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件小事》一种力量:一个人力车夫的伟大

学书香 2024-02-14 06:08:24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下半年创作的一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后收入《呐喊》集。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作者在雇用一位人力车夫时,目睹了他撞倒一位老妇人,却不顾自身的利益和风险,扶起她并送她到警署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使他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反思和批判,也对劳动人民的品德和精神产生了敬佩和学习。这篇小说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揭露,对劳动人民的热情歌颂和无限同情,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和革命呼唤。

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鲁迅先生作为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并在文学上表达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一件小事》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他通过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力车夫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正直、善良、无私、勇于负责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揭示了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改造旧思想的力量。

这篇小说的结构安排十分巧妙,以一个简单而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为线索,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突出了主题。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自己置于故事中,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旁观者。他将自己与车夫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了车夫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在故事开始时,作者只是一个急于赶路的乘客,对车夫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有些看不起他。当车夫撞倒老妇人时,作者认为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想让车夫快点走,不要耽误自己的时间。

他完全没有想到车夫会放下车子去扶起老妇人,并送她到警署。这时,作者才意识到自己错估了车夫,并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反省。他看着车夫满身灰尘的背影,觉得他刹时高大了,并且愈走愈大。他感到车夫对他产生了一种威压,并且榨出了他藏着的“小”来。他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请他给车夫并下了车。他一路走着,几乎不敢想到自己。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他眼前,并增长了他的勇气和希望。

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鲁迅先生的独特个性。他用白话文写作,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文采和力度。他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他用反讽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他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染力。例如,他说车夫“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并且愈走愈大”,这是对车夫品德的高度赞扬;他说车夫“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并且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是对自己思想的深刻批判;他说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时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这是对当时社会大事的无情嘲讽。

《一件小事》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小说。它不仅反映了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转变和革命觉悟,也启发了广大读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它是鲁迅先生文学创作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鲁迅个人简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他的原名是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他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他的祖父周介孚是清朝的进士和翰林,但因为贪赃枉法而下狱。他的父亲周伯宜是一个病弱的读书人,于1896年去世。鲁迅从小就受到了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影响,喜欢阅读科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

鲁迅曾经在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学习过,后来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最初学习医学,但后来放弃了医学,转而从事文艺和思想方面的工作。他认为中国人民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救治,更需要精神上的觉醒和解放。他在日本期间接触了许多西方和日本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并开始了他的翻译和写作活动。他曾经用不同的笔名发表过一些文章和译著,其中最著名的笔名就是鲁迅,这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回国后,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和先驱者。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其中包括《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他的作品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呼唤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表达了对人民苦难和命运的同情和关怀,展现了对革命和进步的信念和支持。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他积极参与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革命斗争。他支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与许多革命志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1927年与妻子朱安分居后,与许广平同居,并与她共同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他在1930年代积极抵抗日本侵略者,并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抗日战争。他在1936年10月19日因患肺结核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后来迁移到鲁迅公园的鲁迅墓。他的墓碑上刻着他自己的名言:“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面旗帜,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启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被毛泽东誉为“民族魂”,被周恩来称为“文学界的旗手”,被胡适评价为“五四以来最伟大的人”。他也受到了许多国外作家和学者的敬仰和赞扬,如罗曼·罗兰、高尔基、卡夫卡、萨特、巴金、金永南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颗明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0 阅读:0

学书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