,义贯金石”,经过数百年人们对他英勇事迹的口口相传,赵云也成为三国历史中,除关二爷之外又一位护国护主义薄云天的代表人物。
镇国大将长坂坡一战曹操风头正劲,可赤壁的一场大战,却彻底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之后两年,赵云继续跟随刘备收复了荆州南边的四郡之地,准备以偏将军的身份进入桂阳接受赵范投降。
赵范心中从来没有放下过对刘备的猜忌,为了拉拢赵云赵范将自己的寡嫂介绍给赵云为妾,但赵云以同姓如同兄为名拒绝了。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是征战半生的赵云却做到了谨慎稳重、公正廉明,不仅在战场上忠勇无双,在是非面前也拎得清孰是孰非,真乃大将也。
在益州之战时,赵云常常担任留营司马镇守大营。在江阳、犍为等战,赵云统军有方,势如破竹,斩杀的敌军兵将不计其数。最终与众人成功会师并攻克成都。
益州易主后,赵云以文武双全的才能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此时东吴的孙权以接自己妹妹孙氏为名打算将刘禅掳走,又是赵云在此时果断出手,亲自领兵与吴军对峙,这才阻止了孙小妹将刘禅接到东吴做人质的危险。
汉中之战时,赵云又与老将黄忠出战,曹魏大将夏侯渊兵败身死,让曹操不得不将重心全部压在汉中一地。当时黄忠为了劫粮,遭到曹军合围,赵云眼见黄忠未能按时与自己汇合便率轻军回援,正好与曹军相遇。
形势所迫,赵云与曹军厮打在一起,边战边退活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不久又被曹军合围,再次突围后,赵云发现副将张著受伤被围,又一次单骑冲入敌军之中救出张著,一路飞奔回营寨,实打实地完成了一次“三进三出”,期间斩杀的将士不计其数。
当曹军追到营寨时,赵云起初按兵不动,待曹军靠近时霎时万箭齐发,曹军逃命踩踏而亡者数百。战后刘备赞叹道:“子龙,浑身是胆也!”,在蜀汉集团赵云也获得了“虎威将军”的名号。
在后主时期,赵云又随诸葛亮北伐,在箕谷损失惨重的蜀汉军又在赵云的掩护下顺利撤退,辎重和军队都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不过赵云在退兵时烧毁了栈道,使得诸葛亮二次北伐时少了一条进军路线,曹军少了一方需要守卫的关隘。公元229年,诸葛亮二次北伐的前夕,赵云病故。后主刘禅下令给赵云加封谥号为“顺平侯”。
纵观赵云的一生,戎马一生,为国尽力,为主尽忠。不管是刘备还是刘禅,赵云都做到了一个武将应有的“忠义”,在蜀汉军中的赵云更像是一个救火队长,一生未尝败绩的他总能在最艰难地时机找寻最合适的处理办法。
刘备就曾评价赵云为军中“严肃者”,阐明其整军严肃庄重,不仅能将工作作的井然有序,更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若以“文武双全”判断一个武将是否合格,那么赵云就如满分试卷般的存在,除关云长外,若论谁是“三国第一武将”,恐怕再也没有比赵云更合适的人选了。
以至于千年后,人们提起他,依旧能在脑海中幻想那长板坡前鲜衣怒马的白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