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语:“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对人民的重要性。
然而,在我们尽情享受美食的欢乐时刻,一些疾病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悄悄降临。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非常讲究,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假。中国人爱吃、会吃、也难免『病从口入』,食管癌就是一种与饮食息息相关的肿瘤。除与遗传基因有关,临床研究显示,近90%的食管癌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
当疾病发展到晚期,患者会面临“无法吞咽”的困境,痛不欲生。
最具“中国特色”的食管癌
全球一半在中国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肿瘤。
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好发于中老年,一般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管癌新发人数60.41万,死亡人数54.4万,其中,我国食管癌新发和死亡人数分别为32.4万、30.11万,也就是说全球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新发和死亡都是在我国,因此,食管癌又有“中国癌”之称。
食管癌在我国还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安徽、江苏苏北区域),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等地区,都属于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为什么食管癌
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不少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治疗效果较差。
这主要源于癌细胞的特性。客观上讲,癌细胞本身“无害”,机体对其出现并没有太大反应。
然而,随着癌细胞数量的迅速增长,它们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过度消耗机体的营养物质,导致恶病质,以及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这些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功能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早期阶段往往非常微小,局限于粘膜的表层,因此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即使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喉咙不适或轻微的吞咽困难,也可能被患者忽视,或者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普通的消化不良或咽炎等。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机会。
而一旦肿瘤逐渐增大并堵塞食管管腔,患者会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等症状,此时才去就医,自然大多已是中晚期。
为什么食管癌“偏爱”国人?
主要和4个习惯有关
我国食道癌高发,除了常见的吸烟、饮酒、水果摄入量低等主要因素,还有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食管癌患者众多的重要原因。01
吃得太烫
人的食管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上接咽部下连胃部里面覆盖着一层容易受伤的黏膜。超过50摄氏度的食物,会让我们感觉到烫嘴;超过65摄氏度,就会烫伤食管粘膜。如果食管粘膜反复被伤害,它就会进入长期自我修复状态,发生慢性炎症,一步一步发展为食道癌。02
吃得太辣
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是“无辣不欢”,辣条、辣椒、辣酱一个都不少。
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上皮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从而出现黏膜炎症,长此以往,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03
吃得太粗糙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前提是要吃的对且适量,如果吃错,则可能伤身。
食物太硬或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在经过食道的时候也会损伤食道的黏膜。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反复的“黏膜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过程,这也可能导致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04
爱吃腌制食物
咸鱼、腊肠、酸菜、腌萝卜等各种腌制食物在多数人家的餐桌上都很常见,但这些腌制的食物中多数含有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也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数据表明,经常食用腌制蔬菜,可能拉高出血性中风和食管癌的死亡风险。
有话说
内镜筛查在降低食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普通人最好一年到两年做一次内镜筛查,高危或者高龄人群建议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内镜筛查。一旦出现吞咽异常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